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的影響
        ——基于CHARLS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

        2021-05-21 01:29:04何慶紅譚遠發(fā)彭爭呈
        人口與發(fā)展 2021年2期
        關鍵詞:影響

        何慶紅,譚遠發(fā),彭爭呈

        (1 北京大學 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北京 100871;2 西南財經(jīng)大學 中國西部經(jīng)濟中心 人口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4;3 成都理工大學 經(jīng)濟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

        1 引言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和預期壽命延長,越來越多中老年人成為祖父母,他們照料孫子女的現(xiàn)象愈加普遍[1-3]。在大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祖父母在家庭中發(fā)揮積極的支持作用,特別是照顧孫子女[4-6]。2013年,美國每4個5歲以下的兒童中就有1個在前一個月由祖父母照顧[6]。從2017年開始,澳大利亞統(tǒng)計局(ABS)的數(shù)據(jù)顯示,所有托幼兒童中約有四分之一(26%)通常由其祖父母照顧(1)https://www.careforkids.com.au/child-care-articles/article/137/successfully-using-grandparents-for-child-care。在我國,隔代照料已成為家庭照料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7]。這主要是由于人口大規(guī)模流動、生活成本不斷升高、市場化托幼服務并不成熟,服務的可及性和服務質(zhì)量都有待提高,年輕夫妻因而難以獨立撫養(yǎng)子女,往往需要父母幫忙[8]。2015年,中國家庭發(fā)展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在0~5歲兒童的日常生活主要照料者中,約47.6%為母親,38%為(外)祖父母[9]。隨著“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越來越多育齡夫婦選擇生育二孩,照料第二個孫子女的重擔將落到祖父母肩上,且大部分(64.3%)祖父母表示仍愿意繼續(xù)照料可能出生的第二個孫子女[10]。

        從原因上看,老年人照料孫子女各文化情境下有不同的理論解釋。第一是代際互惠論。 “互惠”是代際之間資源交換和保持代際關系的一個前提,一些祖父母通過提供隔代照料來換取成年子女的支持,屬于具備談判效力的“代際合同”[11-12]。第二是責任內(nèi)化論。祖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互相照料并不完全是簡單的契約合同關系。就文化觀念而言,中國這種傳統(tǒng)的家庭主義倫理是一種維護和促進以家族為基本單位的社會穩(wěn)定的價值體系,因血緣關系連接起來的親屬之間具有一種特殊的、自然的親密關系,彼此承擔無條件的、無限的相互照顧和扶持的責任和義務。從這個理論上看,祖父母照料孫子女源自于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主義倫理,是在當前成年子女難以獨立照看幼兒、3歲以下托幼服務缺乏的情況下一種出于責任感的行為[8]。第三是利他主義論。與之前兩個理論不同,該理論認為隔代照料是出于利他主義和自我犧牲的更為純粹的奉獻型動機,認為家庭內(nèi)部的資源轉(zhuǎn)移是出于家庭利益而非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家庭內(nèi)只有通過利他行為把資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時才是最有效的[13]。祖父母幫助照料孩子女是一種無私的付出,體現(xiàn)了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是家庭中利他主義的體現(xiàn)[8]。第四是價值寄托論。該理論認為,祖父母照料孫子女是一種繼續(xù)體驗和證明自身價值的方式[8]。當前文化價值觀體系下,老年人照顧孫子女是老有所為的重要衡量指標,祖父母在照料孫子女的過程中能夠“發(fā)揮余熱”,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

        從后果上看,照料孫子女可能對祖父母的健康產(chǎn)生負向或正向影響[14-15]。其中,角色沖突理論假定個人承擔多重社會角色,因此面臨著一系列苛刻或相互沖突的角色義務,而當這種角色超負荷或角色壓力超過個體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時,可能成為對健康有害的“慢性壓力”來源[16],對健康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17]。另外一些研究認為,隔代照料是祖父母與孫子女之間時間和情感資源的雙向轉(zhuǎn)移,這種利他行為會對祖父母的健康產(chǎn)生正面的影響,降低了行動障礙和死亡率[18-19]。照料孫子女使得祖父母產(chǎn)生更高的自我效能感,甚至可以帶來更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例如戒煙或喝酒)[20]。此外,祖父母和孫子女之間的關系是老年人社會支持網(wǎng)絡的重要組成部分,祖輩通過與孫子女的互動可以讓晚年生活更加充實和豐富,使其發(fā)揮出教導下一代的功效,有效緩解老年人的心理空虛,提高其生活滿意度[11,21]。

