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些有趣的搭檔組合。他們一起出現,常常會引發(fā)人們的思考。我們邀約了幾名初中生,記錄下他們眼里的完美搭檔。
文/范梓煜(郴州市汝城縣第六中學2019班)
指導老師/李智濤
開學時,班上轉來一位新同學,她成了我的同桌。上課時,我端端正正地坐著,眼睛卻斜過去看她,不承想她也正斜著眼睛看我。在我們目光碰撞的一剎那,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心有靈犀”。
下課了,我拉著她的手,帶著她熟悉校園。從此,同學們眼里的我和她,做什么事都在一起,連挨批都是。每次老師批評大家做事磨磨蹭蹭,只要點到她的名字,下一個保準就是我。這個時候,我和她都會不約而同地看向對方,相視一笑。
我們黏在一起久了,連身高身形都越來越接近了。那年學校的藝術節(jié),我們班要表演雙簧,被挑選去的同學,都無法讓老師滿意。這個時候,我和她主動請纓,一同代表班級參加比賽。
舞臺上,我們配合得天衣無縫,惹得觀眾開懷大笑。表演完畢,我們一起到臺前鞠躬時,聽到大家驚呼:“她們真是‘天生一對’!”
文/姚子墨(湖南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C2001班)
指導老師/肖婷
母親從外地給我?guī)砹艘粔K用凹凸不平的石頭裝飾的鏡子。它外表深黑,上面還有不規(guī)則的白色紋路,可謂其貌不揚。我不大感興趣。
這面鏡子擺在窗前,不論窗外的風怎么吹,它也紋絲不動,就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它那粗糙的“臉龐”上時不時浮現出被歲月鑿出的溝痕,有著白色的淚……漸漸地,我開始對這位“朋友”產生了興趣。
我考試考砸了,會去看看它,希望能從它那寬宏的懷抱里尋求安慰。我灰心喪氣的時候,會去看看它,希望卸掉一臉的陰霾,從它敞亮的鏡子上找回自己。
我小心地揭開那些石頭裝飾,那光滑又明亮的鏡子露了出來,我看見了鏡中的自己。我的開心、傷心、憤怒、喜悅都曾在這鏡子中定格過。我知道,我每次凝視鏡中的自己,都是在梳理自己的情緒,調適身心。
我開始理解,搭檔其實是能幫你真正了解自己,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力量,而你自己也可以成為這股力量……
文/張淳政(益陽市南縣城西中學418班)
指導老師/徐景峰
鈴聲陣陣,由遠及近……
三輪車的輪子歡快地滾動著,壓過凹凸不平的路面。車上的老人,悠閑地坐在鋪著破棉絮的座位上,滄桑的臉上浮現出祥和的微笑。他不時會把目光投向他的狗兒們。它們此時正在前方輕快地奔跑,一根繩子,把它們和老人緊緊連在一起。跑在最前面的,是一條黃色的土狗,鈴聲也是它脖子上的項圈發(fā)出來的。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老人和他的狗群。
老人是一位修車匠,在大堤旁開了一家小小的修車鋪子,專修自行車。鋪里的生意不好,很少有人光顧。
狗都是老人撿回來的流浪狗,老人無兒無女。老伴還在世的時候,他們就一起收養(yǎng)了許多條流浪狗,幫它們梳毛、喂食。
老伴去世后,老人的眼神里少了一絲生氣。他每天麻木地干活、做飯、吃飯、睡覺,常常在家中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
老人家中有一輛三輪單車,老人有一次騎著它去縣城時,雙腿使不上力,三輪車前行緩慢。踩著踩著,老人忽然感覺車走得輕快了些,扭頭一看,發(fā)現是小狗們在車后頂著車往前走。老人心疼,想下車把狗趕回家中,可是狗就是不走。老人只好給它們身上套上繩子,另一端拴在車頭。狗群一路跟拉雪橇一樣,拉著老人去了縣城。
此后,每天清晨或傍晚,我們總能看見老人坐著狗車出門散心,狗車跑得又快又穩(wěn)。
文/胡耀琪(益陽市沅江玉潭學校 2001班)
指導老師/孫佩雅
天空中的月很美,風也很柔。風一吹,云動了,慢慢地遮住了那月。
我坐在院子的臺階上,回憶著剛剛讀過的那些詩詞。清風明月,何時能再相遇呢?
孟郊登科后,寫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風吹動長安的花,詩人的心像花一樣怒放,此時,他應該不會想到夜晚才會升起的月。詩人張繼夜泊在姑蘇城外的客船上,他寫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月下,滿懷的愁緒郁積在心,沒有一絲風過。
有詩人提筆寫下“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句子,可那風在春天的江岸,月在詩人思鄉(xiāng)的夜里,春風與明月,依舊沒有交集。
幸好有人與我心意相通。多情的詞人晏殊寫下“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之句;豪放派詞人辛棄疾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佳句,山水詩人王維有“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句子傳世……我在詩歌里,找到了清風與明月的相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