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東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泰山隆安煤業(yè)有限公司,山西 忻州 034000)
井工煤礦開采過程中,科學合理的支護設計不僅能夠有效保證巷道支護質量,降低頂板事故發(fā)生概率,而且能夠提高巷道掘進效率,節(jié)約巷道支護成本,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工效[1-2]。目前,錨桿(索)支護已成為我國煤礦井下巷道支護選取的主要支護方式[3]。本文以隆安煤礦為例,結合井下巷道圍巖性質、地質構造、巷道幾何形狀與尺寸等現(xiàn)場實際條件,經(jīng)過理論計算分析,對11上401 進風順槽巷道支護方式及支護參數(shù)進行了設計。通過現(xiàn)場應用結果表明,巷道支護效果較好。
11上401 工作面位于四采區(qū),為11#煤層上分層四采區(qū)首采工作面,布置有進風巷、回風巷、開切眼三條巷道。工作面煤層傾角平均4°,煤層厚度為1.38~1.92 m,平均1.6 m。工作面進風順槽掘進斷面寬5.0 m,高2.7 m,掘進斷面積13.5 m2,順槽長度1 323.13 m。
11#煤頂板主要為泥巖、砂質泥巖,裂隙較發(fā)育,隨采易垮落,頂?shù)装鍘r性如圖1 所示。11#煤采掘過程中若遇斷層構造,伴生裂隙發(fā)育,導致頂板破碎,頂板管理困難。
圖1 11#煤層煤巖層綜合柱狀圖
巷道圍巖的穩(wěn)定性可以分為5 個類別,分別是非常穩(wěn)定、穩(wěn)定、中等穩(wěn)定、不穩(wěn)定和極不穩(wěn)定[4-5]。根據(jù)頂板圍巖結構觀察結果,結合工作地質條件等情況,將11上401 工作面進風順槽圍巖穩(wěn)定性劃分為II 級,為穩(wěn)定圍巖。按照煤巷錨桿支護技術規(guī)范要求,巷道頂板巖層較為破碎時,巷道支護方式采用錨桿+鋼筋網(wǎng);若巷道頂板巖層較為完整,巷道支護采用錨桿+鋼筋梁的支護方式,或采用桁架支護。錨桿選用直徑為18~20 mm、長度為1.8~2.0 m的錨桿,間排距0.8~1.0 m,設計錨固力64~80 kN。
根據(jù)上述分析結果,采用工程類比和理論計算方法對這些參數(shù)進行初步確定。
2.2.1 巷道錨固參數(shù)設計
錨桿錨固方式可以分為全長錨固、加長錨固和端頭錨固三種方式。根據(jù)礦井的巷道圍巖性質及現(xiàn)場施工條件,進風順槽錨固方式采用加長錨固方式。巷道頂部采用直徑為Ф20 mm 的高強度左旋無縱筋錨桿,其破斷載荷為180 kN。頂錨桿錨固長度按照公式(1)計算:
式中:P0為設計錨固力,取錨桿破斷載荷180 kN;R為錨桿孔半徑,取值14 mm;C0為樹脂藥卷粘結強度,按松軟破碎巖體考慮,取1.35 MPa。
所需藥卷長度按照公式(2)進行計算:
式中:R錨為錨桿桿體半徑,取10 mm;R藥為樹脂藥卷半徑,取11.5 mm。
根據(jù)以上計算結果,巷道頂部錨桿選取的樹脂藥卷型號為CK2360 和K2360,每種型號藥卷各一支。則單孔實際錨固長度可以利用公式(3)進行計算,具體計算如下:
2.2.2 頂板錨桿間、排距設計
11上401 工作面進風順槽掘進斷面凈寬5 m,凈高2.7 m,破頂沿11#煤層底板布置。根據(jù)礦井巷道圍巖地質資料,巷道頂板巖層容重取24 kN/m3,巷道頂板巖層普氏硬度系數(shù)取12,煤巖層內摩擦角取35°。巷道頂板圍巖支護載荷集度按照公式(5)計算如下:
式中:∑h為頂板巖體中軟弱巖層厚度,取6.0 m;b′為巷道等效跨度,m,按照公式(6)計算;f為頂板普氏系數(shù),取12;γ為頂板平均容重,取24 kg/m3;h0為巷道高度,取2.7 m;k為系數(shù),取1。
巷道等效跨度b'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K為安全系數(shù),取1.2;K'為變形載荷系數(shù),取1.1。頂板錨桿布置間、排距設計按照公式(8)計算:
因11上401 工作面受單斜構造、滑動構造、圍巖裂隙等地質構造情況及巷道埋深等因素影響,根據(jù)井下巷道設計的斷面參數(shù),取巷道頂部錨桿布置間距為1100 mm,排距布置為1000 mm,每排布置5 根錨桿,靠近兩幫的錨桿距離巷幫300 mm,與鉛垂線呈20°向巷幫傾斜,其余錨桿垂直頂板布置。
