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前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廣東 梅州 514011)
膽囊結石主要見于成人,流行病學女性多于男性,通常40 歲后發(fā)病,且發(fā)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結石為膽固醇結石或以膽固醇為主的混合性結石和黑色膽色素結石。膽囊結石的形成與多樣因素有關。能夠影響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變化或造成膽汁滯留的因素都可能導致結石形成。特殊地區(qū)居民女性激素水平、肥胖、妊娠風俗習慣、高脂肪飲食都會增加發(fā)病風險。特殊群體如長期腸外營養(yǎng)、糖尿病、高脂血癥、肝硬化、溶血性貧血患者都極易并發(fā)膽囊結石[1-3]。對于膽囊結石患者來說,切除膽囊是一個主要治療方法。和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相比較來說,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恢復快、創(chuàng)傷輕、手術簡單、切口小等優(yōu)點,從而減少患者術后并發(fā)癥與腹腔損傷,但是很多患者對于手術和疾病理解不足,所以缺少充分的心理準備,因此在患者手術過程中會出現(xiàn)嚴重的焦慮心理,影響患者預后。隨著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發(fā)展,臨床上對胃腸手術患者開始逐漸應用快速康復理念,效果顯著[4]。因此本文探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圍術期的應用效果。
選取在我院2014 年1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60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 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無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無惡性腫瘤感染患者,無精神障礙和語言障礙性疾病的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年齡43 ~71 歲,平均(62.15±5.23)歲;平均病程(6.13±1.05)年。觀察組患者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齡最小42 歲,年齡最大75 歲,平均年齡(61.87±4.16)歲;平均病程(6.15±1.12)年。兩組患者一般性基礎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 >0.05),具有可對比性。
兩組患者均在氣管插管靜脈全麻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并將快速康復理念在觀察組手術過程中進行應用:在縫合切口時行雙側腹直肌鞘神經(jīng)阻滯術,具體為:麻醉誘導后實施超聲下雙側腹直肌鞘阻滯,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將超聲探頭置于臍周外側軸位或旁矢狀位掃描,依次可見皮下組織、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腹膜和腸管,腹直肌后鞘和壁層腹膜形成雙層結構,應用平面內技術在探頭外側將22G 穿刺針平行于超聲束進入,穿刺針的針尖位于腹直肌后鞘和壁層腹膜形成雙層結構上后停止進針,將0.5%羅哌卡因20 mL 注入腹直肌和腹直肌后鞘之間,之后在對側進行相同的超聲下操作。
觀察組采用的圍術期處理方法為:術前禁食6 h,禁水2 h(術前6 h 給予蔗糖水或碳水化合物飲料800 mL),術中要進行補液的限制和控制,術后24 h 需進行補液的停止,術后6 ~8 h 下床活動;早期進食(術后6 h 口服蔗糖水或0.9%氯化鈉溶液200 mL,8 ~12 h 后選擇600 mL 進行再次口服,次日選擇流質和低脂食物食物進行攝?。?4 ~48 h 出院。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圍術期處理方案:手術前1 d 的晚上10:00 以后需要進行食物和水的禁止,手術中不進行液體補充的限制,手術后維持常規(guī)的補液至患者進食后逐漸減量,手術后等肛門排氣后將患者的飲食進行正?;謴?,術后3 d 出院。觀察組術前2 h 內行2 g 頭孢唑林靜脈注射,手術后不采用任何形式的抗生素使用;術前2 h 內對照組行2 g頭孢唑林靜脈注射,手術后常規(guī)行2 g/d 的頭孢唑林使用量,于3 d 后患者的血常規(guī)進行復查顯示正常后停止使用。
(1)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患者的住院時間、飲食恢復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時間);(2)采用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滿分100 分,0 ~59 為不滿意,60 ~79 為基本滿意,80 ~89 為滿意,90 ~100 為非常滿意,滿意度為基本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的總例數(shù)占比。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飲食恢復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 s,h)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 s,h)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時間 飲食恢復時間 排氣時間 下床活動時間觀察組 30 225.6±24.4 50.2±3.1 72.5±4.3 81.2±4.7對照組 30 316.8±31.2 107.8±6.9 90.6±4.8 119.5±8.3 t 14.563 48.159 17.763 25.395 P<0.001 <0.001 <0.001 <0.001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5.20%高于對照組的86.1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分析[n(%)]
快速康復外科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由護士、醫(yī)師和麻醉師等相關醫(yī)務工作者一起組織的團隊來通過將有效干預措施應用于圍術期中獲得機體創(chuàng)傷和應激反應減少的方式,能夠使患者的胃腸功能在治療后得到顯著恢復和相關并發(fā)癥得到顯著減少來獲得使患者得到積極康復的效果[5-6]??焖倏祻屯饪浦饕ぷ靼ㄐg前準備,術中操作以及術后治療和干預。其中術后治療和干預能更加快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首先術后的鎮(zhèn)痛必須是充分的,因為應激反應會因為患者的疼痛而顯著加劇,導致出現(xiàn)功能性器官障礙,術后雙側腹直肌鞘神經(jīng)阻滯術的采取可以讓患者于手術清醒后1 ~2 h 下床進行活動,使得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概率得到顯著減少。其次早期營養(yǎng)不宜過多補液,過多的補液會增加心肺負擔,引起組織腫脹,加劇術后臟器功能障礙。應鼓勵患者早期進食,減少腸道細菌異位發(fā)生。再次一般手術要求6 h 下床活動,在充分鎮(zhèn)痛的情況下,盡可能下床活動??稍黾臃位盍繙p少肺部并發(fā)癥。最后麻醉會引起惡心,嘔吐,可用地塞米松減輕。從理念引入到臨床醫(yī)護的肯定,目前引入最成功的的在結腸手術和心臟類手術科室的應用[7]。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全程干預主要是對患者術前、術中和術后所應用的快速康復理念,能夠為患者在術后提供良好康復空間,促進患者快速恢復生理功能[8]。
本次選取在我院2014 年1 月—2020 年8 月期間共收治的60 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飲食恢復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相關指標(P <0.05),由此說明,應用快速外科康復理念指導能夠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促進患者快速康復;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5.20%,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86.13%,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由此說明,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能夠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減少醫(yī)患糾紛發(fā)生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能夠提升患者的臨床效果,減少住院時間,提高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