        上述研究富有參考價值和啟發(fā)性,但仍無定論,也還有以下不足:一是研究對象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然而我國有不少60歲以下的祖父母;二是相對而言,國內(nèi)針對城鎮(zhèn)老年群體的研究略少,考慮到城鎮(zhèn)生活成本不斷升高,市場化托幼服務并不成熟,城鎮(zhèn)的隔代照料更加凸顯,城鎮(zhèn)老年人也值得關注;三是大多數(shù)研究沒有考慮隔代照料變量的內(nèi)生性,而隔代照料和祖父母的健康相互影響會導致估計結果偏誤,同時缺乏對中間影響機制的探討;四是少有研究考察隔代照料強度對祖父母健康的非線性影響。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基于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diào)查(CHARLS)的2011、2013和2015年數(shù)據(jù),采用Pooled OLS模型和工具變量(2SLS)方法,旨在探討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產(chǎn)生何種影響以及如何影響。

        2 理論分析

        目前關于祖輩提供隔代照料的討論主要有四個理論脈絡:角色增強理論、角色沖突理論、代際交換理論和適度勞動理論。

        角色增強理論認為,隨著個人從各種社會角色中獲得社會融合和自我滿足感,那么扮演多重角色將可以帶來福祉的改善。同時,多重角色的需求可能與增加的社會支持水平相關聯(lián),可以抵消角色壓力的風險[22]。有研究發(fā)現(xiàn),祖輩和孫子女之間的關系是老年人社會支持網(wǎng)絡的重要組成部分,隔代照料是祖父母與孫子女之間時間和情感資源的雙向轉(zhuǎn)移,可以有效緩解中老年人的心理壓力。因此,本文提出假設1:

        假設1:隔代照料通過角色強化對祖父母的健康產(chǎn)生正面影響。

        與角色強化理論不同,角色沖突理論假定個人承擔多重社會角色,因此當個人面臨著一系列苛刻或相互沖突的角色義務時,會產(chǎn)生或增加壓力[17];而當這種角色超負荷或角色壓力超過個體的身體和心理能力時,可能成為對健康有害的“慢性壓力”來源[16]。對于一些中老年人,“祖父母”的角色可能包括偶爾的保姆,承擔的責任是有限的,因此不會產(chǎn)生任何負面影響。但對于提供全職照料的祖父母,與此相關的期望和責任可能會高很多,從而可能會干擾他們的工作以及影響與他人的關系。有研究證實,照料孫子女耗費了祖輩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加重了其勞務和精神負擔,而且占用了老年人鍛煉身體和醫(yī)療就診的機會,對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23]。因此,本文提出假設2:

        假設2:隔代照料通過角色沖突對祖父母的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

        代際交換理論認為,在缺乏正式支持的社會中,家庭成員常常結成互助網(wǎng)絡進行資源交換,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個人和家庭的需要[24]。同其他社會關系一樣,這種“合作群體”受互惠動機支配,一些祖輩依靠照料孫子女來換取年老時的子女養(yǎng)老支持,屬于具備談判效力的“代際合同”[25]。除了互惠動機,還有另外一種資源轉(zhuǎn)移動機—利他動機,它來源于祖輩責任和義務的表達,中國傳統(tǒng)代際關系中的“責任倫理”,使得祖輩更注重對后代的義務和責任,對后代不計回報的付出[24]。然而,互惠動機和利他動機都表現(xiàn)為雙向支持流動,很難將二者區(qū)分開。一方面,成年子女為父母提供經(jīng)濟支持和養(yǎng)老支持來履行儒家孝道思想,為父母提供生活保障[26];另一方面,許多成年子女為尋求更好的就業(yè)機會,選擇把孩子留在家里并讓其祖輩照料,而祖輩為家庭收益最大化擔負起照料孫子女的責任。雖然對祖輩來說可能加重其負擔,但是來自成年子女的經(jīng)濟匯款和情感慰藉往往有助于彌補甚至強化代際紐帶(2)然而,CHARLS數(shù)據(jù)中只包含祖父母與不同住子女間的經(jīng)濟往來信息,無法識別祖父母與所有子女間的經(jīng)濟轉(zhuǎn)移。因此,本文沒有探討代際交換理論。。

