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靜,吳 迪,金 濤,楊 航
(中建水務環(huán)保有限公司,北京 100037)
百樂克(BIOLAK)工藝于20世紀70年代起源于德國,自1999年開始引入我國[1]。目前,全球已有約500家BIOLAK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中國投入運行的有近百座[2]。近年來,隨著《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的普遍執(zhí)行,越來越多的污水廠執(zhí)行一級A標準,而大多數(shù)BIOLAK工藝由于反硝化功能受限,都面臨著提標改造的需求[3]。
國內針對BIOLAK的改造方法不一而同:或通過在現(xiàn)有構筑物的基礎上采用不銹鋼板改變部分區(qū)域容積[4];或采用保留BIOLAK生化池,將原BIOLAK沉淀池改造為好氧池,并新建缺氧池[3];或通過拆除1組BIOLAK生物池新建多級AO生物池[5];或全部拆除原BIOLAK土池新建鋼筋混凝土池體等[6]。由于BIOLAK工藝有很多特有的問題,提標改造時應對原有設計圖紙及現(xiàn)場實際情況深入調研,根據(jù)具體情況針對性解決,盡量選擇性價比較高、運行維護方便的改造措施。
河北某污水處理廠主體處理工藝采用改型BIOLAK工藝,由于冬季時水溫過低(6 ℃左右),造成出水TN、TP指標難以穩(wěn)定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急需對污水廠進行技術改造。本研究針對污水廠冬季運行過程中的TN、TP波動問題和現(xiàn)場實際情況,提出了缺氧池增加MBBR填料及后續(xù)增加高效沉淀池的改造思路,確定了合理的參數(shù),并通過近兩年的實際運行數(shù)據(jù)進行了驗證。
本工程設計處理規(guī)模為3.5萬m3/d,原設計處理流程為“改型百樂克工藝 (BIOLAK)+淺層砂濾池”,其中,BIOLAK結構形式為“土壩+防滲膜+素混凝土層”,處理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處理流程圖Fig.1 Flow Chart Process
根據(jù)近兩年的監(jiān)測記錄,進水、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標數(shù)據(jù)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設計水質與實際水質對比Tab.1 Comparison of Design Quality and Actual Quality
如圖2所示,進水CODCr在85%保證率時,濃度為290 mg/L左右;出水CODCr在85%保證率時,濃度為35.7 mg/L左右,COD平均去除率為84.0%,說明系統(tǒng)對COD的去除效果較穩(wěn)定。
圖2 實際CODCr濃度及去除率Fig.2 Actual CODCr Concentration and Removal Rate
如圖3所示,進水TN在85%保證率時,濃度為46.1 mg/L左右;出水TN在85%保證率時,濃度為16.9 mg/L左右,TN平均去除率為63.1%。說明系統(tǒng)對TN的去除效果波動較大,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較差,有待優(yōu)化改進。
圖3 實際TN濃度及去除率Fig.3 Actual TN Concentration and Removal Rate
如圖4所示,進水TP在85%保證率時,濃度為4.54 mg/L左右;出水TP在85%保證率時,濃度為0.52 mg/L左右,TP平均去除率為88.1%。說明系統(tǒng)對TP的去除效果波動較大,系統(tǒng)穩(wěn)定性較差,有待優(yōu)化改進。
圖4 實際TP濃度及去除率Fig.4 Actual TP Concentration and Removal Rate
