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還無人認領的定點清除究竟是在“暗殺”誰?有分析直指,在這個特殊節(jié)點落下這樣深思熟慮的一步棋,是對美伊關系、伊核協(xié)議“一石多鳥”的一計狠招。
穆赫辛·法赫里扎德
伊朗國防事業(yè)在2020年一首一尾經歷了兩次重大損失。
2020年1月3日,美軍空襲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導致在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下屬“圣城旅”指揮官蘇萊馬尼身亡。蘇萊馬尼之死曾使得海灣上空一時間戰(zhàn)云密布。2020年11月27日下午,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法赫里扎德在伊朗首都被暗殺。這次,中東又將會經歷什么?
暗殺事件發(fā)生后,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幾乎是在第一時間指責以色列特工組織“摩薩德”策劃并實施了暗殺行動,伊朗軍政高層隨后也紛紛發(fā)聲。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慰問信要求對事件進行徹查并對肇事者和幕后指揮者予以嚴懲。總統(tǒng)魯哈尼則表示,伊朗國防部將繼續(xù)加大投入,通過有效部署來填補法赫里扎德去世留下的空白。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在社交媒體上發(fā)文稱,革命衛(wèi)隊已經將對肇事者的嚴厲報復提上日程。
與此同時,伊朗民眾在首都德黑蘭發(fā)起游行示威活動,民眾情緒激昂,喊著諸如“沒有談判,沒有投降,只有繼續(xù)與美國抗爭”的口號。
事件發(fā)生后,伊朗政府和國際社會紛紛表示譴責。伊朗總統(tǒng)魯哈尼表示,這次恐怖襲擊是敵人無法面對伊朗的科學進步、在政治等領域連續(xù)遭遇挫敗的結果,襲擊暴露了他們的惡毒和敵意。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表示,應嚴厲懲處恐怖罪行肇事者。
而聯(lián)合國和歐盟在紛紛譴責肇事者的同時,則呼吁伊朗冷靜!
歐盟發(fā)表聲明說,這種暴力襲擊是“犯罪行為”?!霸谇闆r不明朗之時,更重要的是各方保持冷靜和最大程度的克制,從而避免出現(xiàn)不符合任何人利益的局勢升級?!?/p>
桑德斯也在社交媒體上說,刺殺法赫里扎德是“冒失的、挑釁的,非法的”。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副發(fā)言人哈克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引發(fā)中東地區(qū)局勢升級。
吊詭的是,對于這起襲擊的發(fā)動者,仍沒有蓋棺定論。
伊朗方面認為,以色列的嫌疑最大。伊外長扎里夫表示,重大跡象表明以色列關聯(lián)其中,但他沒有公布相關證據。
美國《紐約時報》也援引不具名的美國情報官員的話說,是以色列發(fā)動的這次襲擊。不過以色列沒有承認這些指控。
這場還無人認領的定點清除究竟是在“暗殺”誰?
穆赫辛·法赫里扎德人稱“伊朗的奧本海默”,他的離世勢必對伊朗核計劃帶來巨大損失。
然而,這場精準實施、尚無人認領的暗殺行動僅僅是為了破壞伊朗發(fā)展核計劃嗎?