        隔代照料可以看成祖父母提供的特殊家務勞動。適度勞動理論認為,當個體勞動投入量適度時,工作壓力是處于可承受范圍之內(nèi),壓力變動力(壓力得以釋放),使得工作表現(xiàn)處于最佳狀態(tài);當個體勞動投入量不足或過度時,會產(chǎn)生心理壓力或生理壓力,二者并隨時間累積,超過個體承受范圍時傷害健康,即勞動投入量與壓力的關系呈倒“U”型[27]。與適度勞動理論一致的是,有研究指出,隔代照料強度與祖父母的健康狀況是非線性關系,提供照料的強度(監(jiān)護性或者補充性)是影響祖父母健康的重要因素,會對其健康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影響,其中“過度參與”隔代照料的祖父母可能感到身體疲憊和情緒衰竭[19],如圖1所示,正如提供全職照料的祖父母,與此相關的期望和責任可能會高很多,從而可能會干擾他們的工作以及影響與其他人的關系,對健康產(chǎn)生不利影響[28]。還有不少研究表明,高強度的照料耗費了祖父母與朋友交往的休閑時間,而且占用了老年人鍛煉身體和參加醫(yī)療就診的機會,進而對健康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29-32]。因此,本文提出假設3:

        圖1 隔代照料強度對祖父母健康的影響資料來源:根據(jù)Coall & Hertwig(2011)和石建忠(2015)繪制

        假設3:隔代照料與祖父母的健康呈“U”型。

        3 數(shù)據(jù)和變量

        3.1 數(shù)據(jù)來源

        本文采用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主持、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diào)查中心執(zhí)行的CHARLS調(diào)查2011、2013和2015年數(shù)據(jù)。調(diào)查對象為我國 45 歲及以上的居民,采取嚴格的隨機抽樣,收集了生理健康等信息,為我國老齡健康相關研究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綜合性的高質(zhì)量調(diào)查數(shù)據(jù)。CHARLS于 2011-2012年在全國進行了大規(guī)?;€調(diào)查,覆蓋了除西藏以外的中國大陸所有縣級單位。鑒于2015年我國平均人口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結合老年人照料孫子女的可能性,本文將樣本年齡限定在45-80歲。另外,考慮到存在嚴重疾病和失能的祖父母會減少照料孫子女的可能性[18],因此本文排除患有風濕病、帕金森和癌癥的樣本。最終得到14890個樣本,其中女性占53%,男性占47%。

