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茂
摘要:目的:研究母豬子宮疾病的病原細菌及病理變化。方法:選擇病豬118頭,其中74頭為子宮疾病母豬,44頭為淘汰母豬。分別采集母豬子宮陰道分泌物及子宮引導內容物,采取細菌分離鑒定。了解母豬子宮疾病的病原細菌及病理變化。結果:細菌分離鑒定顯示,大腸桿菌148株、鏈球菌54株、葡萄球菌18株、嗜水氣單胞菌16株、克雷伯氏菌12株、變形桿菌12株、沙門氏菌8株。其中120株大腸桿菌,可致死小鼠。44頭患病母豬子宮及卵巢病理檢查,發(fā)現病理變化主要是水腫為主、輕微炎癥變化。結論:母豬子宮疾病可能的病原細菌比較復雜,病理變化也有多種類型,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加以分析。
關鍵詞:母豬;子宮疾病;病原細菌;病理變化
前言:母豬的生產繁殖過程中,可能會發(fā)生繁殖障礙綜合征,其中子宮疾病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具有復雜的病因。近年來,很多大型集約化養(yǎng)豬場,都出現了這種疾病,而且可能不斷蔓延。很多患病母豬可見陰道膿性分泌物,特別是發(fā)情期更加嚴重。母豬產后容易發(fā)生該病,但也有未配種的后備母豬患病的情況。很多母豬經過藥物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對養(yǎng)豬場造成了較大的損失。為了得到更為有效的防治策略,需要對母豬子宮疾病的病原菌及病理變化加以明確,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
1材料與方法
1.1病豬與試劑
選擇病豬118頭,其中74頭為子宮疾病母豬,44頭為淘汰母豬。同時從醫(yī)學研究所購置研究使用的小鼠、乳鼠、家兔。由衛(wèi)生防疫檢驗所提供生化試劑及藥敏試紙,采用1%葡萄糖肉湯培養(yǎng)基作為統(tǒng)一培養(yǎng)基,采用高鹽甘露醇瓊脂、三糖鐵高層斜面培養(yǎng)基、麥康凱瓊脂平板、營養(yǎng)求職、10%兔血瓊脂平板等,。作為鑒別培養(yǎng)基。由中國獸藥監(jiān)察所提供大腸桿菌標準抗血清。
1.2研究方法
對養(yǎng)豬場母豬子宮疾病的發(fā)病有因、季節(jié)性、易感性、發(fā)病情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病原菌來源進行分析。觀察母豬發(fā)情和陰道分泌物變化情況,對淘汰母豬子宮卵巢進行病理檢查。從74頭患病母豬中,采集活體病料,從44頭淘汰母豬中,采集解剖病料。采用厭氧、需氧分別培養(yǎng),并在鑒別培養(yǎng)基上接種并分離純化。采取氧化酶測定、氧化發(fā)酵試驗、過氧化氫酶試驗等生化鑒定檢查。采用玻片凝集法進行大腸桿菌O抗原血清型鑒定。采用小鼠、母兔、中豬分別進行實驗動物致病試驗。
2結果
2.1流行病學檢查結果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最嚴重的某個養(yǎng)豬場中,每年由于該病淘汰母豬241頭,在淘汰總數中占比55.20%。其中經產母豬76.30%、為配種后備母豬23.70%。80%以上為長大雜交母豬,屬于乙肝品種,發(fā)病胎次各有不同。分析病原菌來源,主要是外源性感染和內源性感染。例如在難產、分娩、配種時沒有嚴格消毒,衛(wèi)生環(huán)境較差,為病原菌侵入及繁殖提供了可能。病原菌平時就可能存在于木住宿引導中,在內環(huán)境變化或發(fā)生損傷之后,能夠快速繁殖?;驒C體其它位置存在的微生物,通過尿道等途徑進入子宮卵巢,進而發(fā)揮了致病作用。
2.2臨床病理檢查結果
該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引導流膿、發(fā)情推遲或不發(fā)情、配種失敗等。一般在發(fā)情階段或產后出現引導流膿,部分后備母豬發(fā)病后會立即表現出癥狀,多次治療無效只能淘汰。34頭病豬子宮卵巢肉眼可見水腫,子宮角有水樣物質,部分可見大量膿樣物質。組織切片檢查顯示,24頭病豬卵巢血管瘀血、紅細胞變性、卵泡壞死、漿細胞浸潤、結締組織豐富、卵巢水腫。42頭病豬宮角水腫、結締組織和腺體周圍水腫、血管變性、固有層腺體豐富、子宮粘膜脫落、腺上皮變性、固有層水腫向肌層浸潤,漿細胞為主,少量中性粒細胞、散在單核和細胞及淋巴細胞。26頭病豬漿細胞增多、引導黏膜下層及固有層水腫、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混雜。
