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靜,蔣曉涵,彭俊生
胃癌是來源于胃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腫瘤術后轉移率可達60%,死亡率居我國惡性腫瘤第2位[1]。胃癌病人由于早期癥狀隱匿,確診時多已至進展期;再加上病人以中老年人居多,對最新醫(yī)療信息的理解相對匱乏,因而常存在恐懼疾病進展心理??謶旨膊∵M展是個體對于一切與其現實存在疾病相關的恐懼心理,包括恐懼疾病進展所帶來的各種生物社會心理后果或者恐懼疾病的再次復發(fā)[2]。如病人無法有效調節(jié)自身恐懼導致恐懼程度過高,則會損害其情感、認知、社會功能[3],加重軀體不良反應甚至影響病人的治療效果[4]。有研究指出,胃癌病人在隨診過程中存在廣泛的恐懼情緒[5],且有學者提出胃癌病人的不良心理可能與臨床分期、腫瘤轉移等因素有關[6],但尚缺乏實證性報道。為明確胃癌病人恐懼疾病進展心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尤其是胃癌病人臨床分期、腫瘤轉移情況對恐懼疾病進展心理的影響,本研究為今后醫(yī)務人員的臨床心理干預提供循證依據。
1.1 對象 選擇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門診就診的178例胃癌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2018年《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胃癌診療指南》確診標準[7],病理報告確診為胃癌;知曉自身病情;能夠自主填寫問卷。排除標準:有精神病史或正在服用抗精神疾病藥物;合并嚴重的并發(fā)癥或合并癥;有其他惡性腫瘤史。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病人的一般資料,包括社會人口學資料和疾病資料。社會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文化水平、是否接受院外隨訪(病人出院后是否得到醫(yī)院或社區(qū)提供的隨訪服務)等,疾病相關資料包括病程、臨床分期、腫瘤轉移情況等。
1.2.2 恐懼疾病進展簡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 采用Mehnert等[8]編制的恐懼疾病進展簡表調查胃癌病人的恐懼心理。該量表包含12個條目,用于評估癌癥病人的恐懼心理程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得分范圍為12~6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恐懼程度越高,總分≥34分作為存在心理功能失調的分界點[9]。原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7[8]。吳奇云等[10]翻譯的中文版量表形成生理健康恐懼和社會家庭恐懼2個維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812~0.829。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22~0.921。
1.3 調查方法 研究者提前與醫(yī)院門診的護士長和護士溝通并取得其同意和支持。征得胃癌病人同意后,研究者現場指導病人填寫問卷,對病人不理解的內容進行答疑,所有問卷當場檢查錯漏并回收。本研究共回收問卷183份,有效問卷178份(97.27%)。
2.1 胃癌病人一般資料 本次參與調查的病人共178例,男104例,女74例;年齡25~78(51.43±12.54)歲;學歷:小學及以下42例,初中52例,高中或中專46例,??萍耙陨?8例;未接受院外隨訪150例,接受隨訪28例;胃體癌65例,胃竇癌58例,賁門癌45例,全胃癌10例;臨床分期:Ⅳ期96例,Ⅲ期58例, Ⅱ期17例,Ⅰ期7例;病程:1~5個月85例,6~11個月38例,12~17個月26例,18~24個月29例;存在淋巴結或遠端轉移135例,未發(fā)生腫瘤轉移43例。
2.2 胃癌病人恐懼疾病進展情況 本研究178例胃癌病人FoP-Q-SF得分為(29.14±9.34)分,FoP-Q-SF得分≥34分57例,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達32.02%。其中生理健康、社會家庭2個維度得分以及各維度中得分最高與最低的條目情況見表1。
表1 胃癌病人恐懼疾病進展及各維度得分情況
2.3 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的單因素分析 未接受隨訪的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為36.0%,高于接受院外隨訪的病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于Ⅰ期病人未發(fā)生心理功能失調,因而將Ⅰ期、Ⅱ期病人共同視為早期病人與Ⅲ期、Ⅳ期病人比較,結果表明不同臨床分期、腫瘤轉移情況的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腫瘤部位、病程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不同臨床分期胃癌病人恐懼疾病進展總分及生理健康恐懼、社會家庭恐懼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Bonferroni檢驗進行組間兩兩比較發(fā)現,Ⅳ期胃癌病人在恐懼疾病進展總分及生理健康恐懼、社會家庭恐懼得分均高于Ⅰ期、Ⅱ期病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不同特征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情況比較
表3 不同臨床分期胃癌病人恐懼疾病進展各維度得分比較 單位:分
2.4 胃癌病人恐懼疾病進展的多因素分析 胃癌病人是否存在心理功能失調為因變量(未存在心理功能失調=1,存在心理功能失調=2),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一般資料(是否參與隨訪、臨床分期、腫瘤是否轉移)為自變量做非條件Logistic回歸方程,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4。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分期、腫瘤是否發(fā)生淋巴結或遠處轉移是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的影響因素。其中,Ⅳ期病人的恐懼程度高于Ⅰ期、Ⅱ期病人;腫瘤發(fā)生淋巴結或遠端轉移的病人恐懼程度高于未發(fā)生轉移的病人。研究結果見表5。