        3.2 變量測量

        因變量是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為全面評估健康水平,首先需要分析體現(xiàn)中老年人自身健康狀況的“自評健康”,同時需要考慮中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即生理健康。對此,本文分別采用自評健康變差、工具性日常生活障礙(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3)感謝審稿專家的建議。在測量日常生活能力時,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IADL)是經(jīng)常選取的指標。審稿專家指出,ADL反映的是比較嚴重的日常行動障礙,此時祖父母可能無法提供隔代照料。因此,本文采用IADL測量祖父母的健康水平。另外,本文也采用ADL和IADL二者的綜合來度量健康水平,結論基本一致,具體結果見附件。和身體疼痛來衡量健康水平,此處不涉及心理健康(4)關于隔代照料與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關系,作者此前已作探討:何慶紅,譚遠發(fā),謝鵬鑫.天倫之樂還是天倫之累?——照料孫子女與中老年人幸福感[J].中國經(jīng)濟問題,2020,(3):121-136。。其中,自評健康采用1-5評價,1表示健康很好,2表示健康好,3表示健康一般,4表示健康不好,5表示健康很不好,取值越大表示健康狀況越差。IADL是根據(jù)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中的5項(家務維持、食物烹調(diào)、上街購物、服用藥物和處理財務)來測量(5)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IADL)用于評估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包括家務維持、食物烹調(diào)、上街購物、服用藥物、處理財務和使用電話的能力等八項,但是CHARLS數(shù)據(jù)在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共同問到的問題包括家務維持、食物烹調(diào)、上街購物、服用藥物和處理財務五項能力,因此本文根據(jù)這五項能力的回答衡量工具性日常生活障礙。。其中有一項活動存在困難就取值為1,否則為0。身體疼痛是將疼痛部位加總得到,取值從0到15,值越大說明疼痛部位越多。

        隔代照料是自變量,指過去一年是否照料孫子女。根據(jù)受訪者對“過去1年,您或您配偶是否花時間照看了您的孫子女或重孫子女?”,回答“是”設置為1,否則為0。另外,隔代照料的強度(監(jiān)護性或者補充性)是影響祖父母健康的重要因素,會對其健康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影響[18]。因此,本文參照Ahn & Choi[33](2018)和Reinkowski[34](2013)的做法,根據(jù)每周照料小時和每年照料周數(shù)得到全年照料小時,計算得出平均每天照料小時和平均每周照料小時,同時考慮到老年人時間估計誤差,刪除95%置信區(qū)間以外的樣本。

        控制變量包含個人層面和家庭層面的其他變量。其中,個人層面包括受訪者的年齡、性別、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婚姻、職業(yè)、前一期的健康水平、是否購買醫(yī)療保險、是否患有慢性病和居住安排?;橐鰻顩r表示有無配偶(有=1),職業(yè)狀況表示是否工作(是=1),居住安排表示是否與子女同住(同住=1)。家庭層面變量包括人均家庭收入(原數(shù)據(jù)加1取對數(shù)得到)。影響機制變量包括社交活動、午休時長和日常溝通。社交活動表示過去一個月是否參加社交活動,根據(jù)“過去一個月進行的社交活動”回答,參加任何一項活動則設置為1,否則為0。午休時長表示過去一個月的平均午睡時間,根據(jù)“過去一個月的午睡時間”得到。日常溝通表示與子女見面和電子通話等是否每周至少一次,根據(jù)“與子女見面、打電話、短信、信件或者電子郵件聯(lián)系的頻率”的回答,每周至少一次取值為1,否則為0。表1描述性統(tǒng)計顯示,與未提供隔代照料的祖父母相比,提供隔代照料的祖父母參加社交活動較多,與子女的日常聯(lián)系比較頻繁,但午休時長明顯較短。

        表1 變量基本描述性統(tǒng)計

        3.3 隔代照料與健康的關系

        圖2直觀展示了祖父母的健康水平與隔代照料有關。與未提供照料的祖父母相比,提供隔代照料的祖父母健康狀況明顯較好,具體表現(xiàn)在自評健康較好、IADL障礙和身體疼痛較少。這說明隔代照料行為并非隨機的,而是根據(jù)自身健康狀況做出的自選擇行為,即健康狀況較好的祖父母更有可能照料孫子女。Arpino & Bordone[18](2014)指出中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的可能性會受到他們自身健康狀況的影響。身體狀況不好或者存在心理疾患的中老年人,照料孫子女的可能性降低。由于圖2展示的是隔代照料與祖父母健康的雙變量關系,未考慮其他因素影響,因而有必要控制其他影響因素以后進行回歸分析。

