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佩藝
(東華理工大學,江西 南昌330000)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敝袊蛔u為“竹子文明的國度”,是竹子品種最多、產量最大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國家。竹子把我們960 萬平方千米的大山大河裝飾得多姿多彩,同時也產生了獨特的竹文化,而竹編便是竹文化中的一件絢麗瑰寶。江西贛南地區(qū)屬中亞熱帶南緣,氣候溫和,雨量豐沛,非常適宜竹木的生長,豐富的竹林資源也為贛南客家竹編創(chuàng)造了充足的成長空間。
贛南是歷史上客家人重要的集散地,也是當今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贛南客家人在開發(fā)與建設贛南的歷程中,創(chuàng)造出大量輝煌的業(yè)績和燦爛的文化,留存于贛南各地豐富的歷史文物遺跡便是最好的證明。贛南客家竹編作為歷史文物遺跡之一,其發(fā)展離不開贛南地區(qū)適宜竹木生長的天然條件;同時,贛南客家竹編也體現了贛南客家人吃苦耐勞、勇于開拓的人文精神。
竹編在贛南地區(qū)的每個地方都有出現,其中最有名的是瑞金竹編,瑞金竹編作為贛南客家竹編的代表,已被列為贛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贛南客家竹編制品大多為農作與生活服務,常被制成篩子、簸箕、雞籠等;而瑞金竹編已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其傳承人楊榮仿老先生致力于竹編作品的創(chuàng)作,把自身想法注入竹編作品中,使竹編制品更具藝術性。
贛南客家地區(qū)大部分的竹編是應用于生活與農作,講究實用性,因此竹編技藝運用的是最基礎的竹編技法;瑞金竹編傳承人楊榮仿老先生由于之前在工藝美術廠進行竹編出口的工作,因此瑞金竹編的技藝會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
目前,贛南客家竹編運用最多的竹子品種是毛竹,除了用毛竹竹桿作為竹編的重要組成部分,竹根、竹枝和筍殼也會被用以裝飾,這與贛南客家人節(jié)儉、智慧的品行有關。
贛南客家竹編的制作需要30 多個工序,首先是破篾、劈條、開片、分層、梳絲、漂白、染色、油泡、上光、防霉蛀等,通過這些工序,質地堅韌、富有彈性的竹子被處理成顏色各異、規(guī)格各樣的篾片;其次是將篾片編織成各式各樣的竹編制品,再添加竹根、竹枝或筍殼進行裝飾;最后整體進行防霉化處理。經過用心的選竹與加工,竹子才能成為極具觀賞性的工藝品。
圖1 制作篾片機器
從形體上,贛南客家竹編可分為平面竹編與立體竹編;從功能上,贛南客家竹編可分為生活用品與工藝品。一般生活用品是立體竹編,編織方法為常用編織法,常用編織法一般為十字編、六角編、螺旋編和圓面編,常被編織成籮筐、簸箕、雞籠、火籠等生活與農作物品;工藝品品種豐富既有平面竹編又有立體竹編,編織方法在常用編織法的基礎上添加了大量裝飾編織法,如穿篾穿絲編、彈花編、插筋編、硬板花編與畫面編,常被編織成一些器皿、花鳥、人物裝飾空間。
圖2 贛南客家竹編工藝品
曾幾何時,竹編在贛南地區(qū)飽受當地百姓的喜愛,竹篾店鋪里、集市竹篾攤上做工精美的竹編制品被眾人哄搶,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傳統手工竹編技藝顯得落后了。在市場經濟作用下,現代人生活講究快節(jié)奏、高效益,而傳統手工竹編制作的時間長、效率低,賺取的利潤微薄,導致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學習竹編技藝,現在贛南地區(qū)的竹編民間藝人們幾乎都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他們在憂心忡忡的同時也執(zhí)著地守望著,希望能為贛南客家竹編出一份力,把贛南客家竹編文化長久地流傳下去。
除了較消極的整體狀況,國家與政府對民間藝術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加深,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神意義正好契合文化自信的核心點。因此,贛南客家竹編的地位也有相應地提升,像瑞金竹編傳習所和崇義竹文化創(chuàng)客中心,都是贛南客家竹編地位上升的體現,只是還沒有完全脫離消極的狀態(tài)。
任何問題的解決都要對癥下藥,因此,要解決贛南客家竹編發(fā)展的問題,首先要找到是什么阻礙了贛南客家竹編的發(fā)展。根據資料的收集與實地的考察,原本在長輩印象里數不勝數的竹篾店鋪寥若晨星,生活中見到的竹編制品也三三兩兩,當地年輕人對贛南客家竹編的認識一知半解。贛南客家竹編要想發(fā)展,需要多方面的協作運用。
年輕群體是文化傳承的主力軍,一種文化要發(fā)展首發(fā)地肯定是文化所在地,因此把贛南客家竹編與教育相結合是贛南客家竹編文化發(fā)展的主要渠道??梢蚤_發(fā)美術校本課程,邀請專業(yè)的民間藝人定期在學校開展竹編進校園活動,舉行竹編文化周等。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竹編制品已不單單靠實用性取勝了,人們更關注其觀賞性。贛南地區(qū)有一部分竹編藝人的竹編技藝非常高超,可以編制出許多精美的竹編工藝品,加上贛南地區(qū)是著名的紅色旅游景區(qū),有很多的游客來此游玩,因此,可以利用這個優(yōu)良條件,組織竹編技藝高超的民間藝人創(chuàng)作周邊文創(chuàng)竹編,在帶動贛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促進贛南客家竹編的發(fā)展。
《隋書·地理志》中記載:“江西人有善展竹,數節(jié)可成器?!壁M南地區(qū)的人們要把握好該地豐富的竹林資源,充分地發(fā)展好贛南客家竹編文化。當然,保護和發(fā)展贛南客家竹編不能僅僅靠固守,更重要的是創(chuàng)新。雖然科技的進步沖擊了贛南客家竹編,但沒有什么東西是一成不變的,只有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才能不被世界淘汰。況且,科技與市場誰說不能成為贛南客家竹編發(fā)展的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