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旭,張延松,李志勇,孫計全,上官良良
(1.山東科技大學,山東青島266590;2.山東能源集團南屯煤礦,山東鄒城273515;3.山東能源集團興隆莊煤礦,山東鄒城272102)
南屯煤礦位于山東省鄒城市西邊,屬于兗州煤業(yè)股份公司。煤層有自燃的傾向,自然發(fā)火期為3~6 個月。93下09 工作面概況:在2018 年12 月對該工作面進行了預裂注阻化劑試驗。該工作面位于九采二分區(qū)中部,走向長度為382.3 m,斜坡長度為118.8 m,西部和南部與3下煤風氧化帶相鄰,東部是南漸興村莊保護性煤柱,北側是 93下07 工作面,南部 93下09 工作面采空區(qū)1 號聯絡巷。工作面的巷道將分別與原來的93上09 下順通道、93上09 上順通道連接。
物理阻化劑一般有很好的吸水性,在注入之后,水分蒸發(fā),會降低煤周邊的溫度,從而應用比較廣泛,常見的物理阻化劑有:NH4HCO3、NH4Cl、碳酰二胺、過硫酸鈉、聚乙酸乙烯酯乳液[1-2]。但其熱解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安全性差,不適合預注;Ca(OH)2成本低、材料易得,對高硫煤有較好的阻化效果,但其溶解度太低,且水溶液有較強的堿性,對井下機械設備腐蝕嚴重,不適合預注;抗氧劑A、MgCl2-抗氧劑A 等阻化劑不溶于水或部分不溶于水,無法用于預注;LDHs、DDS 等復合阻化劑阻化率高、阻化效果好,但成本較高或制備工藝復雜,不適宜在井下大量使用;MgCl2、CaCl2、NH4H2PO4等傳統(tǒng)阻化劑,阻化效果較好,且價格便宜、安全性高,適合用于大量預注[3-4]。因此,本文選擇 MgCl2、CaCl2、NH4H2PO4作為預注實驗的阻化劑。
考慮到成本問題,現場預注時決定采用濃度為15%的MgCl2阻化液,阻化液的制備工藝見圖1。
首先,按照阻化液配制濃度的要求將適量的阻化劑加入水箱1 和2 中;其次打開供水管,將水箱1 和2 中的阻化劑配置成濃度為15%的阻化液;然后,打開水箱1 出口處的截止閥,先將水箱1 中的阻化液注入煤體中,當水箱1 中的阻化液注完時,再將水箱2中的阻化液注入煤體中,并同時配置水箱1 中的阻化液。如此循環(huán)往復,可保障阻化劑溶液能源源不斷的注入煤層中。
圖1 阻化液制備工藝
注液系統(tǒng)參照表1 配備,注液系統(tǒng)布置如圖2 所示。把工作面的鉆孔分成2 個組,用2 部ZL—750 型鉆機打注液孔,1 個水泵負責對第1~12 號注液孔預注阻化液,另外1 臺水泵負責對第13~24 號注液孔預注阻化液。為確保工程進度,2 個水泵可以同時工作互不干涉。
表1 注液系統(tǒng)主要設備的數量及規(guī)格
圖2 注液系統(tǒng)示意圖
采用KSS-200 型束管監(jiān)控系統(tǒng),根據圖3 所示的方式布置溫度測量點,并對采空區(qū)內的氣體成份濃度和溫度進行了測量。表2、3 給出了進風側測點1#和回風側測點4#2 個測點在未預注阻化液情況下的測定結果。表4、5 給出了進風側測點1#和回風側測點4#2 個測點在預注阻化液情況下的測定結果。
圖3 束管鋪設示意圖
表2 未預注阻化液時進風側1#測點指標氣體濃度及溫度
表3 未預注阻化液時回風側4#測點指標氣體濃度及溫度
表4 預注阻化液后進風側1#測點指標氣體濃度及溫度
表5 預注阻化液后回風側4#測點指標氣體濃度及溫度