        圖2 隔代照料與祖父母健康狀況

        另外,從動態(tài)比較來看,當期健康水平往往與前一期的健康狀況有關。表2顯示了個人健康自評狀況的動態(tài)變化,如前一期調(diào)查的健康自評狀況為“健康很好”的人群,在當期調(diào)查中有37.34%和19.13%的人群仍然保持在“健康很好”和“健康好”的狀態(tài) ,但也有36.99%的人群由“健康很好”變成了“健康一般”,只有6.5%“健康很好”的人變成了“健康不好”或“健康很不好”。前一期調(diào)查健康自評狀況為“健康一般”、“健康不好”和“健康很不好”的人群,在當期調(diào)查中分別有65.03%、40.14%和27.78%的人群自評健康狀態(tài)保持不變。表2表明當期的健康對前一期健康的依賴性較大,因此本文將在回歸方程中控制了前一期的健康水平。

        表2 前一期健康與當期健康狀態(tài)的關系

        4 模型設定

        本文考察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的影響,首先假設隔代照料變量外生,將Pooled OLS回歸基準模型設定如下:

        yit=α+βGCit+ηyit-1+γXit+εit

        (1)

        其中,yit分別代表被解釋變量自評健康變差、IADL障礙和身體疼痛,i=1,…,N代表橫截面樣本個體,t=1,2,3分別代表追蹤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時間2011、2013和2015年,自變量GCit衡量隔代照料對不同健康指標的影響程度,yit-1是前一期(兩年前)的健康水平,η是當期健康對前一期健康的依賴性,Xit是所有可能影響健康的控制變量,εit是回歸方程的隨機擾動項,α、β和γ是待估計的參數(shù)。

        考慮到隔代照料變量(GC)可能存在內(nèi)生性問題。Chen & Liu[1](2012)和Goodman & Silverstein[11](2002)指出,中老年人的健康狀況與提供隔代照料行為的決策存在互為因果的關系。換言之,雖然中老年人照料孫子女可能影響他們自身的健康水平,但中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的可能性也會受到他們自身健康狀況的影響[18]。圖3已經(jīng)說明中老年人照料孫子女并不是隨機發(fā)生的,而是一種自我選擇行為。表2還顯示當期健康對前一期健康的狀態(tài)依賴性較大。因此,本文采用兩種策略來克服內(nèi)生性問題:一是在模型中控制前一期的健康水平,這會降低健康狀況對中老年人隔代照料行為選擇和影響。二是通過尋找隔代照料的工具變量來解決。已有文獻關于隔代照料的工具變量有:第一個子女的性別[34-35]、社區(qū)是否有日間照護、家庭是否有新生兒[1]、家庭是否有子女已婚和是否有31-40歲的子女[33]。

        由于我國存在“重男輕女”思想,第一個子女的性別并不一定是隨機的。另有文獻指出,父母是否提供隔代照料幫助會影響子女的生育決策[36-37]。但是,Arpino & Bordone[18](2014)認為,排除健康狀況嚴重的樣本,受訪者的健康不會直接影響其子女的生育決策。此外,我國“多子多?!钡挠^念使得祖父母的健康并不會直接影響子女的生育意愿[38-39]。因此,本文在排除健康嚴重受損的受訪者后,采用家庭中16歲以下的孫子女數(shù)量作為隔代照料的工具變量是滿足排他性約束的。此外,家庭16歲以下的孫子女數(shù)量越多,對祖父母提供隔代照料的需求越大[40],滿足相關性假設。因此,該工具變量是合理的,接下來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方法進行估計,具體包括兩步:第一階段,把內(nèi)生解釋變量隔代照料對工具變量和外生解釋變量作OLS回歸:

        GCit=δ+θZit+λXit+uit

        (2)

        (3)

        為了進一步考察隔代照料如何影響中老年人健康,本文進一步加入可能影響健康的機制變量。理論分析表明,隔代照料會影響社交活動、午休時長和日常溝通,這三個變量Mit進而對健康狀況產(chǎn)生影響。本文將影響機制模型設定如下:

        (4)

