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勇
莆田學院附屬醫(yī)院產科,福建莆田351100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產婦在妊娠期出現(xiàn)糖耐量減低[1]。隨著生活方式和經濟水平改變,超重和肥胖產婦數(shù)量增加,造成GDM發(fā)病率明顯升高。有研究指出[2],GDM和巨大兒、早產、流產關系密切,GDM發(fā)病后,造成剖宮產、新生兒呼吸窘迫等不良結局發(fā)生率顯著升高。在妊娠期嚴格管理血糖,使用藥物積極治療,有利于改善遠期結局,有利于預防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胰島素作為臨床常見治療藥物,用藥安全,對母嬰健康無影響,且不會引發(fā)低血糖事件,成為一線治療藥物。但GDM產婦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時機存在不同觀點,早期給予胰島素治療能夠盡早控制產婦血糖水平,對胎兒發(fā)育和產婦機體有積極影響。為研究早期胰島素治療的效果,該文于該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的GDM患者中,隨機選取80例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以該院80例GDM患者為樣本,對照組40例,平均年齡(32.84±2.62)歲,平均孕周(37.06±1.49)周。觀察組40例,平均年齡(32.74±2.59)歲,平均孕周(38.26±1.65)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確診為GDM,對該研究知情[3];②所有患者均為單胎妊娠,經檢查胎兒健康;③研究經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討論批準。
排除標準:①排除患有其他妊娠期并發(fā)癥的患者[4];②排除孕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③排除對胰島素過敏的患者;④排除中途退出,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對照組孕婦孕周≥32周,給予晚期胰島素治療。觀察組孕婦孕周<32周,給予早期胰島素治療。
給予孕婦胰島素注射液(國藥準字H32024565;規(guī)格:400 U/10 mL)。視患者病情給予不同劑量,初始劑量為0.5 U/kg,若孕婦血糖持續(xù)升高至1 mmol/L,可提高胰島素劑量至4 U。用藥期間密切觀察患者血糖水平,間隔3 d變化用藥劑量。
同期給予兩組孕婦常規(guī)飲食運動治療:①保證營養(yǎng)均衡,給胎兒發(fā)育提供必要營養(yǎng)支持,并對血糖嚴格控制。根據產婦體重和飲食習慣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粗細糧搭配,保證食物種類多元化。一般情況下,按照蛋白質20%~25%、碳水化合物50%~55%,脂肪20%~25%的比例設計。碳水化合物盡量選擇薯類、雜豆類等低GI飲食,主要選擇魚、肉、蛋、奶作為蛋白質,可選擇堅果作為間食。②循序漸進進行運動訓練,可建議孕婦進行散步、健身操、慢跑、瑜伽等運動方式,心率控制在50%~60%HRR,運動后對下肢進行按摩,避免出現(xiàn)水腫。使用圖片或者視頻方式耐心講解胰島素治療的優(yōu)勢和安全性,讓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按時用藥。
①于確診時和分娩前檢查產婦血糖水平。②于確診時和分娩后檢測Chemerin(脂肪細胞因子趨化素)水平[5]。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測定,按照試劑盒操作說明操作。③統(tǒng)計兩組患者剖宮產、早產、產后出血、妊娠高血壓的數(shù)量。④統(tǒng)計兩組產婦中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窒息、高膽紅素血癥、巨大兒的數(shù)量[6]。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確診時和分娩前兩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 hPG)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血糖水平對比[(±s),mmol/L]
表1 兩組孕婦血糖水平對比[(±s),mmol/L]
組別FPG確診時 分娩前2 hPG確診時 分娩前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7.32±1.41 7.29±1.48 0.415>0.05 5.23±0.74 5.21±0.77 0.562>0.05 13.49±2.08 13.42±2.15 0.847>0.05 7.13±0.84 7.15±0.87 0.639>0.05
兩組確診時Chemerin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分娩后Chemerin水平(64.80±4.34)ng/mL。觀察組分娩后Chemerin水平(57.22±4.16)ng/mL。觀察組分娩后Chemerin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Chemerin水平對比[(±s),ng/mL]
