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佃暉,孫永勝,陳日升,張黎賓,郭志轉(zhuǎn)
(1.大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山西 大同 037006;2.山西白求恩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山西 太原 030032)
急性腦梗死發(fā)病率逐年升高,除導致軀體功能缺損外,還可導致非軀體功能障礙,其中以認知功能障礙最為常見,急性腦梗死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是一種獲得性高級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對日常生活影響遠超軀體功能障礙。臨床中常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藥物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肢體麻木、語言不清等癥狀,但對于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治療效果欠佳。丁苯酞具有較強的抗驚厥、增加血流量等藥理活性,通過序貫的方式,可減少長期靜脈滴注對機體造成的傷害,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風險[1]。本研究以丁苯酞對急性腦梗死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認知功能與炎性狀態(tài)的影響為探討重點,以下為結(jié)果報道。
1.1 一般資料 基于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大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腦梗死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8~80歲,平均(67.21±9.42)歲;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8~80歲,平均(66.35±8.21)歲;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大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此項研究,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入選患者均與《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療指南2014》[2]中急性腦梗死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相符;發(fā)病時間在72 h內(nèi)者;對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藥物無過敏者等。排除標準:神經(jīng)功能缺損嚴重,不能配合量表評分者;發(fā)病前即有認知功能障礙或焦慮抑郁精神障礙病史者;伴有嚴重全身疾病,病情危重者等。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與阿托伐他汀鈣穩(wěn)定斑塊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甘肅祁連山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62021159,規(guī)格:25 mg/片)口服,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鈣片(遼寧鑫善源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067,規(guī)格:10 mg/片)口服,10 mg/次,1次/d。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規(guī)格:100 mL/瓶)靜脈滴注,100 mL/次,2次/d,連續(xù)治療14 d;序貫口服丁苯酞軟膠囊(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299,規(guī)格:0.1 g/粒)0.2 g/次,3次/d。給予兩組患者為期3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3]評分、蒙特利爾認知功能量表(MoCA)[4]評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5]評分。MMSE評分包括7項,總分30分,認知功能存在障礙則分數(shù) < 27分,認知功能正常則分數(shù)位于27~30分之間;MoCA評分包括8項認知領域,滿分30分,分數(shù)越低表明患者認知功能損害越嚴重;ADL評分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超敏 -C反應蛋白(hs-CRP)、五聚素 -3(PTX-3)、白介素 -6(IL-6)水平,在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兩組患者肘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轉(zhuǎn)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hs-CRP、IL-6,采用免疫放射法測定PTX-3。③對比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肝功能損害、胃腸道不適、睡眠欠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與計數(shù)資料分別以()、[ 例(%)]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與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MMSE、MoCA、ADL評分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MMSE、MoCA、ADL評分均顯著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升高幅度更加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MMSE、MoCA、ADL評分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MMSE、MoCA、ADL評分比較(, 分)
注:相較于治療前,*P<0.05。MMSE: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oCA:蒙特利爾認知功能量表評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組別 例數(shù) MMSE MoCA AD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21.25±2.81 27.08±1.03* 19.10±3.51 24.41±4.51* 30.15±9.41 60.35±4.12.*對照組 50 20.78±3.14 22.54±3.25* 18.56±4.12 20.31±3.15* 30.20±8.52 50.26±5.81*t值 0.789 9.416 0.706 5.270 0.028 10.017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2 炎性因子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者hs-CRP、PTX-3、IL-6水平與治療前比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降低幅度更加顯著,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注:相較于治療前,*P<0.05。hs-CRP:超敏 -C反應蛋白;PTX-3:五聚素 -3;IL-6:白介素 -6。
組別 例數(shù) hs-CRP(mg/L) PTX-3(μg/L) IL-6(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0 20.85±4.41 10.35±2.12* 4.50±0.41 2.24±0.98* 150.54±9.42 120.15±7.40*對照組 50 19.95±3.55 14.57±3.22* 4.44±1.04 3.15±0.81* 152.01±8.62 140.00±7.91*t值 1.124 7.740 0.380 5.061 0.814 12.958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不良反應 對比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腦梗死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涉及多個病理生理環(huán)節(jié),包括細胞內(nèi)鈣超載、興奮性氨基酸毒性、能量耗竭、炎性細胞因子損害、自由基介導的毒性作用等。有報道稱,腦梗死發(fā)后有高達60%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已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不僅使其生活質(zhì)量下降,而且加重了家庭和社會經(jīng)濟負擔[6]。常用于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藥物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其中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阿托伐他汀可調(diào)整血脂,增加腦組織的供氧,但對于認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不佳[7]。
丁苯酞作為缺血性卒中的新型藥物,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新藥,目前已進入腦血管病治療指南,被廣泛應用于腦梗死的臨床治療。丁苯酞能提高腦內(nèi)線粒體抗氧化物質(zhì)的活性,保護線粒體,具有多作用靶點,可阻斷腦梗死后多個病理環(huán)節(jié);同時對側(cè)支循環(huán)開放具有促進作用,可拯救缺血現(xiàn)象;丁苯酞還可以通過平衡與調(diào)整興奮性與抑制性氨基酸的比例,減輕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傷,從而改善認知功能[8]。采用序貫的方式,先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之后為防止不良反應并減少傷害,再使用口服,安全性高。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MMSE、MoCA、ADL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而對比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證實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合并認知功能障礙,可有效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安全性好。
hs-CRP、IL-6是炎癥反應標志物,其水平越高表示患者腦梗死面積越大、神經(jīng)功能損傷越嚴重;PTX-3在促炎因子下產(chǎn)生,其水平升高可促使血栓的形成。丁苯酞可通過抑制細胞內(nèi)鈣超載,從而提高血管內(nèi)皮細胞一氧化氮的含量,減少氧自由基的釋放與合成,抑制炎癥反應,進而使認知功能有所提升[9]。在本研究中,治療結(jié)束后,觀察組患者血清hs-CRP、PTX-3、IL-6水平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提示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合并認知功能障礙,可抑制患者炎癥反應,促進病情恢復。
綜上,急性腦梗死合并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應用丁苯酞治療,可有效提高其認知功能,同時抑制炎癥反應,減少預后抑郁產(chǎn)生,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