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雪,張桂娟*,盧鐵軍,張曉晴,聶清燕,嚴文勝
(1.北京市大興區(qū)植保植檢站,北京 大興 102600;2.北京市植物保護站,北京 100029)
近年來,保護地蔬菜的根結線蟲病發(fā)生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影響設施生產的重要因素。根結線蟲寄主范圍廣,可為害黃瓜、苦瓜、番茄、茄子、菜豆、芹菜、菠菜等多種常見蔬菜[1]。經鑒定,北京地區(qū)溫室中的蔬菜根結線蟲主要為南方根結線蟲[2]。根結線蟲的發(fā)生程度與溫度有較大關系。北京秋季黃瓜生長期長,生長前期溫度高,根結線蟲繁殖速度快,如黃瓜生長前期感染線蟲嚴重,會造成減產,甚至絕收。當前生產上防治根結線蟲以常年使用單一的化學藥劑為主,防治效果不斷下降而且殘留加重,環(huán)境污染及抗藥性問題較為嚴重[3]。為了提高防治效果,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本試驗選取了環(huán)境友好的低毒性新型藥劑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進行防效對比,該藥劑使用方便,用藥量少,與常規(guī)的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藥劑相比更加新型,通過篩選適宜的用藥濃度,以期達到農藥減量增效的目的。
試驗于2020年在北京市大興區(qū)龐各莊鎮(zhèn)丁村塑料大棚進行。前茬作物為西瓜,田間根結線蟲發(fā)生嚴重,在本次試驗前已空棚30 d以上。
供試黃瓜品種為中農116,中蔬種業(y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產品,屬于感線蟲品種。藥劑選用10%噻唑膦顆粒劑(日本石原產業(yè)株式會社);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
試驗共設5個處理,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設3個濃度梯度(處理1、2、3),即667 m2用量分別是100、143、200 mL(表1),對照藥劑10%噻唑膦顆粒劑667 m2用量為2 kg(處理4),空白對照不施藥(處理5),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30 m2。
表1 藥劑處理對土壤中2齡根結線蟲數量的影響
黃瓜播種期為8月2日,移栽期為8月9日,試驗藥劑均于定植前(8月8日)施用1次,3個濃度梯度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均為土壤噴施,每667 m2藥液用量為60 L,10%噻唑膦顆粒劑為混土撒施,施藥后統一旋耕定植。
1.4.1 土壤線蟲量
共計調查2次,分別在施藥前(8月8日)和采收結束(10月30日)后進行調查。采用五點取樣法在每小區(qū)取土樣,采用貝爾曼漏斗法測定100 g土壤中2齡線蟲量,并計算藥后2齡線蟲量(Pf)相對于施藥前數量(P)的增長比率(Pf/P)[4]。
1.4.2 植株長勢及藥害
定植后15 d(8月24日)調查植株長勢,每小區(qū)隨機選取10株,用皮尺測量植株高度,游標卡尺測定主莖地上1 cm處莖粗。通過觀察植株的生長情況,確定是否有藥害的產生。
1.4.3 根系發(fā)病情況
拉秧前(10月30日)在每小區(qū)隨機抽取10株黃瓜調查根結線蟲病發(fā)生情況,分級并計算病情指數和反制效果。分級標準:0級,根系無蟲癭;1級,根系有少量蟲癭,蟲癭徑寬小于0.5 cm;3級,根系有少量出癭,蟲癭徑寬大于1.0 cm;5級,1/3根系有蟲癭,并有次生蟲癭;7級,2/3根系有蟲癭,并有次生蟲癭;9級,根系形成蟲癭團[5-6]。
1.4.4 產量及效益
分小區(qū)隨時記錄產量,在黃瓜采收期結束后,統計各小區(qū)的實際產量,并折合成667 m2產量。結合用藥成本和黃瓜銷售價格,計算經濟效益。
數據利用DPS軟件進行Duncan多重比較。
根據表1得出,施藥前各處理土壤中2齡線蟲量間差異不顯著,由此推斷該試驗田土壤線蟲量分布相對均勻。采收結束后,使用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不同劑量3個處理土壤中2齡線蟲量極顯著低于10%噻唑膦顆粒劑處理,施用藥劑的4個處理土壤中2齡線蟲量均極顯著低于空白對照。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每667 m2的施用量越大,2齡線蟲增長比率越低,其中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200 mL的處理線蟲增長比率最低,為0.14;施用藥劑的4個處理的線蟲增長比率均低于對照,得出4個處理均對土壤中2齡線蟲量有抑制作用。
根據表2可以得出,施用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和10%噻唑膦顆粒劑對黃瓜植株長勢的影響并不明顯,雖然施用藥劑處理的黃瓜株高、莖粗與空白對照相比略有增加,但是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2 藥劑處理對黃瓜長勢的影響
通過田間實際調查,未發(fā)現對黃瓜有藥害產生,可見4個施藥處理均為安全的。
各施藥處理的根結線蟲病病情指數與空白對照均存在顯著差異(表3),說明供試藥劑從不同程度上抑制了病情。施用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的3個處理的病情指數極顯著低于10%噻唑膦顆粒劑處理和空白對照,相對防效則極顯著高于10%噻唑膦顆粒劑處理,其中以667 m2施用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200 mL處理的病情指數最低,為6.12,相對防效最高,為89.64%;施用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的3個處理之間的病情指數和相對防效均無顯著差異。
表3 不同藥劑處理對黃瓜根結線蟲病的防治效果及產量的影響
施用藥劑的4個處理產量均極顯著高于空白對照,其中以667 m2施用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143 mL處理產量最高,為1 796.00 kg,增產率為188.75%。黃瓜按照4元/kg計算,扣除藥劑及人工成本,以667 m2施用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143 mL處理效益增加量最高,667 m2效益增加4 163.00元。667 m2用量200 mL處理并沒有提高產量,說明667 m2用量143 mL處理的投入與產出最佳。
試驗發(fā)現,本試驗選取的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和10%噻唑膦顆粒劑2種防治黃瓜根結線蟲病的藥劑對土壤線蟲量均有抑制作用,藥劑施用量越大對土壤線蟲量的抑制作用越好,其中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667 m2用量200 mL的處理線蟲增長比率最低,為0.14。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的667 m2用量100、143 mL的2個處理抑制線蟲的效果與200 mL處理抑制效果不存在顯著差異。本試驗選取的2種藥劑,在試驗設計的濃度范圍內對黃瓜安全生產方面沒有影響,對促進植株長勢方面不存在差異。
結合防治效果和投入產出效益等方面,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667 m2推薦用量為143 mL。使用41.7%氟吡菌酰胺懸浮劑防治蔬菜根結線蟲病,在防治效果上較一些常用化學藥劑例如10%噻唑膦顆粒劑要更好,可以達到減量增效的目的。今后,還將對該藥劑在不同作物、不同茬口、不同施藥方法等內容上進一步進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