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錢穆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他的母親雖不識字,卻深明大義、教子有方。
錢穆父親去世后的一年除夕,錢母派錢穆的哥哥去七房橋領(lǐng)取錢米,傍晚的時候,錢穆獨自坐在門檻上等待哥哥,卻遲遲不見哥哥的身影。因為是除夕,所以周圍各家都彩燈高掛,唯有錢穆家冷冷清清。有一個鄰居,見錢穆家屋里沒有點燈、灶上也沒有煙火,就過來邀請錢穆一家到他家去吃年夜飯。錢母婉言謝絕了。但那家鄰居堅持邀請,錢母便說:“我不是不領(lǐng)你們夫婦的情,我是要等大兒子回來,備好香燭拜祭完祖宗,才能吃飯?!编従舆@才明白,便連連感嘆錢母治家為人之不可及。
錢穆的父親在時,平時向鎮(zhèn)上的各家店鋪買貨物,不用支付現(xiàn)金,可以等到年終一起結(jié)算。錢穆的父親過世后,錢母命兒子帶上錢到街上買醬油,兒子付錢時,店家說:“你家可以記賬的,不用付錢。”兒子便回家告訴了母親,錢母說:“這事很為難??!你父親在時,吃穿用度能省即?。唤穹俏舯?,萬一年底的時候還不上人家,可怎么是好!”到了除夕那天,各店鋪派人出去收賬,有一個規(guī)矩是認為最可靠的人家最后收。錢穆家名聲好,所以店家往往是最后來收他家的賬。除夕那天,很晚了,店家也沒有上門收賬。但錢母不肯關(guān)門,命錢穆兄弟兩人坐在門前等著店家來收賬。然而,等了整整一夜,店家竟然也沒有來。錢母心中便覺得十分不安,對兄弟兩人說:“家中有錢,可勿記賬在心;家中無錢,豈不令我心上老記一賬!”錢母這種在金錢上守信用的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子們。
錢母雖然是舊式家庭婦女,但當兒子們犯錯誤的時候,她從不用打罵的方式管教他們,而是讓兒子們自己去反思錯誤。錢穆曾在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我是一個不擅長做家務的人,但小時候的我,也總希望能干些家務。記得有一天早餐時,我從廚房端了一鍋稀飯到餐室中去,一失手,把整鍋稀飯都翻在廚房的地上。母親也并未嚴辭責備我,只關(guān)心我有沒有被燙傷?!?/p>
在七房橋,錢氏家族是五世同堂??少F的是,錢母從不在兒子們面前評價家族中的人。“母親對人從不有褒貶,她從不說某人好某人壞。”然而,作為母親,是有責任告知兒子們應該怎樣對待某個長輩的,“只告訴某長輩某親屬的性情好惡,俗話說他的一切脾氣,讓我們知道如何來對待這些長輩們。即如我的外家蔡氏,有兩個舅父,一個是我母親的親兄長,一個是我母親的堂兄長,他們兩家,所有人的性情脾氣,平常也全由母親講給我們聽,所以我們每年回外家拜年,遇見外家一家人,都能懂得該如何行禮應對,外家長輩都說我們兄弟有禮貌,性情好,討人喜歡。其實也全是出自母親的教導?!卞X穆在《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中回憶道。
(從容摘自《聯(lián)合日報》)(責編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