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丹
老家把用棕絲作原材料,做成棕繩、蓑衣、棕繃等生活用品的手藝人稱為棕匠。
趙家莊的阿狗十幾歲沒了爹娘,跟著村里一位師傅學(xué)棕匠,走家串戶,一接下活,師徒倆就吃住在主人家里,打棕繩、串蓑衣。
打棕繩是基本功,為了打好基礎(chǔ),阿狗花了整整五年時間。
這活看似簡單,但枯燥乏味,費力勞神,稍不留心,棕繩不是粗了,就是斷了。一整天活干下來,阿狗手臂無力,腰酸背痛。
串蓑衣要過硬的技術(shù)。師父親自出馬,選取最好的棕片鋪成衣服狀,做成毛坯蓑衣,放在桌上,拿出一根長鐵針,穿上棕繩,右手拿針,左手按著須縫處,拇指一捺一捺,鐵針便飛快地鉆過去,針腳緊密勻稱。
阿狗學(xué)串蓑衣也學(xué)了五年。一開始師父只讓阿狗在蓑衣腿上串繩,或者在反面串里子。后來慢慢教他串整件蓑衣。
串蓑衣怕漏,收領(lǐng)口最要緊,這個步驟師父若是不教,就算其他部位會串了,整件蓑衣還是串不好。奇怪的是,每逢串領(lǐng)口,師父都會讓阿狗離開自己的視線,去干其他活。
阿狗也不敢問,他懂得做學(xué)徒除了學(xué)手藝,還得學(xué)手藝人的規(guī)矩。比如吃飯,師父不動筷,阿狗絕對不能先吃。吃菜,阿狗只能搛眼前的,搛碗沿邊的,不能去中間搛。每餐,阿狗得比師父先放下飯碗。
串蓑衣有季節(jié)性,正月到農(nóng)歷四月最忙,大熱天是淡季。沒活時,師父讓阿狗住在自己家,打棕繩,串棕墊,串棕帚等,卻始終不教他串蓑衣領(lǐng)口。
那日,師父有事外出。門外急匆匆闖進一個人,阿狗抬頭一瞧,是村里的阿花婆。
“阿狗,阿狗,你幫我打一條最結(jié)實的棕繩。”阿花婆喘著氣,滿臉通紅,眼角掛著淚花。
“最結(jié)實?”阿狗問,“您干啥用的?”
“你別管,越牢越好,越快越好?!卑⒒ㄆ糯叽俚?,“我急等著用?!?/p>
幾分鐘后,一根棕繩從阿狗手里遞到阿花婆手里,阿花婆塞了錢就沖出門。
阿狗覺得不對勁,就跟了出去。
阿狗跟了一路,最后來到偏僻的村西頭的一棵老槐樹下。只見阿花婆把棕繩往樹枝上一套,打了個結(jié),找了塊石頭,兩腿一站,頭就往繩里鉆……
阿狗見狀,飛奔上前,拿出隨身帶的小刀割斷棕繩,阿花婆跌落在阿狗懷里。
“嗚嗚……”阿花婆哭起來,“讓我去死?!?/p>
“阿花婆,啥事想不開???”阿狗說,“平日里,您安慰別人一套一套的,今日對自己怎么買根繩子一套了事?。俊?/p>
阿花婆被阿狗的話逗笑了,起身捋了捋花白頭發(fā),訴起苦來。阿花婆丈夫早逝,她一個人含辛茹苦養(yǎng)大兩個兒子。沒想到今早為分家之事,兄弟反目,又打又吵的,氣得阿花婆一時想不開要尋短見。
阿狗扶著阿花婆來到村委會,經(jīng)過村里調(diào)解,阿花婆的兩個兒子和和氣氣地分了家。
師父回村后,知曉此事,把阿狗叫到跟前。
“我終于等到你能出師的這一天了?!睅煾腹ζ饋?。阿狗不解,眼里充滿疑惑。
“阿狗,你跟我整整十年了吧?”
阿狗點點頭。
“手藝你學(xué)得不錯了,師父遲遲不教你串蓑衣領(lǐng)口的要領(lǐng),你也出不了師,對不對?”
“我想一輩子侍奉師父?!?/p>
“傻孩子,你總要成家立業(yè)的?!睅煾该蛄艘豢诓?,緩緩說道,“干我們這行人品為先,才能為次。昨日你救了阿花婆,解了她的難,證明你的人品也出師了。”說著,師父豎起了大拇指。
接著,師父親自示范,把串蓑衣領(lǐng)口的要領(lǐng)傳授給了阿狗。
“阿狗,記住,不論走到哪里,咱們吃了主人家的飯,就要處處為主人家著想?!?/p>
阿狗撲通跪下,“咚咚咚”朝師父磕了幾個響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