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敏
惠州第三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廣東惠州516001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懷孕期間首次發(fā)現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受損,是妊娠期一種臨床常見病,即孕婦在受孕前沒有糖尿病,但在妊娠過程中有糖尿病癥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根據國內外對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有報道[1]稱妊娠期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已達到1%~14%,并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妊娠期糖尿病會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孕婦確診后要及時治療,否則會增加發(fā)生其他并發(fā)癥的可能性。研究顯示,妊娠期糖尿病一旦處理不當,可能會出現高血壓、新生兒窒息、低血糖等問題[1]。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MNT)是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該研究對妊娠期糖尿病(GDM)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對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的相關作用進行了探討,選擇該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對照組的患者給予常規(guī)方法治療,觀察組在該基礎上增加MNT療法,分析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開展MNT治療的臨床有效性,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100例,數字表隨機分兩組,每組50例。其中,對照組22~37歲,平均(27.21±2.82)歲;孕周25~38周,平均(30.45±1.21)周;初產婦28例,經產婦22例。觀察組22~38歲,平 均(27.25±2.46)歲;孕周25~39周,平均(30.14±1.32)周;初產婦30例,經產婦20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選病例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及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對照組的患者給予常規(guī)方法。①運動療法。在運動療法中,指導孕婦飯后30 min開始定期有氧運動,包括體操、散步等,每周至少5次。定期對患者開展糖尿病知識教育,弄清糖尿病與妊娠的關系。②胰島素治療。采用速效、中長效胰島素合用,三餐前用諾和銳特充4 U,睡前用諾和平特充10 U,以后按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增減,對難以控制的患者可應用皮下埋胰島素微泵進行控制。
觀察組在該基礎上增加MNT療法。①計算熱量。營養(yǎng)治療前測量體重、身高、體力、胎齡等生理指標,計算總熱量攝入量。②不同階段的熱量增加水平。妊娠早期,患者每日卡路里攝入量與孕前持平,中期可增加700 kJ左右,晚期可增加836~1 464 kJ左右。③飲食結構。孕婦在飲食結構上,應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比例在5∶3∶2以內。盡可能攝取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無機鹽的食物,最大程度地滿足孕婦的個體營養(yǎng)需求。在用餐次數上,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規(guī)律進食,既能有效控制血糖,又能預防低血糖和酮病的發(fā)生。
比較兩組FPG達標時間、2 hPG達標時間、HbA1c達標時間、體重平均增長量、治療前后患者血糖生化監(jiān)測指標、總有效率、產婦和圍生兒的不良結局發(fā)生率。
顯效:病理檢查患者血糖水平正常,多飲、多尿、多食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病理檢查患者血糖水平基本正常,多尿、多尿、多食等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無效:病理檢查患者血糖水平異常,多飲、多尿、多食等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或不明顯。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2]。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FPG達標時間、2 hPG達標時間、HbA1c達標時間短于對照組,體重平均增長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FPG達標時間、2 hPG達標時間、HbA1c達標時間、體重平均增長量比較(±s)
表1 兩組FPG達標時間、2 hPG達標時間、HbA1c達標時間、體重平均增長量比較(±s)
組別 FPG達標時間(d)2 hPG達標時間(d)HbA1c達標時間(d)體重平均增長量(kg)對照組(n=50)觀察組(n=50)t值P值7.51±2.13 5.24±1.21 6.552<0.001 8.52±2.27 6.21±1.21 6.350<0.001 9.21±2.21 7.14±1.13 5.897<0.001 12.13±2.21 10.14±1.25 5.542<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糖生化監(jiān)測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兩組血糖生化監(jiān)測指標均改善,而觀察組血糖生化監(jiān)測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糖生化監(jiān)測指標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糖生化監(jiān)測指標比較(±s)
注:同治療前比較,*P<0.05;同對照組比較,#P<0.05
HbA1c(%)觀察組(n=50)組別 時間 FPG(mmol/L)2 hPG(mmol/L)對照組(n=5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3.25±3.21(7.21±1.84)*#13.12±3.22(9.21±2.45)*15.44±4.34(9.18±2.21)*#15.12±4.21(11.21±5.21)*11.12±1.92(6.25±2.59)*#11.16±1.41(8.18±1.94)*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產婦和圍生兒的不良結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53,P=0.012<0.05)。其中,觀察組產婦和圍生兒的不良結局發(fā)生率總發(fā)生率是6.00 %,對照組產婦和圍生兒的不良結局發(fā)生率總發(fā)生率是24.00%。
臨床上,糖尿病孕婦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患者在孕前已被診斷為糖尿病,稱為“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種是孕前糖代謝正?;驖撛诘奶悄土渴軗p。在懷孕期間出現或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稱為“妊娠期糖尿病”。在我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發(fā)病率約為4%,并呈逐年上升趨勢。如果糖尿病孕婦的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將給孕婦和圍產兒帶來極大危害,嚴重影響妊娠結局。根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胰島素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其中胰島素對血糖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抑制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可以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單純用藥治療效果欠佳[3]。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采用MNT療法可進一步提高對血糖的控制效果。大多數患者通常通過營養(yǎng)治療恢復到正常范圍,他們的血糖指數通常也恢復到正常范圍。營養(yǎng)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大多數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過合理的飲食治療可以控制血糖。然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營養(yǎng)治療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營養(yǎng)治療較為復雜,既要遵循糖尿病治療的一般原則,又有很多不同之處:隨著妊娠的進展,胎盤產生的抗胰島素物質逐漸增多,治療方案需要不斷調整[4]。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既要滿足孕婦的能量代謝,又要滿足胎兒的營養(yǎng)需求,既要保證胎兒正常發(fā)育,又要將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不發(fā)生一系列并發(fā)癥。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與孕婦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這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不僅與一般糖尿病的營養(yǎng)治療相同,而且更不同,更復雜。經長期研究證實,通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取“控制能量、均衡營養(yǎng)、少食多餐、適度運動”的干預原則,通過科學合理的營養(yǎng)治療,保障孕婦生理需求和胎兒正常發(fā)育,嚴格限制患者總能量攝入,可有效預防餐后高血糖癥狀。通過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還可以預防妊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巨大兒的發(fā)生。營養(yǎng)治療能有效控制患者孕期體重過快增長,將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確保胎兒體重在正常范圍內,減少巨大兒的發(fā)生率[5]。營養(yǎng)療法可以有效控制患者消耗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實現礦物質、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補充,這需要科學的飲食安排和低糖食物的選擇,降低患者的峰值血糖,從而降低患者的胰島素負荷,達到有效控制患者體重增長的目的。合理的運動有助于控制患者體重,降低血糖波動率,維持患者胰島細胞功能[6]。
該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FPG達標時間、2 hPG達標時間、HbA1c達標時間短于對照組,體重平均增長量低于對照組,治療后患者血糖生化監(jiān)測指標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和圍生兒的不良結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常規(guī)方法聯合MNT療法對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療效果確切,對血糖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控制孕期體重增長,改善母嬰結局和新生兒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