表4 自變量賦值表
表5 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的影響因素分析
3.1 胃癌病人恐懼疾病進展現狀分析 胃癌病人面對不佳的預后可能存在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其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起臨床醫(yī)務人員的重視。Hinz等[11]對2 059例癌癥病人進行調查,結果表明16.7%的病人達到恐懼疾病進展得分的分界點;有研究結果表明,結直腸癌病人和婦科腫瘤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分別為36%和20.5%[9,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為32.02%,高于多數其他癌癥病人。這可能是胃癌病人預后較差且病人以中老年人居多,對最新治療信息的理解更為匱乏所致。這提示臨床醫(yī)務人員需重視胃癌病人的心理問題,及時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詢和健康教育,有效緩解病人的恐懼情緒。
本研究通過對恐懼疾病進展各維度最高分和最低分條目的分析發(fā)現,胃癌病人恐懼程度最高的是生理健康維度的“我害怕此病引起的疼痛”。表明胃癌本身和治療帶來的癥狀困擾除了造成病人軀體不適外,已嚴重損害到了病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了病人的恐懼情緒和心理負擔。社會家庭維度得分最高的條目為“我擔心某些時候因病不能再繼續(xù)自己的愛好”,表明胃癌病人對疾病給原有生活帶來沖擊和改變感到擔憂。病人多數為中老年人,患病后需要重新建立新的飲食習慣,需避免進食腌制、油炸、難消化的食物;化療病人則需要接受周期性化療,院外期間每周需回門診抽血、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原有的生活節(jié)奏和模式重新建立。因此,醫(yī)務人員要從病人恐懼疾病的根本原因出發(fā),幫助病人積極應對疾病從而逐步適應患病后生活。
3.2 影響胃癌病人恐懼疾病進展的相關因素
3.2.1 臨床分期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臨床分期的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有顯著差異,且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Ⅳ期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的發(fā)生率為Ⅰ期、Ⅱ期病人的7.76倍。進一步進行兩兩比較發(fā)現,Ⅳ期病人在恐懼疾病進展總分及生理健康恐懼、社會家庭恐懼得分均顯著高于Ⅰ期、Ⅱ期病人。這與Kim等[6]的研究結果相似,可能是因為胃癌病人確診時多已處于進展期,Ⅳ期病人已發(fā)生腫瘤轉移因而失去手術根治機會,只能通過姑息化療或支持治療控制腫瘤擴散從而延續(xù)生命。病人不僅擔心自身生理健康受到損害,還可能恐懼因該疾病造成經濟負擔拖累家庭,因而恐懼疾病進展程度嚴重,心理健康受到極大威脅。因此,對于晚期胃癌病人,醫(yī)務人員應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撫慰,同時鼓勵病人積極面對目前病況接受治療。
3.2.2 腫瘤轉移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腫瘤轉移情況的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有顯著差異,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已發(fā)生淋巴結或遠端器官轉移的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是未發(fā)生轉移病人的4.422倍。這可能是因為已發(fā)生腫瘤轉移的病人如未得到有效的疾病控制會對其生存期造成極大影響,病人極易產生恐懼疾病的情緒。此外,有研究表明軀體癥狀的嚴重程度與恐懼疾病進展水平相關[13],已發(fā)生轉移的病人通常需要接受更多的治療方式,受疾病和治療影響,癥狀困擾較早期病人更為嚴重,因而更易發(fā)生心理功能失調。因此,醫(yī)務人員應重視對發(fā)生腫瘤轉移的胃癌病人的心理評估,強化治療注意事項、副作用處理等相關宣教,減輕病人對疾病和治療的恐懼情緒,促進病人身心健康。
3.2.3 是否接受院外隨訪 本研究結果中病人是否參與院外隨訪未進入Logistic回歸模型,但單因素分析顯示未接受隨訪的胃癌病人心理功能失調發(fā)生率顯著高于接受隨訪的病人,與Rudolph等[14]的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的取樣醫(yī)院僅胃腸外科某教授組為其病人提供術后院外電話隨訪服務,放化療科及社區(qū)均尚未完善延續(xù)護理制度,且部分病人前期手術治療在他院進行,整體院外隨訪率偏低僅為15.73%。院外隨訪過程中醫(yī)護人員能評估病人的身心狀況,及時提供相應護理措施改變病人不合理的認知從而降低病人對疾病進展的恐懼。該結果表明接受隨訪服務能夠降低胃癌病人發(fā)生心理功能失調的可能性,提示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干預對于病人院外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醫(yī)務人員應進一步完善隨訪制度的建立,可通過電話、微信群、公眾號等方式向病人提供疾病、治療、預后等相關知識,減輕病人對于疾病未知的恐懼。
胃癌病人普遍存在恐懼疾病進展心理,約1/3的病人現存心理功能失調。是否參與隨訪、臨床分期和腫瘤轉移情況與病人發(fā)生心理功能失調相關。因此,臨床醫(yī)務人員應針對不同情況胃癌病人的心理健康給予其所需的心理干預。本研究探討了胃癌病人恐懼疾病進展心理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預手段提供了循證依據,但樣本來源單一且缺乏病人心理狀況的縱向追蹤,今后可擴大樣本量及樣本來源開展更為細致的縱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