        其中,Mit代表社交活動、午休時長和日常溝通三個變量向量,φ是對應的回歸系數(shù),其他變量和參數(shù)與方程(3)相同。β和φ是否顯著,有不同的含義和影響機制:如果β和φ同時不顯著,則表明隔代照料對中老年人健康無影響;如果β顯著,而φ不顯著,則表明隔代照料直接影響中老人健康;如果β不顯著,而φ顯著,則表明隔代照料只通過社交活動、午休時長和日常溝通間接影響中老年人健康;如果β和φ同時顯著,表明隔代照料不僅直接影響中老人健康,還通過社交活動、午休時長和日常溝通間接影響中老年人健康。

        5 實證結果及分析

        5.1 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的影響

        表3匯報了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的影響。其中,第(1)列、第(3)列和第(5)列是采用OLS估計祖父母照料孫子女對其自評健康變差的可能性、IADL障礙和身體疼痛的影響。結果表明,隔代照料顯著降低了自評健康變差的可能性,降低了IADL障礙和身體疼痛,基本證實了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的正向影響。這一發(fā)現(xiàn)與前文圖3不控制其他變量時的結果是一致的,也與周晶等[32](2016)和黃國桂等[31](2016)結論是一致的。但由于基準模型設定可能存在遺漏變量以及隔代照料存在內(nèi)生性問題,OLS估計結果可能是有偏誤的。本文首先檢驗了基準模型中是否存在內(nèi)生性偏誤,即祖父母隔代照料變量是否與干擾項相關。從表3后半部分列示的DWH 統(tǒng)計量來看,隔代照料變量與干擾項不相關的原假設都被拒絕,這表明表3第(1)列、第(3)列和第(5)列的OLS模型設定存在嚴重的內(nèi)生性偏誤。為此,本文采用家庭中16歲以下孫子女的數(shù)量作為工具變量,并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方法(2SLS)估計。從表3中對工具變量進行有效性檢驗的結果來看,在第一階段回歸中,工具變量的回歸系數(shù)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與內(nèi)生解釋變量偏相關。F統(tǒng)計量的取值均超過10,表明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在使用2SLS控制內(nèi)生性偏誤后,本文發(fā)現(xiàn)祖父母隔代照料孫子女對其健康狀況產(chǎn)生顯著的負面影響。具體而言,隔代照料使祖父母自評健康變差的得分增加0.302分,IADL障礙顯著增加23.5%,身體疼痛部位顯著增加1.118個,且均在5%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異于零。

        表3 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的回歸結果

        5.2 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影響的群體性差異

        由于個體承擔角色的能力有差異,隔代照料的影響也會不同。有文獻表明,較之祖父,祖母除了照料孫子女,還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庭勞動[42]。另外,宋璐等[24,30](2008、2013)和周晶等[32](2016)指出,相較于城市,農(nóng)村留守子女更需要祖父母照料,而且時間更長。同時,祖父母教育程度不同,健康差異較大[41]。鑒于此,本文從城鄉(xiāng)、性別和教育水平視角出發(fā),估計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影響的差異性。從表4第(1)-(2)列可以看出,相較于祖父,祖母在照料孫子女時,自評健康變差的可能性、IADL障礙和身體疼痛顯著增加,而祖父只在IADL障礙顯著增加,表明隔代照料行為具有顯著的性別差異,這可能與祖母往往提供較高強度的照料有關[42]。從第(3)-(4)列可以看出,相較于農(nóng)村祖父母,城市祖父母在隔代照料時,其IADL障礙和身體疼痛都顯著增加,這可能與城鎮(zhèn)居民較少從事體力勞動,而隔代照料需要耗費大量體力有關。從第(5)-(6)列可以看出,相較于初中以上的祖父母,初中及以下的祖父母在照料孫子女時,其自評健康變差的可能性、IADL障礙和身體疼痛都顯著增加,表明隔代照料行為存在教育差異。