圖 4 示為 1#、4#、1 和 4 4 個測點的 CO 濃度變化曲線,可以看出:
圖4 阻化液前后測點CO 濃度變化曲線
1)不管是預注阻化液前,還是預注阻化液后,采空區(qū)回風側測點4#和4#監(jiān)測到的CO 濃度都遠超過了距離工作面同距離情況下采空區(qū)進風側測點1#和11#監(jiān)測到的CO 濃度,這說明南屯礦93下09 工作面采空區(qū)回風側煤的氧化更嚴重,且預注阻化液前后采空區(qū)進回風測的CO 濃度均隨距離工作面距離的增加而增大。
2)預注阻化液前,從距離工作面30 m 開始,采空區(qū)回風側煤氧化速度突然加快,CO 濃度迅速增加,當距離為80 m 時,CO 的濃度達到了最大值,這可以解釋,在回風側,從距采空區(qū)工作面30 m 的距離開始,采空區(qū)采開始具有氧化蓄熱的環(huán)境,煤的氧化才開始慢慢加速。
3)在預注了阻化液后,在距離工作面采空區(qū)同等距離位置,CO 的濃度明顯降低,且在距離工作面30~100 m 范圍內,體積分數明顯降低,但總體變化的趨勢與預注阻化液之前的趨勢一致。預注阻化液前后,CO 濃度較高的區(qū)域推后了約70 m 左右。
在煤逐漸氧化的過程中,CO2的濃度會隨著CO的濃度增大而相應的增大。從圖6 點CO2體積分數變化曲線可知:
1)在預注阻化液之前,在回風側0~30 m 的工作面采空區(qū)內,CO2的濃度變化不是太明顯,在80 ~120 m 的范圍內,為CO2濃度較高的區(qū)域,且在回風側CO2的濃度遠高于進風側的濃度。
2)在預注阻化液之后,在距離工作面同等長度的采空區(qū),CO2的濃度明顯下降,且在0~60 m 的范圍之內,CO2的濃度變化不是太明顯。這是由于煤層預裂注阻化液使煤在開采的時候更容易破碎,對于破碎的煤,距離工作面不相同,其壓實程度也各不相同,則其CO2的濃度也會不一樣。
圖5 阻化液前后測點CO2 濃度變化曲線
比較圖4、圖5 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這個工作面的采空區(qū),CO 濃度較低,而CO2的濃度較高。這是由于在這個階段的采空區(qū)浮煤氧化還處于富氧氧化的階段,在此階段氧化中心的溫度還不是很高,在氧化過程中生成的CO2的濃度高于CO 的濃度。
3)預注阻化液前后溫度變化規(guī)律分析
圖6 阻化液前后測點溫度變化曲線
測點的溫度變化曲線如圖6 所示,得出結論:
1)在注阻化液前后,溫度上較高的區(qū)域基本上在回風的一側,在預注阻化液之前,在距離工作面70 m位置處稍微的采空區(qū)回風側,溫度達高35℃;當預注阻化液之后,距離工作面110 m 處的采空區(qū)回風測,其溫度才僅僅為35℃,所以,預注阻化液對抑制采空區(qū)浮煤氧化自燃現象的效果很顯著。
2)在0~40 m 內的工作面采空區(qū)內,進回風測的溫度都會低于27℃,這是由于預注阻化液,其中水分蒸發(fā)造成的結果。水汽化會吸熱,從而將煤氧化產生的一部分熱量及時地傳導出去,此區(qū)域的溫度就會明顯降低一些。
通過對南屯煤礦93下09 工作面預裂注阻化劑的測定和計算,按照正常采煤進度4m/d,預注阻化液后,CO 較高體積分數區(qū)域向采空區(qū)深部至少推后了70m,這使得煤的氧化進程至少推后了15 d,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工作面采空區(qū)自然發(fā)火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