有分析直指,在這個特殊節(jié)點落下這樣深思熟慮的一步棋,是對美伊關系、伊核協(xié)議“一石多鳥”的一計狠招。
伊朗核科學家法赫里扎德是在一場遠程(衛(wèi)星)遙控暗殺行動中遭伏擊的,這種手段是全新的,德黑蘭把這場大膽的襲擊歸咎于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情報和特勤局)。雖然以色列方面并沒有承認,但這一次,沒有人對此表示懷疑。
幾十年來,摩薩德經常突然從暗處冒出來消滅以色列的敵人。穆赫辛·法赫里扎德之死具備其所有特征:經過縝密籌劃,在光天化日之下殘忍地殺死一個身處自己地盤上的人物,產生超出伊朗或以色列國界之外的重大影響。
伊朗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秘書阿里·沙姆哈尼在為這位科學家送葬時說:“敵人使用了一種全新的方法、風格以及專業(yè)和專門的方式來成功實現(xiàn)其目的。”
以色列既未確認也未否認其參與其中。以色列能源部長、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利庫德集團成員尤瓦爾·施泰尼茨對以色列Kan公共廣播公司說:“在伊朗的暗殺,無論是誰干的,都不僅有助于以色列,而且有助于整個地區(qū)和全世界?!?/p>
據報道,科學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在當?shù)貢r間2020年11月27日和妻子一起從北部寧靜的小鎮(zhèn)羅斯塔姆科拉前往德黑蘭東部的阿布薩爾德,這是一個有著涼爽天氣和豪華別墅的小鎮(zhèn),是首都精英階層喜愛的度假地。
下午2點半左右,這位科學家所在的由4輛車組成的車隊在公路上掉頭,繼續(xù)駛向小鎮(zhèn)。據半官方的法爾斯通訊社報道,車隊遭到了架在一輛尼桑皮卡上的遙控機槍的攻擊,子彈像雨點一樣落在法赫里扎德的汽車上,他的側面和背部受傷,脊柱斷裂。法爾斯通訊社報道說,完成掃射攻擊后,這輛皮卡隨后自爆。
報道稱,法赫里扎德先是被送到當?shù)匾患以\所,然后被直升機送到德黑蘭的一家軍隊醫(yī)院,并在醫(yī)院中身亡。
如果以色列是這起目前尚無人認領的暗殺事件的幕后黑手,那么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摩薩德的一支“刺刀”小隊實施了此次行動。
“刺刀”小隊由獨立于普通情報搜集工作之外的“凱撒里亞”行動部門指揮。被摩薩德稱為“戰(zhàn)士”的該小隊成員大多是從以色列軍隊中的突擊部隊借調過來的,已經接受過深入敵后作戰(zhàn)的訓練。他們的暗殺行動必須得到以色列總理的批準。
“刺刀”小隊的存在可以追溯到以色列打擊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的斗爭。1972年,參加慕尼黑奧運會的11名以色列奧運代表團成員被“黑色九月”組織殺害后,時任總理果爾達·梅厄命令摩薩德追捕兇手。一位名叫邁克·哈拉里的行動負責人奉命組建一支以希伯來語中的“刺刀”命名的新部隊。
起初有過一些重大失誤,最引人注目的是1973年一名被誤認為是“黑色九月”行動負責人的摩洛哥服務員在挪威小城利勒哈默爾遇害。不過,摩薩德發(fā)現(xiàn)并消滅了“黑色九月”在中東和歐洲基地的大部分領導人。
隨著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巴勒斯坦激進組織以及敘利亞和伊朗等國高層的更多知名人物被暗殺,而兇手卻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幾十年來,毫無紕漏的暗殺行動已經不下數(shù)百起。
但是,如果暗殺事件真的是以色列所為,那為什么以大膽暗殺以色列的敵人而著稱的摩薩德要冒著激化地區(qū)沖突的風險,去實施奧巴馬任內中央情報局局長約翰·布倫南所譴責的“犯罪”和“極其魯莽”的行動呢?
十多年來,由于至少5名學術同僚在德黑蘭街頭被槍殺,這次暗殺行動針對的是又一個格外重要的目標——被認為主導伊朗核計劃的民族英雄法赫里扎德。
法赫里扎德是伊朗國內受到最嚴密保護的人之一。多年來多次躲過了暗殺,但終究還是死于暗殺。
伊朗安全部門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是,它怎么會讓這個被視為伊朗核計劃之父的人暴露?以及刺客怎么會對他的出行計劃了解得如此清楚?