綜上,實際進水污染物指標與設計值部分指標差別較大,TN、NH3-N、TP等進水指標比原設計水質高出不少,而COD、BOD等指標又明顯低于原設計水質,造成污水廠進水C/N略有不足(BOD5/TN為2.9),實際運行時需根據(jù)出水結果及時補充必要的碳源。污水廠大部分指標能穩(wěn)定達到排放標準,但出水TN、TP波動較大,其中,TN波動較為明顯。
結合原有設計圖紙及查閱BIOLAK工藝相關工程實踐資料[4-6],分析現(xiàn)狀問題主要如下。
(1)水質問題:污水廠進水C/N略有不足(BOD5/TN為2.9),且廠區(qū)缺少連續(xù)碳源投加裝置,造成出水TN不能穩(wěn)定達標。
(2)主體工藝為改型BIOLAK工藝,生物池各池設計停留時間(HRT)較短(各區(qū)HRT:厭氧為1.0 h,缺氧為2.9 h,好氧為10.2 h,二沉池為3.9 h)。常溫時可滿足污水廠出水標準要求,但冬季水溫較低時(6 ℃左右),生物反應速率下降,反硝化所需HRT需延長至6~8 h,現(xiàn)有BIOLAK池體的HRT不足,且“土壩+防滲膜”結構形式改造困難。
(3)二沉池與BIOLAK池聯(lián)建,造成沉淀池長寬比、最大水平流速、弗勞德數(shù)遠低于常規(guī)平流式沉淀池,穩(wěn)定性也不及常規(guī)平流式沉淀池,且表面負荷較高[表面負荷為1.35 m3/(m2·h)],冬季水溫較低時,沉淀效果不佳,出水堰處易出現(xiàn)松散污泥上浮現(xiàn)象。
(4)二沉池后雖設置了絮凝反應池,但未有沉淀措施,絮體直接進入砂濾池,致使砂濾池堵塞嚴重,造成出水TP波動較大及過濾效果較差。
通過現(xiàn)場調研改型BIOLAK池體結構特點,針對冬季水溫較低時(6 ℃左右),污水廠出水TN、TP時有波動的情況,擬改造如下。
(1)針對出水TN波動較大的情況,經(jīng)調研,發(fā)現(xiàn)污水廠近幾年夏季水溫較高時出水TN均可達標,且未觀察到明顯的亞硝酸鹽氮積累。運行過程中,污水廠厭氧池內DO低于0.2 mg/L,缺氧池內DO低于0.5 mg/L,好氧池內DO在2.0~4.1 mg/L,均符合工藝設計要求。說明本項目改型BIOLAK池內菌群數(shù)量及結構組成均滿足水廠運行需求,影響出水TN波動的原因可能為碳源不足和低溫時缺氧池HRT不足。可采取的改造措施有:①將現(xiàn)有二沉池改造為缺氧區(qū),新建周進周出式矩形沉淀池;②在現(xiàn)有缺氧池內投加MBBR填料,通過增加生物量濃度實現(xiàn)脫氮性能。
(2)針對目前出水TP時有波動、現(xiàn)有砂濾池堵塞嚴重的情況,可在砂濾池前新建高效沉淀池1座。
本項目出水TN波動的主要原因可能為碳源不足和低溫時缺氧池HRT不足。
目前,水廠好氧段HRT為10.2 h,可滿足好氧需要。通過現(xiàn)場多次調整或關閉曝氣管路閥門,并同步監(jiān)測曝氣管路調整區(qū)域的NH3-N、硝酸鹽氮和DO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該區(qū)域內硝酸鹽氮含量與其他好氧區(qū)域無出現(xiàn)明顯差異,且DO依然在3~4 mg/L,說明無法通過運行手段實現(xiàn)好氧區(qū)切換為缺氧區(qū)。由于池體結構形式特殊,無法通過增加隔墻將池容分割給缺氧段。
為了確定缺氧池HRT的合理范圍及適合本項目的改造措施,特進行小試試驗。試驗采用SBR工藝模擬污水廠缺氧池實際運行的HRT,擬通過驗證延長現(xiàn)有改型BIOLAK生物池 (BIOLAK)缺氧區(qū)的HRT及投放不同比例的生物填料,找出影響污水廠冬季運行時TN波動的關鍵因素,確定合理的工藝參數(shù),為后續(xù)工藝改造提供參考。
SBR反應器調試正常運行后,按照1個運行周期內的5個階段依次運行:進水1 h,曝氣14 h,攪拌4~8 h,沉淀4 h,排水1 h,閑置4 h。在曝氣階段和沉淀階段增加攪拌階段,進一步模擬污水廠的缺氧池。通過調整缺氧池水力HRT、填料投加量等參數(shù),檢測各種指標,根據(jù)檢測值對SBR反應器適時調整,進一步判斷導致TN波動的關鍵因素和參數(shù),進而為后續(xù)工藝改造提供參考。
SBR試驗在污水廠冬季生物池水溫為6~8 ℃時進行,試驗水溫、污泥濃度與污水廠實際水溫、實際濃度保持一致,約3 500~4 000 mg/L。用SBR模擬不同的缺氧池HRT及不同的填料填充比,每組數(shù)據(jù)穩(wěn)定運行3 d后分別測定進水、出水TN。
