牛 瑤,翁孝剛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新鄉(xiāng) 453000)
2型糖尿病多發(fā)于成人,其確切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目前不明確,且其顯著的病理生理學特征為胰島素調控葡萄糖代謝能力下降(胰島素抵抗)伴隨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所導致的胰島素分泌減少(或相對減少)。我國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若無及時有效的干預,將導致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多種并發(fā)癥,甚至死亡,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2]。臨床上,通過控制飲食、運動并聯合藥物治療,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病情發(fā)展,如吡格列酮、格列美脲、二甲雙胍、阿卡波糖等[3]。但由于糖尿病致病因素復雜,長期服藥患者依從性較差、飲食運動控制差,藥物治療效果常常不理想。因此,探尋對2型糖尿病血糖、胰島素控制更安全有效的藥物意義重大。利拉魯肽屬人胰高血糖素樣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GLP-1)類似物,半衰期長、毒性小,被證明可通過減輕饑餓感和能量攝入降低體重,控糖效果較好[4-5]。近年有研究發(fā)現[6-7],氧化應激反應與糖尿病發(fā)展密切相關?;诖?,本研究旨在探究皮下注射利拉魯肽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胰島素抵抗及氧化應激水平的影響?,F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 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者[8]。② 知情并同意參與本項研究者。
排除標準:① 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② 合并酮癥酸中毒者。③ 合并甲狀腺、胰腺疾病者。④ 合并嚴重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礙者。⑤ 近1個月內有中藥或利拉魯肽治療史者。⑥ 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兩組均行飲食運動管理。對照組予以鹽酸二甲雙胍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370,規(guī)格0.5 g)治療,隨餐服用,每次0.5 g,ti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利拉魯肽注射液[(Novo Nordisk A/S公司,國藥準字J20160037,規(guī)格3 ml∶18 mg(預填充注射筆)]治療,皮下注射,qd,初始劑量每次0.6 mg,1周后增加劑量至每次1.2 mg。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
① 血糖控制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并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和餐后2 h血糖(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2hPG),使用高效液相層析法檢測HbA1c,以評價血糖控制水平。② 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β,HOMA-β)及穩(wěn)態(tài)模型胰島素敏感指數(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sensitivityindex,HOMA-ISI)。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測定兩組治療前后空腹胰島素(fasting insulin,FINS)含量,并以化學發(fā)光法計算HOMA-IR=FPG×FINS/22.5,HOMA-β=20×FINS/(FPG-3.5),HOMA-ISI=l/(FPG×FINS)。③ 氧化應激水平檢測并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8-異前列腺素(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檢測MDA,比色法檢測GSH,黃嘌呤氧化酶法檢測SOD,ELISA法檢測8-iso-PGF2α,試劑盒均由美國R&D生產。④ 觀察并記錄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前,兩組FPG、2hPG、HbA1c、BMI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FPG、2hPG、HbA1c下降(P<0.05),且觀察組各指標含量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BMI下降,且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HOMA-IR、HOMA-β、HOMA-ISI指數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HOMA-IR指數下降,HOMA-β、HOMA-ISI指數升高(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HOMA-IR指數更低,HOMA-β、HOMA-ISI指數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胰島抵抗、分泌、敏感、指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MDA、GSH-Px、SOD、8-iso-PGF2α含量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GSH-Px、SOD含量上升,MDA、8-iso-PGF2α含量下降(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GSH-Px、SOD含量更高,MDA、8-iso-PGF2α含量更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期間均無因明顯藥物不良反應而退出的患者。觀察組藥物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10.00%)高于對照組(6.67%),但兩組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n=90,n(%)
2型糖尿病是由遺傳及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引發(fā),屬慢性代謝性疾病,臨床上以持續(xù)的高血糖水平為主要特征,其慢性并發(fā)癥可遍及全身重要器官,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臨床上可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疾病進展,但糖尿病為終生疾病,需持續(xù)治療?;颊咭缽男暂^差,且發(fā)病機制復雜,部分患者以胰島素抵抗為主,常出現血糖控制效果不佳,預后較差。研究發(fā)現[9],降低氧化應激水平可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因此,探尋對2型糖尿病血糖、胰島素、氧化應激反應調節(jié)效果更好的藥物有臨床價值。
利拉魯肽屬GLP-1類似物,血漿半衰期長、注射給藥生物利用度高,每日僅需給藥1次,且與人GLP-1序列同源性高(97%),幾乎無遺傳、生殖、致癌等毒性,安全性較高[10]。GLP-1是一種腸源性激素,一方面利拉魯肽可同人GLP-1受體結合并激活GLP-1受體(GLP-1R),促進胰腺β細胞分泌胰島素;另一方面,利拉魯肽可呈葡萄糖濃度依賴模式,抑制胰高血糖素過多分泌,同時調節(jié)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分泌,調節(jié)血糖平衡。已有研究表明[11],利拉魯肽對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BMI控制效果好,并可緩解氧化應激狀態(tài)。本研究發(fā)現,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FPG、2hPG、HbA1c水平更低,且兩組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表明皮下注射利拉魯肽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安全性較好。
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由機體對胰島素(內源分泌或外源注射)反應下降的異常生理狀態(tài)造成,肥胖是其主要致病因素。臨床上對原發(fā)性或遺傳性胰島素抵抗尚無特效療法,但可通過藥物控制血糖聯合飲食控制、規(guī)律運動,降低體重、減輕胰島素抵抗[12]。傳統糖尿病治療藥物著重于血糖控制效果,對肥胖型胰島素抵抗患者效果甚微。GLP-1R分布廣泛,Mate分析顯示,GLP-1R受體激動劑(如利拉魯肽)具有減肥適應癥,可有效減輕體重[13],其可通過刺激GLP-1R增加飽腹感/降低饑餓感來降低能量攝入、抑制胃排空等多重作用減輕體重[14-15]。本研究發(fā)現,治療后觀察組BMI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較對照組HOMA-IR指數更低,HOMA-β、HOMA-ISI指數更高,表明皮下注射利拉魯肽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BMI、緩解其胰島素抵抗、調節(jié)胰島β細胞分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綜上所述,皮下注射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良好且安全性較好,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MBI、緩解胰島素抵抗、改善胰島β細胞分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抑制氧化應激水平,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