        表4 祖父母不同健康指標的群體性差異

        圖3 隔代照料強度與祖父母健康狀況

        5.3 隔代照料強度對祖父母健康的影響

        帶孩子絕非易事,對祖父母來說更是一種體力和腦力的雙重考驗,照料孫子女的強度差異會對祖父母健康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18]。因此,本文用平均每天照料小時和每周照料小時衡量照料強度,探討不同照料強度對祖父母健康的影響。由表5 Panel A可以看出,在提供低強度的照料時,祖父母自評健康變差的可能性和IADL變化不明顯,但身體疼痛顯著減輕。而隨著照料強度增加,祖父母身體疼痛顯著增加。其中,若每天照料小時超過11.41小時,身體疼痛部位增加0.239項,并在1%的統(tǒng)計水平上顯著。另外,采用每周照料小時衡量照料強度,如表5 Panel B所示,得到的結果與上面基本一致,若每周照料超過75小時,身體疼痛部位顯著增加0.006項。若將每周照料小時數(shù)折算成每天小時數(shù)則為10.71小時,這一結果與平均每天照料小時數(shù)11.41小時非常接近。另外,從圖3可以發(fā)現(xiàn),隔代照料和祖父母身體疼痛狀況基本呈“U”型關系。具體而言,當祖父母照料孫子女強度較低時,隔代照料使祖父母身體疼痛明顯減輕,但當超過臨界值,身體疼痛顯著增加,最終損害祖父母的健康,證實了隔代照料行為的適度勞動理論,即假設3成立。

        表5 隔代照料強度對祖父母健康的回歸結果

        5.4 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影響的渠道分析和效應分解

        那么,隔代照料是如何影響祖父母健康的?由前文理論分析可知,祖父母的個人休閑時間和與子女的情感溝通是影響健康的重要路徑,因此本文從這些視角出發(fā),探究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的影響機制。其中,祖父母的個人休閑時間采用社會交往和午休時長來衡量,而祖父母與子女的日常溝通采用與子女見面、打電話和發(fā)郵件來表示。由表6可知,較之未提供隔代照料的祖父母,提供隔代照料的祖父母參加社會交往和午休時長都顯著減少,但祖父母每周與子女的日常溝通顯著增加。

        表6 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個人休閑時間和與子女日常溝通的影響

        既然隔代照料對祖父母的健康狀況具有負面影響,且隔代照料和祖父母的個人休閑時間、與子女日常溝通密切相關,那么,各個機制變量在解釋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負向效應中的相對重要性如何?對此,本文借鑒程令國等[41](2015)的做法,表7第(1)列不控制機制變量,第(2)-(4)列分別在第(1)列的基礎上,加入祖父母的社交活動、午休時長和與子女日常溝通等機制變量,第(5)列則同時控制了以上所有變量。然后,計算1-β/α,取值表示增加相應的機制變量后隔代照料變量下降的幅度,也就是該機制變量在解釋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的影響中所占的比重。

        由表7可知,隔代照料直接增加祖父母IADL障礙和身體疼痛的同時,也通過社交活動、午休時長和與子女日常溝通等機制變量間接影響祖父母的IADL障礙和身體疼痛。一方面,隔代照料顯著降低了祖父母的社交活動和午休時間,如表6第(1)-(2)列所示,而祖父母參加社會交往和午休能夠顯著降低身體疼痛和IADL障礙,如表7第(2)-(3)列所示。因此,隔代照料擠占了祖父母的個人休閑時間進而對其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驗證了前文角色沖突理論的合理性,證實了假設2。

        另一方面,隔代照料顯著增強了祖父母與子女的日常溝通,如表6第(3)列所示,而祖父母與子女的日常溝通能夠顯著降低身體疼痛和IADL障礙,如表7第(4)列所示。因此,隔代照料增強了祖父母與子女的日常溝通,可能促進了照料分擔,從而對其健康產(chǎn)生正面影響,驗證了角色強化理論的合理性,證實了假設1。其中,社交活動、午休時長和日常溝通等機制變量對祖父母IADL障礙的解釋效力分別為11.3%、0.87%和4.78%,綜合解釋效力為7.83%,對身體疼痛的解釋效力分別為6.89%、5.82%和4.56%,綜合解釋效力為7.95%。由此可見,社交活動和午休時長的擠占對祖父母健康的負面影響大于日常溝通的補償效應(12.17%>4.78%,12.71%>4.56%)。換言之,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影響,最終表現(xiàn)為負面影響,與前文表3第(4)列、第(6)列的2SLS回歸結果一致。總的來說,隔代照料是一件容易腰酸背疼腿抽筋的特殊勞動。

