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藝蘭 甘學玲 張 迪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農業(yè)對外合作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2.新疆農業(yè)大學 經濟與貿易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2016 年以來,全球經濟仍處在危機后的深度調整階段,結構性與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風險因素增多,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貿易環(huán)境復雜嚴峻,外貿發(fā)展面臨新問題。在新形勢下,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指出,將口岸通關便利化作為促進外貿穩(wěn)定發(fā)展的主要內容;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更是強調著力解決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貿易壁壘,構建區(qū)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
根據烏魯木齊海關的統(tǒng)計數據,2006-2017 年間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農產品出口額從6.10 億元增長至19.41 億元,年均增長11.10%。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發(fā)展,中國新疆與中亞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將日益密切,貿易暢通必然成為區(qū)域合作的重要內容。如何改善貿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就成為貿易雙方的迫切需求,那么中亞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有何影響?相關指標對貿易便利化的影響程度如何?首先構建貿易便利化評價體系對中亞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進行測算,然后運用引力模型分析中亞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對策。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不斷推進,中國新疆與中亞國家經貿往來逐步加深。如圖1 所示:2006—2017 年間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的農產品出口總額雖有所波動,但整體呈現(xiàn)上升狀態(tài)。2006 年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農產品出口總額為6.10 億元,而在11 年后達到了19.41 億元,增長逾2 倍。除2009 年、2010 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出口額有下降,其余年份均呈增長趨勢,其中從2014 年的13.1 億元增長到2015 年的17.85億元,增幅達到了36.26%,在2017 年達到19.41 億元,中亞國家已經成為中國新疆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
圖1 2006—2017 年中國新疆對中亞各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
由2006—2017 年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額及各類農產品比重可知(見圖2):第一,水果類出口在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農產品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最高,自2006 年一直處于25%以上,2017 年達到了50%,這與中國新疆有利的地理條件有關,適宜生產優(yōu)質的水果;第二,蔬菜類出口比重由2006 年的15%上升至2017 年的22%,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此類產品在中亞國家的競爭優(yōu)勢不斷增強導致的;第三,畜產品類出口比重維持在7%左右,較為穩(wěn)定;第四,谷物類出口比重較小,自2013 年一直不足1%。綜上,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主要出口水果、蔬菜和畜產品等農產品,反映出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在新疆出口方面的比較優(yōu)勢,但是結構相對單一,對新疆與中亞國家農產品貿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產生一定制約。
圖2 2006—2017 年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額及各類農產品比重
參考《貿易便利化協(xié)議》中的相關條款,借鑒國內外研究人員構建貿易便利化指標體系的方法(WILON,2003;張曉倩和龔新蜀,2015;張淑輝,2018),本文選取基礎設施、海關環(huán)境、電子商務及營商環(huán)境為一級指標,構建貿易便利化評價指標體系。
數據來源于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fā)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GCR),考慮到數據可得性,去除烏茲別克斯坦與土庫曼斯坦這兩個國家,而且這兩個國家在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農產品出口額中占比較小,不對其進行研究不會對結果造成大的偏差。數據年份選取2006—2017 年,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作為研究對象。具體指標體系如下。
基于熵值法原理,應用Matlab 2017a 軟件測算貿易便利化水平。并參考前人對貿易便利化水平得分的等級劃分:0.8 分以上為非常便利,0.7—0.8 分為較為便利,0.6—0.7 分為一般便利,0.6 以下的屬于不便利。
從結果上看,2006—2017 年間中亞各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各國貿易便利化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哈薩克斯坦的貿易便利化得分最高,提升速度最快,從2006 年的0.2640 分,增長到2017年0.5649 分,年平均增長率達到了7.16%,遠高于中亞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年平均增長率,且向一般便利發(fā)展的趨勢明顯。
表1 測算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指標構成及權重
指數測算和引力模型是目前學術界對貿易潛力測算的主要方法(張俊玲等,2016)。鑒于引力模型不但具有原理簡單易懂、操作簡易、數據處理過程便捷等特點,而且能夠定量分析影響貿易潛力的因素,是目前研究貿易量決定模式的重要工具,因此本文選擇應用引力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其一般形式為:
其中Tij為t 年i 國對j 國的貿易額;Gi、Gj為i 國、j 國的t 年GDP;Dij表示 i 國到j 國的直線距離;Bij表示其他的促進或阻礙的因素,為了便于計算和分析,一般會對引力模型進行取對數的形式:
其中c0為常數項;c1、c2、c3、c4為變量系數,aij是隨機誤差項。
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qū)建設背景下,中亞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的影響,故在引力模型的基礎上,去除地理距離、是否擁有共同邊界;引入人均GDP、農業(yè)人口、進口對外貿易依存度、貿易便利化四項指標為解釋變量;同時也加入了是否共同加入WTO 為虛擬變量。根據 研究選取2006—2017 年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構建的回歸模型為:
鑒于出口額、GDP、人均GDP、農業(yè)人口的絕對值較大,會對回歸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故對這四項取對數。模型中解釋變量含義和預測符號見表3。同時,為了更好地測算中亞國家貿易便利化對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程度,將貿易便利化分為四個子系統(tǒng),即基礎設施、海關環(huán)境、電子商務 和營商環(huán)境。
表3 選取變量含義及相關預測