2.2.3 幫部錨桿間、排距設計
兩幫煤體普氏系數(shù)取2.5,兩幫所需要的錨固強度按照公式(9)計算如下:
式中:q為錨桿對圍巖表面的平均作用力,取值按照公式(10)計算,取288.9 kN;φ為內摩擦角,取30°。
錨桿對圍巖表面的平均作用力q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b為巷道高度,取5 m;l3為巷道兩幫可承載錨固體厚度,計算公式如(11),取1 m。
錨桿布置密度計算公式按照公式(12)計算如下:
式中:P0為幫部錨桿錨固力,取100 kN。
則巷道幫部錨桿布置設計間距和排距計算如下:
根據(jù)巷道斷面參數(shù),取幫部錨桿布置的間、排距均為1000 mm,每排設計布置2 根錨桿,巷道上幫的錨桿布置距離巷道頂板500 mm。幫部錨桿采用Ф20 mm 左旋螺紋鋼錨桿,頂板和幫錨桿長度不變,仍采用現(xiàn)有錨桿長度,頂錨桿2200 mm,幫錨桿1800 mm。
2.2.4 錨索參數(shù)設計
選用的錨索直徑為Φ17.8 mm,為7 芯鋼絞線錨索,其破斷載荷為360 kN。錨索錨固段的巖層為穩(wěn)定性巖層。計算錨索錨固長度公式如下:
式中:P0為設計錨固力,取360 kN;C0為樹脂藥卷粘結強度,按穩(wěn)定性巖層考慮,取值為
2.5 MPa。
藥卷所需的長度按照公式(15)計算如下:
錨索排距為2000 mm,每排2 根,間距為1800 mm,全部垂直頂板布置。
2.2.5 支護方案
根據(jù)上述計算,11上401 工作面進風順槽支護方案為:錨桿+錨索+鋼筋焊結網(wǎng)。錨桿設計布置方式為:巷道頂部錨桿長2200 mm,錨桿排距為1000 mm,間距為1100 mm,每排5 根錨桿,靠近兩幫的錨桿與巷道幫部的距離為300 mm,且向兩幫傾斜約20°;巷幫錨桿設計長度為1800 mm,錨桿間、排距均為1000 mm,每排設計布置2 根錨桿,巷道上幫錨桿距離巷道頂部500 mm,垂直幫部布置;錨索支護設計布置方式為:間距1800 mm,排距2000 mm,每排2 根,距巷幫1600 mm,垂直頂板布置。巷道錨網(wǎng)索支護示意圖如圖2。
圖2 進風順槽巷道支護示意圖
為保證巷道支護質量與安全,了解巷道支護設計是否合理、支護效果是否滿足設計要求,為今后的巷道支護設計提供參考依據(jù),在11上401 工作面進風順槽每間隔50 m 布置一個測點,采用“十字”觀測法對進風順槽巷道圍巖變化情況進行定期觀測,通過近60 d 的現(xiàn)場觀測,并將觀測的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分析,繪制出如圖3 所示的巷道圍巖變形曲線圖。
圖3 11上401 工作面進風順槽巷道圍巖變形曲線圖
根據(jù)采集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巷道頂?shù)装遄冃瘟吭谙锏谰蜻M施工完成20 d 內產生的變化較大,圍巖變形量較大,其中巷道兩幫移近量在40 mm 左右,頂?shù)装逡平吭?0 mm 左右,20 d 以后,巷道圍巖變形量不再變化,基本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證明采用錨網(wǎng)索支護方式能夠有效控制巷道圍巖變形,確保了支護安全。
結合隆安煤礦11上401 工作面進風順槽圍巖結構特征及工作面地質條件,對進風順槽圍巖進行了分類,根據(jù)煤巷錨桿支護技術規(guī)范要求,提出了巷道采用錨桿+錨索+鋼筋焊結網(wǎng)的支護方式。工作面掘進過程中采用該種支護方式后,通過對巷道圍巖變形情況進行定期觀測,該支護方式在掘進施工完成后20 d 內巷道圍巖變形量較大,其中巷道兩幫移近量在40 mm 左右,頂?shù)装逡平吭?0 mm 左右,20 d 以后巷道圍巖基本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證明該支護方式能夠有效控制巷道圍巖變形,達到了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