        表7 隔代照料影響祖父母IADL和身體疼痛的機制分析

        6 結論

        在當今中國社會、經(jīng)濟和人口變遷的形勢下,隔代照料既是家庭福利最大化的經(jīng)濟策略,也是祖父母出于責任意識參與家庭的活動,且日益普遍。那么,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產(chǎn)生何種影響以及如何影響也逐漸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擔憂。本文根據(jù)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diào)查(CHARL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數(shù)據(jù),采用Pooled OLS模型和兩階段最小二乘(2SLS)估計方法,探討隔代照料對祖父母健康的影響及其機制。我們發(fā)現(xiàn),隔代照料總體上對祖父母的健康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并且存在顯著的性別、教育和城鄉(xiāng)差異。此外,隔代照料強度與祖父母的身體疼痛呈現(xiàn)“U”型關系,即祖父母身體疼痛隨著照料強度增加表現(xiàn)為先降后升的趨勢,驗證了過度勞動理論。另外,從影響機制上看,隔代照料不僅直接影響祖父母健康,又通過擠占祖父母的社會交往和睡眠時間損耗身體健康,還通過強化祖父母與子女間的日常溝通促進健康,證實了角色沖突理論和角色強化理論。總的來說,隔代照料是一種累并快樂著的復雜體驗。

        本文也有重要的政策含義。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對兒童照護的需求也會隨之加大,隔代照料的家庭照料方式將更廣泛地被采用,但過度的隔代照料會對祖父母的健康產(chǎn)生負面影響。本文認為,應該發(fā)揮政府、市場和家庭的協(xié)同效應來應對這一問題。首先,政府應積極加強社會化的托管機構建設,擴大公共托幼服務供給,提高托幼服務可及性和服務質(zhì)量,滿足廣大職工尤其是雙職工家庭對兒童照料的需求。其次,鼓勵市場提供市場化的幼教服務,補充公共托幼服務供給,同時加強質(zhì)量監(jiān)督,有效緩解兒童照護資源的供需矛盾,減輕對祖父母隔代照料這種傳統(tǒng)家庭照料方式的依賴。同時,逐步建立完善的基礎醫(yī)療服務設施,為祖父母提供恰當?shù)尼t(yī)療服務,滿足其醫(yī)療需求,進而有效改善他們的健康。

        最后,從家庭分工來看,祖輩承擔照料責任要量力而行。一方面,父輩要盡力承擔更多的子女照料責任,減輕祖輩的照料強度,讓祖輩擁有更多的睡眠和社會交往時間。另一方面,父輩還要加強與祖輩的日常溝通和情感慰藉,多關心多理解他們,讓他們不被天倫之樂所累。

        猜你喜歡
        影響
        美食網(wǎng)紅如何影響我們吃什么
        英語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8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影響大師
        沒錯,痛經(jīng)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媽媽寶寶(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8
        擴鏈劑聯(lián)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如何影響他人
        APRIL siRNA對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響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视频| 亚洲不卡免费观看av一区二区|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亚瑟国产精品久久| 自拍欧美日韩| 日本人妻av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人区|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 成年视频网站在线观看77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av|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全视频高清免费|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艳妇| 在教室轮流澡到高潮h免费视|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永久免费一级毛片| 91在线视频视频在线| 丁香婷婷激情视频在线播放| a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亚洲综合偷拍一区二区| 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48页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亚洲图区欧美|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国产极品少妇一区二区| 乱人伦中文无码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一区9|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av| 亚洲中文字幕av天堂自拍|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久热re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亚洲不卡免费观看av一区二区| 欧美人妻少妇精品久久黑人| 久久99热精品这里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