表2 兩組孕婦Chemerin水平對比[(±s),ng/mL]
組別確診時 分娩后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值P值79.85±4.67 79.93±4.59 0.589>0.05 64.80±4.34 57.22±4.16 5.120<0.05
對照組妊娠不良結局共13例(32.5%),觀察組妊娠不良結局5例(12.5%)。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孕婦妊娠結局對比[n(%)]
對照組新生兒不良事件有11例(27.5%)。觀察組新生兒不良事件有4例(10.0%)。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新生兒結局對比[n(%)]
GDM產婦出現(xiàn)糖耐量異常,表現(xiàn)出血糖水平升高的癥狀,屬于高危妊娠。在我國GDM發(fā)病率可達到4.3%~5.1%,且產后有17%~63%產婦發(fā)展為2型糖尿病(T2DM)[7]。GDM發(fā)病后直接影響到新生兒結局,出現(xiàn)胎兒窒息、胎兒窘迫的概率明顯升高,對母嬰健康產生直接威脅。目前普遍認為由于產婦妊娠期,機體對于葡萄糖需求提高,但是自身分泌胰島素不足,造成產婦發(fā)病。GDM產婦會產生炎性因子,如脂聯(lián)素,和人體胰島素抵抗有密切關聯(lián)。針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素治療上,對胰島素治療最佳時間尚存在一定爭議。有研究指出[8-9],當產婦孕周達到32~33周時,人體分泌抗胰島素樣物質達到峰值,胎兒發(fā)育速度快,此階段為胰島素用藥最佳時間段。該組研究選擇<32孕周產婦和≥32孕周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均給予胰島素治療,對比早期胰島素治療和晚期胰島素治療的療效。
有研究指出,脂肪組織是推動GDM發(fā)病的高危因素,脂肪組織基因會誘導浸潤巨噬細胞,促進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的分泌,造成炎癥反應增加,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有資料顯示,孕前肥胖產婦在妊娠期GDM發(fā)病概率高達非肥胖產婦的22.4倍。由于肥胖產婦脂肪組織多,脂肪細胞大,胰島受體顯著減少,更容易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導致GDM發(fā)病。Chemerin作為脂肪細胞因子,參與脂肪細胞免疫應答、代謝以及炎癥反應,作用重大。有研究指出,Chemerin和GDM發(fā)病也有著密切聯(lián)系。該組研究中,兩組確診時Chemerin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分娩后Chemerin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梢娫缙谝葝u素治療時間更長,更夠更好地改善胰島素抵抗效果,效果更加顯著。梁錦倫等[10]在研究中,也指出在32孕周前給予GDM產婦胰島素治療,分娩后Chemerin水平(58.7±4.4)ng/mL,顯著低于32孕周后接受胰島素治療GDM產婦Chemerin水平(63.8±4.28)ng/mL(P<0.05)。和該研究結論一致,早期給予胰島素治療更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抵抗,對患者產后胰島功能有積極影響。
GDM對妊娠結局產生負面影響,GDM產婦更容易發(fā)生產后出血、胎膜早破等不良事件,威脅產婦生命安全。而受到羊水含糖量、羊水過多的影響,出現(xiàn)胎兒過大,增加了剖宮產率。同時GDM和妊娠期高血壓關系密切,妊娠期高血壓同樣作為高危妊娠并發(fā)癥,均對妊娠結局產生不利影響,威脅母嬰安全。給予GDM產婦早期胰島素治療,及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預防出現(xiàn)妊娠期高血壓,并控制羊水含糖量和分泌,對妊娠結局有積極價值。該組研究中,觀察組剖宮產不良事件少于對照組(P<0.05)。證實早期胰島素治療在改善妊娠結局上具有突出優(yōu)勢,有助于降低剖宮產、早產等不良結局的發(fā)生率。
GDM患者高血糖狀態(tài)也會通過胎盤對新生兒產生影響,容易造成新生兒出現(xiàn)高血糖癥狀。由于羊水中含糖量高,羊水過多,更容易出現(xiàn)巨大兒,而巨大兒增加了胎兒缺氧、死胎等不良結局風險。有研究指出,胚胎處于高血糖環(huán)境下啟動細胞凋亡程序,增加胎兒器官畸形的風險。同時高血糖環(huán)境會對氧氣和血液的輸送造成負面影響,由于胎兒發(fā)育耗氧量大,更容易導致胎兒宮內缺氧的情況。該組研究中,觀察組新生兒不良事件低于對照組(P<0.05)。證實早期胰島素治療有助于改善新生兒結局,減少巨大兒、新生兒窒息、新生兒高血糖等不良結局,有利于保護新生兒安全。
綜上所述,對GDM產婦采取早期胰島素治療可達到理想降糖效果,相比于晚期胰島素治療,早期胰島素治療更能抑制Chemerin水平,在妊娠結局和新生兒結局上具有突出優(yōu)勢。采取早期胰島素治療有助于預防剖宮產和早產,降低巨大兒、新生兒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