這也許與在最近幾個月里,一系列與核武器項目研發(fā)相關的建筑物在半夜發(fā)生爆炸,伊朗的安全官員卻錯誤地以為以色列針對的是基礎設施而不是主要參與者有關。這個誤判對法赫里扎德是致命的。
伊朗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遭襲現(xiàn)場
B-52轟炸機
以色列情報界認為,美國自己對伊朗發(fā)動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很小”,盡管它在此前不久曾采取了武力恫嚇的舉動,向波斯灣部署了兩架B-52轟炸機。不過一位軍官強調,秘密行動則是另外一碼事。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就在暗殺事件發(fā)生幾天前,摩薩德負責人約西·科恩在沙特的“新未來”城出席了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與另外兩名“伊朗問題鷹派人士”——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和曾擔任中情局局長的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之間前所未有的會晤。
內塔尼亞胡及其在特朗普政府中的盟友不僅急于破壞拜登可能與伊朗重新接觸的任何計劃,而且也在為自己的政治生存而戰(zhàn)。即便這不是主要目的,殺死一位宿敵對于國內政治也總是有用的。
雖然還沒有任何以色列官員——哪怕是私下里——證實是該國策劃了暗殺法赫里扎德的行動,但以色列記者得到的說法是,法赫里扎德之死將令伊朗核計劃受阻。
經年未決的伊核問題如今已成為中東地區(qū)重要又敏感的核心問題之一,特別是在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xié)議之后,各方的不同態(tài)度使得“挺伊”和“反伊”兩大陣營愈發(fā)凸顯,雙方在暗殺事件之后的態(tài)度也顯得截然不同。
黎巴嫩真主黨對事件表示強烈譴責,強調將與伊朗和伊朗人民站在一起。巴勒斯坦民族權利機構沒有表態(tài),但包括哈馬斯、巴解組織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人陣)和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zhàn)組織在內的多個派別均表示應嚴懲兇手,其中一些派別更將矛頭直指以色列。同伊朗關系非常緊密的也門胡塞武裝也將暗殺行動描述為“以以色列為首的邪惡軸心國計劃的恐怖行動”。
相比而言,以色列和沙特這兩個與伊朗水火不容的地區(qū)大國官方則顯得非常安靜。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使領館及猶太人社區(qū)在事件發(fā)生后悄無聲息地加強了安保措施,而在沙特,除了媒體對事件的報道之外,唯一引人注意的可能就是社交媒體上部分政治人士近乎幸災樂禍的“慶?!薄?/p>
有媒體報道稱以色列在實施暗殺行動前曾與美國和沙特溝通,但美沙均未回應相關報道。
值得一提的是,卡塔爾方面的言辭頗值得玩味,卡塔爾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同伊朗外長扎里夫通電話時表示,卡塔爾強烈譴責在伊朗制造爆炸以及暗殺科學家的行為,并稱這種行為是“對于人權明顯的侵犯”,同時也呼吁各方保持克制為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根本解決辦法。
在2017年沙特等國突然同卡塔爾斷交后,伊朗和土耳其在第一時間力挺卡塔爾,因此一方面,卡塔爾是美國在中東的堅定盟友;另一方面,卡塔爾又同伊朗結成共同對抗沙特的盟友。
在2020年初,伊朗誤判擊落烏克蘭客機后,迅速傳出卡塔爾為伊朗買單支付被誤擊客機的賠償,報答當年“恩情”的消息,從這次其謹慎溫和的表態(tài)也可以看出,卡塔爾既表達了對伊朗的支持,又不想太激進,得罪以色列和以色列身后的美國,再度將自己卷入旋渦的中心。
在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領導人卡西姆·蘇萊曼尼被美國無人機擊殺拉開序幕的一年里,法赫里扎德之死是這個伊斯蘭共和國遭受的最新打擊。
將近4個月前,曾在伊朗的“基地”組織二號人物阿卜杜拉·艾哈邁德·阿卜杜拉在德黑蘭北部街頭被據說是摩薩德派來的刺客槍殺。
以色列還襲擊了伊朗在該地區(qū)的軍隊。幾個月來,敘利亞東部發(fā)生了數(shù)起被情報官員和當?shù)厝苏J為是以色列發(fā)動的空襲。
隨著襲擊的增加,伊朗多次宣稱要作出強烈回應。它在伊拉克的代理人也數(shù)次襲擊了駐伊美軍。外交人士警告說,在這種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最小的誤判也可能引發(fā)相互報復的暴力循環(huán)。