2.3細菌學檢查結果
檢查顯示,74頭患病母豬活體病料檢出率為89.20%,有18例分離出2-3中細菌,包括大腸桿菌38株、葡萄球菌18株、不溶性鏈球菌8株、溶血性鏈球菌6株、沙門氏菌6株、變形桿菌4株、克雷伯氏菌2株。44頭淘汰母豬子宮中,大腸桿菌110株、鏈球菌40株、嗜水氣單胞菌16株、變形桿菌8株、克雷伯氏菌10株、沙門氏菌2株、枸櫞酸桿菌4株、其它細菌8株。
2.4實驗動物致病結果
在病豬中分離得到大腸桿菌148株,其中120株接種小鼠,24h內死亡。12株嗜水氣單胞菌、10株變性桿菌,造成小鼠死亡。54株鏈球菌對小鼠無致病性。腹腔注入0.2ml葡萄球菌,對小鼠不致死。中豬子宮接種致病大腸桿菌,無明顯病變,卵巢分離大腸桿菌,可對小鼠致死。
3討論
母豬子宮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母豬疾病,對其病原菌的研究是防治疾病的關鍵。目前,國外對于這一方面有著一定的研究。例如在36例病豬中,有32例病豬子宮檢出奇異變形桿菌24株、大腸桿菌12株、化膿棒狀桿菌2株、鏈球菌2株。有研究在病豬子宮中,分離得到了鏈球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克雷伯氏菌、大腸桿菌等。還有研究在病豬子宮內分離得到了氣單胞菌屬、假單胞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還有研究中,采用宮頸拭子取樣的方式,在110頭病豬中,44頭病豬子宮中檢出了大腸桿菌,28頭病豬子宮中檢出了鏈球菌。而本研究結果中,得出的細菌種類與其它研究較為相似,但是在檢出率方面有一定差異。主要是由于免疫繁殖、飼養(yǎng)管理、環(huán)境衛(wèi)生、以及豬的個體品種等差異性有關。此外,在44頭淘汰病豬子宮并立剖檢及組織切片檢查中能夠得知,病豬子宮主要是術中表現,有輕微炎癥變化,與其它報道的母豬子宮內膜炎有較大差異,所以應當定義為母豬子宮疾病。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母豬發(fā)情后期、間情期,黃體存在的情況下,如果向母豬子宮中注入含有假單胞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的精液,在一定時間之后,可以從子宮中分離得到這些細菌,同時子宮出現積膿、水腫的情況,炎癥變化消失。以此為基礎,綜合本文研究結果,可以得出,水腫變化主要是受到細菌毒素的影響,或是子宮沖洗消毒液使用不當所致。而在基層獸醫(yī)實踐當中,也有部分藥物沖洗子宮后,母豬發(fā)生外陰腫脹的現象。在自然界當中,大腸桿菌具有比較廣泛的分布,在人或動物腸道中也會正常存在。而本研究結果顯示,很多非致病性大腸桿菌存在于健康母豬陰道黏膜、子宮頸當中。如果母豬抵抗力下降,或是環(huán)境因素發(fā)生改變,大腸桿菌可能轉變?yōu)闂l件性致病菌,在發(fā)情、分娩過程中,向卵巢或子宮角侵入,進而造成水腫的情況。另外,在剖檢中能夠發(fā)現,有膿樣物質存在于膀胱,同時也可分離獲取大腸桿菌,在子宮中也可分離出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所以,可以得知,該病也存在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另外,子宮分離的大腸桿菌也會引起仔豬腹瀉,可見外界大腸桿菌或通過污染產道的方式侵入陰道子宮。
綜上所述,母豬子宮疾病可能的病原細菌比較復雜,病理變化也有多種類型,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加以分析。
參考文獻:
[1]王立濤.母豬子宮內膜炎的發(fā)病因素,臨床表現和防治[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8,18(7):96-96.
[2]曹發(fā)鑫.規(guī)?;i場母豬子宮內膜炎的發(fā)生及防治[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9,750(16):191-192.
[3]于桂陽,鄭春芳,覃開權.一例母豬子宮內膜炎病原菌的分離與藥敏試驗[J].今日畜牧獸醫(yī),2019,35(2):9-10.
閬中市農業(yè)農村局河溪中心畜牧獸醫(yī)站 6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