選取2006—2017 年的數據,模型所涉及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均生產總值(PG)、農業(yè)人口數量(AP)、商品進口貿易額來自世界銀行的世界發(fā)展指標數據庫;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的農產品出口貿易額來自烏魯木齊海關統(tǒng)計數據;中亞國家的貿易便利化二級指標均來自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fā)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GCR),貿易便利化的整體水平和各一級指標的具體得分均由第三章的方法計算所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來自WTO 的官網。各變量統(tǒng)計性結果(表4)顯示:中亞各國在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農業(yè)人口數量、進口對外貿易依存度和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說明若想提高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的農產品出口額,必須要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表4 模型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
1.總體回歸結果分析
模型屬于時間跨度12 年的平衡面板數據模型,通過F 檢驗和LR 檢驗,檢驗采用混合模型和固定效應模型。通過stata15.1 軟件計算得出,Prob>F=0.68 和LR=1.01(小于5%顯著性水平對應的臨界值5.99),表示接受原假設,說明采用混合模型進行回歸更合適,表5 為總體回歸結果。
表5 總體混合模型回歸結果
總體看,除DETIM 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其余變量均通過了至少10%顯著性檢驗;R2=0.9444,說明回歸方程的擬合度較好。
貿易便利化對中國新疆農產品的影響僅次于GDP的影響,其系數為3.238,說明中亞國家貿易便利化提高1%,中國新疆對其農產品出口額增加3.238%。這解釋了最近幾年各國不斷致力于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國際貿易發(fā)展。
進口國GDP 回歸系數為5.053,這表明在保持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中亞國家GDP 每提高1%,中國新疆對其農產品出口額增加5.503%,曾倩(2019)和林琦(2018)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經濟水平提高,刺激內在需求,產生了有效購買力,經濟規(guī)模較大的國家將成為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的重點市場。
進口國人均GDP 回歸系數為-4.522,成為阻礙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因素,與張淑輝(2018)的結論類似,原因適用林德爾的偏好相似理論,一國的貿易量的大小取決于需求偏好,當一國的平均消費水平增加,其可能對高檔商品的需求增加,而對低檔商品的需求減少,這對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不利。
進口國農業(yè)人口回歸系數為-8.547,對新疆農產品出口呈負效應,這是由于農村人口越多,進口國的自給能力就越強,進口相應減少。
進口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回歸系數為0.011,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雖然該因素應該由于效果不顯著而被剔除,但是在理論上,一國的對外開放程度都對貿易產生正向影響;回歸效果不明顯,可能是中亞國家對中國新疆的農產品貿易額較小而產生的。
虛擬變量WTO 回歸系數為0.365,表示雙方共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新疆對中亞國家的農產品出口額會增加0.365%,共同參加WTO 組織會減少貿易壁壘,增加農產品貿易額。
2.子系統(tǒng)回歸結果分析
為了更好地了解貿易便利化的各個子系統(tǒng)對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的具體影響,選擇最合適的混合模型進行了相應的回歸,如表6 所示。
表6 子系統(tǒng)混合模型回歸結果
數據來源:stata15.1 軟件運行所得,*、**、***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顯著
總體看,貿易便利化子系統(tǒng)的模型回歸結果的R2都保持在0.93 之上,表明4 個子系統(tǒng)的模型的擬合度都很好,貿易便利化的各子系統(tǒng)對農產品貿易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總體呈現(xiàn)正效應。
其中海關環(huán)境回歸系數為56.73,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這一因素對農產品貿易的影響并不顯著,主要原因是中亞各國海關環(huán)境水平普遍較低,且其在貿易便利化中的占比較少,才出現(xiàn)的回歸效果不明顯。
電子商務回歸系數為4.524,說明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1%,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額增加4.524%。近年來,跨境電商的興起,要求農產品的企業(yè)要開始由傳統(tǒng)貿易轉向線上貿易,依托現(xiàn)有的各類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將會對中國新疆農產品貿易額有顯著性的提高。
營商環(huán)境回歸系數為8.117,從理論上來說各國進行貿易都是基于政策的透明度、解決爭端的效率以及擁有良好的金融環(huán)境,這些因素都為雙邊貿易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平臺。
2006—2017 年,中亞國家貿易便利化整體水平呈現(xiàn)上升態(tài)勢,但水平相對較低,發(fā)展空間較大 。中亞國家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具有顯著的正效應,但各子系統(tǒng)對農產品出口的影響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電子商務對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影響最大,海關環(huán)境、營商環(huán)境 對中國新疆農產品貿易的影響不顯著。中亞國家GDP 水平、進口對外貿易依存度、是否加入WTO 對中國新疆農產品出口貿易都呈正效應,而人均GDP、農業(yè)人口規(guī)模對其出口呈負效應。
通過實證研究證明了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對中國新疆農產品貿易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緊跟“一帶一路”倡議的政策機遇,為擴大農產品出口貿易,提出以下對策:
一是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海關效率。海關在對外貿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效率直接影響到農產品貿易額的多少,復雜的辦事流程勢必會造成貿易額的減少,損害出口商的利益。這就要求簡化海關通關流程,加快建設“單一窗口”,實現(xiàn)一站式辦公,提高辦事效率。
二是提供政策支持,加強政策有效性。一方面,把握“一帶一路”這一契機,加強中國新疆與周邊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物流能力;另一方面,讓中國進出口銀行為農產品貿易保駕護航,減少貿易商的后顧之憂。
三是建設高質量跨境電商平臺,提升電子商務水平。通過實證結果,可以看出電子商務水平對農產品貿易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目前國內的各大電商平臺都在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政府要積極引導,加大支持,提高電子商務能力,同時逐步推廣新型支付方式,例如:Paypal、Escrow、Western Union 等新型支付平臺。
四是參與國際交流,發(fā)揮國際組織合作優(yōu)勢。積極參與各種國際會議,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加強各國互聯(lián)互通,發(fā)揮亞歐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展覽會的優(yōu)勢,提高產品知名度,增強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組織,減少貿易壁壘,增加貿易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