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曾記得,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路,是人類活動留在大地上的印記。阡陌交通,聯(lián)系一個個熟悉到陌生的地方,路有山路、水路、茅草小徑、寬闊的大道……行人車輛,來來往往,世界一片繁華。
在鄉(xiāng)下,我經(jīng)常赤腳行走在田間的茅草小徑上,小徑窄窄的,兩邊長滿了巴根草,腳底下一片清涼。路邊的田地里,麥苗長得旺,一片綠油油的希望。母親卷著褲腿,赤腳在田里勞作,那是一家人的期望。是的,農(nóng)民的好日子,就在那希望的田野上。
我也獨自走過山路,山路窄窄的,蜿蜒曲折。慢慢地走,聽山風呢喃、鳥雀鳴叫,看松樹、茅草微微搖擺。這時,需要耐力與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彎腰弓背向上攀登。下山就要輕松多了,腳步輕快,沿著坡度很大的窄路,一滑就是很長的距離。所以,爬山的經(jīng)驗告訴我,當你感覺疲憊的時候,就是在走上坡路,要咬緊牙關,堅持、努力就會到達一個新的高度,那里會有不一般的景致。
有路可走,對于行人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有一句著名的話:要致富先修路。可見,路也是致富發(fā)財?shù)年P鍵。村里的路通了,可以走向大城市;山里的路通了,可以去往繁華的外界。路通了,貨物便流通了,就能帶來大量的財富。
從我愛人的老家回來,必經(jīng)一條村級馬路,一路上先是坑坑洼洼,跨過省界,馬路立刻平整起來。接下來的路,便可以驅(qū)車慢行,四周都是迷人的風光。我一度很困惑,前后兩段路怎么區(qū)別那么大?看著呼嘯而過的大貨車,我明白了,因為路基承載不了超重的貨車。而人生之路,也承載不了很多痛和愁,只有放下一些沉重,才能輕松上路。財富、名譽,我們終究是帶不走的,當我們離開時,會放下塵世的所有。
人間有路,馳騁萬里,每一條路或有艱辛,或有快樂,或有痛楚,或有幸福,這些就像是路兩旁風格迥異的風景,讓人生之路變得豐富多彩。? ? ?(安徽 劉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