小試試驗采用污水廠進水,進水TN平均為45 mg/L,進水NH3-N平均為30 mg/L,出水NH3-N為1.2 mg/L,硝態(tài)氮為15.6 mg/L,亞硝氮為0.01 mg/L。說明硝化反應進行徹底,經(jīng)過曝氣階段,NH3-N轉化為硝態(tài)氮,出水TN波動可能是碳源不足或HRT不足導致,為了排除碳源不足因素影響,在小試試驗時投加碳源。
碳源投加量計算如下,采用乙酸鈉投加。按去除1 g TN,需投加4.2 g CODCr計算,而1 g乙酸鈉相當于0.78 g COD。因此,去除1 g TN,需投加4.2/0.78=5.38 g乙酸鈉。SBR小試試驗時,假設出水COD均不參與反硝化反應,污水廠出水TN波動值為18 mg/L,需去除TN為3 mg/L,所需碳源均需由外界投加,需投加碳源為3×5.38/1 000=16.1 mg/L。小試試驗時按照20 mg/L投加量補充碳源。
2.2.1 不同HRT對TN的影響
碳源充足條件下,小試試驗缺氧池HRT取3~8 h進行監(jiān)測,分別取樣測量TN,試驗結果如圖5所示。缺氧池HRT提高到6 h時,出水TN為14.62 mg/L,達到了出水標準。這說明碳源充足條件下,缺氧池HRT是關鍵因素,增加缺氧池HRT,反硝化反應才可以充分進行。
現(xiàn)有污水廠實際HRT為2.9 h左右,HRT嚴重不足,出水TN為15~22 mg/L,必須進行工藝改造才能穩(wěn)定達標。
圖5 不同HRT時TN及去除率Fig.5 TN Concentration and Removal Rate under Different HRT
2.2.2 現(xiàn)有HRT情況下不同的填料投加比對TN的影響
由于污水廠現(xiàn)有缺氧池HRT為2.9 h左右,考慮到污水廠實際情況,擬通過在缺氧區(qū)池內增加填料,提高生物量濃度,以此提高處理效率。為了驗證投加填料是否有助于提高TN去除率及確定合理的投加量,在碳源充足的情況下,通過投加不同數(shù)量的填料,驗證現(xiàn)有HRT不能增加的情況下,投加多少填料才能確保TN達標。
小試試驗采用污水廠進水,填料投加比分別為15%、20%、25%、30%、35%時進行監(jiān)測,分別取樣測量TN,試驗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不同填料投加比時 TN及去除率Fig.6 TN Concentration and Removal Rate under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Filler Dosage
試驗結果顯示,小試試驗在投加填料達到有效容積的25%時,出水TN為14.2 mg/L,達到了出水標準,TN去除率為68.2%。說明通過投加填料的方式可以改善污水廠出水TN波動的問題,能實現(xiàn)TN穩(wěn)定達標。
根據(jù)小試試驗結果,碳源充足情況下,針對TN不達標問題的解決辦法有2種:(1)不投加填料,新增部分缺氧池,延長缺氧池HRT為6 h;(2)不新增池容,在缺氧池內投加填料,且填料投加比≥25%。
經(jīng)過綜合對比,結合污水廠實際情況,選擇在缺氧池內投加填料改善TN波動的問題。
現(xiàn)有改型BIOLAK生物池2 座,一、二期缺氧區(qū)池容總計約為4 250 m3。根據(jù)小試試驗結果,分別在一、二期缺氧區(qū)內投加25%的MBBR專用填料,共計投加量為1 060 m3,填料有效比表面積≥450 m2/m3。并在每座池內設置6臺(4.0 kW)專用攪拌器,底座處采用“不銹鋼板+混凝土基座”固定,防止破壞池底防滲膜及素混凝土層,以保持填料流化狀態(tài)。為避免填料流失或進入好氧池,在內回流管路上設置拍門及止回閥等防倒流措施,并在缺氧區(qū)出水處設置不銹鋼攔截篩網(wǎng)及吹掃裝置。
改造后,生物池污泥濃度為3 500~4 000 mg/L (不包括填料上的生物膜),污泥齡為20 d,污泥負荷為0.11 kg BOD5/(kg MLSS·d),好氧段TN負荷為0.03 kg TN/(kg MLSS·d),混合液回流比為200%~300%,外回流比為100%,曝氣量為156.72 m3/min,氣水比為6.44∶1,乙酸鈉投加量為500~800 kg/d。
新建高效沉淀池1座,建于室內,包括高效沉淀池和加藥間2部分。