但是,盡管伊朗政府和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發(fā)表了種種好戰(zhàn)言論,到目前為止,該國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卻并未下令采取任何可能把事態(tài)擴大為全面沖突的行動。
沙特官方表態(tài)的謹慎其實不難理解。蘇萊馬尼2020年1月遇襲身亡后,美軍在伊拉克境內的軍事基地多次遭遇火箭彈襲擊,而2019年9月,沙特東部石油設施遇襲也證明其防空能力有所欠缺。
此次伊朗核專家遇襲后,與伊朗一水之隔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境內的美軍基地不免被伊朗列入報復目標之內,其中就包括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的巴林和美軍2020年4月剛剛進駐的沙特蘇爾坦親王軍事基地,在這樣的形勢下沙特自然不想進一步激怒伊朗。
事實上,就連以色列國土也在伊朗導彈的射程之中,而伊斯蘭革命衛(wèi)隊也可以為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境內的民兵武裝襲擊以色列提供支持,但選擇報復目標和時機對于伊朗來說,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以色列在過去的幾個月當中與多個阿拉伯國家實現(xiàn)外交關系正?;?,與沙特建立外交關系的傳聞也甚囂塵上,盡管沙特方面否認了有關王儲與以色列總理會面的傳聞,但將伊朗視為共同敵人的兩國增加彼此接觸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一旦有風吹草動,在特朗普尚未移交總統(tǒng)權力之前,沙以“反伊聯(lián)盟”的組建進程勢必進一步加快,因此不少分析預測,伊朗有可能把報復行動推遲到1月20日美國總統(tǒng)權力徹底交接之后。
刺殺法赫里扎德的動機是什么?希望借此阻斷伊朗核計劃推進?曾任美國國務院負責核不擴散事務官員的馬克·菲茨帕特里克認為,伊朗的核項目早已邁過需要依賴個別科學家的時期。
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襲擊者的真實目的不是阻斷伊朗核計劃,而更像是希望以此阻斷伊朗和美國重啟伊核協(xié)議。
與以色列和沙特之間的關系固然重要,但對于伊朗來說,與美國之間達成伊核協(xié)議來取消對自身的封鎖更是頭等大事。
在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任期內,包括美國在內的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德國、伊朗以及歐盟共同簽署的伊核協(xié)議,被視為推動解決伊朗核問題的一大成果,也是奧巴馬的主要外交政治遺產之一。然而,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2018年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xié)議。
曾擔任奧巴馬副手、美國當選總統(tǒng)拜登已明確表示并強調,將在自己上任后尋求重回伊核協(xié)議,并將致力于恢復參與國際協(xié)議。在國內政治經濟動蕩的背景下,伊朗也希望能與新一屆美國政府“化干戈為玉帛”,而不是進一步激化沖突。
就在不久前,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曾表態(tài)稱,如果美方取消對伊制裁,伊朗愿意重新全面履行伊核協(xié)議。但一切都因為暗殺事件而改變。
米德爾伯里國際研究學院教授杰弗里·劉易斯認為,暗殺法赫里扎德的目的是要在拜登上臺前“暗殺”伊核協(xié)議。
美國聯(lián)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說,選擇這個時間點實施這場襲擊,“明顯是為了損壞美伊外交關系”。
《紐約時報》援引曾參與伊核協(xié)議的美國專家羅伯特·馬利的判斷表示,這一計劃是否奏效,還要取決于伊朗的反應。如果伊朗愿意等到拜登上臺,重啟與美國的外交對話,那么這次“暗殺伊核協(xié)議”的計劃就會宣告失敗。
目前的情況是,即使法赫里扎德之死對伊朗核計劃的實質性影響有限,但即便伊朗高層想再向美國釋放善意,也會忌憚再度高漲的反美情緒,甚至伊朗國內強硬派也有可能在2021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重新獲勝掌權。
所以說,無論是誰策劃了暗殺行動,都將徹底打亂美伊兩國關系緩和的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