高效沉淀池設計水量按3.5萬m3/d計算,設計為1座2格,分為機械混合區(qū)、絮凝區(qū)、斜管沉淀區(qū)?;旌蠀^(qū)HRT為2 min,絮凝區(qū)HRT為15 min,斜管沉淀區(qū)表面負荷為12 m3/(m2·h)。
加藥間內包括PAC、PAM 和乙酸鈉等3套溶藥及加藥系統(tǒng)。
改造工程自2019年投產(chǎn),經(jīng)過近兩年的穩(wěn)定運行,缺氧池填料及高效沉淀池運行狀態(tài)良好。對2019年11月—2020年3月連續(xù)5個月進水及出水水質進行監(jiān)測和分析。
如圖8所示,改造后出水CODCr濃度在15~41 mg/L,平均去除率為90.7%,去除率明顯提升,且穩(wěn)定性大幅增加,改造后低溫運行時未出現(xiàn)較大的出水水質波動,說明改造措施選擇適宜,系統(tǒng)抗沖擊能力改善較大。
圖8 改造后CODCr濃度及去除率Fig.8 COD Concentration and Removal Rate after Reconstruction
如圖9所示,改造后出水TN濃度在8.9~14.9 mg/L,平均去除率為72.8%,實現(xiàn)了出水TN穩(wěn)定達標。說明增加穩(wěn)定的碳源投加系統(tǒng)很有必要,在缺氧池增加MBBR填料可以有效緩解低溫時缺氧池池容不足的問題。
圖9 改造后TN濃度及去除率Fig.9 TN Concentration and Removal Rate after Reconstruction
如圖10所示,改造后出水TP濃度在0.1~0.49 mg/L,平均去除率為94.1%,藥劑投加量較改造前尚有小幅下降,說明增加高效沉淀池可以有效解決出水TP波動問題,實現(xiàn)TP穩(wěn)定達標。
圖10 改造后TP濃度及去除率Fig.10 TP Concentration and Removal Rate after Reconstruction
(1)改型BIOLAK工藝各有差異,改造時應根據(jù)具體項目實際運行數(shù)據(jù)分析,針對性改造。本項目實際運行時,TN、TP波動較大,存在冬季水溫較低時缺氧區(qū)池容不足的問題,但無法通過運行手段實現(xiàn)好氧區(qū)切換為缺氧區(qū),且由于池體結構形式特殊,也無法通過增加隔墻將池容分割給缺氧段,廠區(qū)又無空地新建部分缺氧區(qū),需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改造方式。
(2)缺氧區(qū)池容不足時,可通過在缺氧區(qū)內投加MBBR填料,利用填料掛膜能增加生物量濃度的特征,彌補池容不足的缺陷。經(jīng)過小試試驗驗證,在缺氧區(qū)投加填料對TN波動有較好效果,經(jīng)過兩年多的實際運行,出水水質穩(wěn)定。但應注意同步增加配套措施,如同時增加專用潛水推流器及攔截裝置,保證填料流化狀態(tài)良好且不易流失。
(3)針對本項目出水TP時有波動、加藥量較大、經(jīng)常造成砂濾池堵塞的問題,新增高效沉淀池,加藥量穩(wěn)定,實現(xiàn)了出水TP穩(wěn)定達標,解決了砂濾池堵塞問題。
(4)本項目改造費用為:缺氧池增加MBBR填料改造部分費用約472萬,新增高效沉淀池及加藥間部分費用約916萬,改造總投資共計約1 388萬。
(5)改造前本項目碳源及除磷藥劑投加不穩(wěn)定,藥劑費用較高,改造后碳源改為穩(wěn)定連續(xù)投加,高效沉淀池加藥量較改造前藥劑用量也小幅下降,雖然增加了高效沉淀池動力費用,但直接運行成本仍有小幅下降,約下降了0.06元/(t水)。
針對本項目原有改型BIOLAK生物池冬季水溫較低時出水TN、TP時有波動的問題,分析了各個處理單元的現(xiàn)狀;針對缺氧區(qū)池容不足、“土壩+ 防滲膜”結構形式改造困難、砂濾池堵塞嚴重、廠區(qū)缺少穩(wěn)定的加藥裝置等問題,提出了“缺氧池增加MBBR填料+新建高效沉淀池”的改造方案;鑒于缺氧區(qū)投加MBBR填料時,反硝化面積負荷不易確定,同步進行了現(xiàn)場小試試驗,用試驗結果為后續(xù)設計參數(shù)確定提供了可靠參考,對類似項目設計參數(shù)選取具有借鑒意義。改造后的污水廠經(jīng)過近兩年的實際運行,出水水質可穩(wěn)定達到國家要求排放標準的一級A 標準,說明改造工藝流程和工藝參數(shù)選取較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