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遠(yuǎn)望天邊的一抹檸檬黃中的日輪,明白夜即將到來,隨著太陽一點點褪走顏色,換作皎月升? ? ? 上來。
月亮不算有光,卻把烏黑的夜空照得通透,沒有星星的陪襯,月也顯得孤僻。
天上的一番景,似為偌大的城市作幕布!
夜晚來臨,一改白日的熱鬧,換為不同的喧囂,不知是多了一分鬧,還是少了一分熱。
街上也算是人來人往,但也不至于肩撞肩。人們小聲地交談怕不是認(rèn)為驚了月的沉睡。有大手牽小手的父子,也有挽著手臂的夫妻,還有結(jié)伴的朋友,都踩著銀霜前行,披著月色踱步。
夜晚,很休閑愜意,夾著雨露的花兒草兒隨著清涼的微風(fēng)散發(fā)著自身的香氣。也難怪晚上的風(fēng)會有一點點沁人心脾的芳香,誤認(rèn)為是月的香味兒呢!這時,差不多夜店都開門了,亮了招牌,夜宵的味兒也飄出,勾著饑餓的人兒就往店里招呼。
夜中不只有月亮,還有許多白日看不見的“光”。只要出了門,踏了步子,就一定踩得到“夜露”,傍晚的雨濕了大地的外衣,留下一疊疊“亮片”。這亮片中,還印著一個小世界呢,光聚在其中,混合,重疊,襯應(yīng)著的霓虹燈并不同陽光般刺眼,這光,就靜靜躺在你眼瞳中,如水波一般回蕩,散開后又聚回這水洼中。
抬眼望去,高高矮矮的樓,擁擠的餐廳里,星星點點的光,比星星還亮些許,撒在撐起的雨傘上,路過的行人眼里,飛馳的汽車上,隨之波動。天也黑,燈也亮,也互相襯應(yīng)了。
待人流散了,耳邊響起夜的聲音,蟈蟈兒不再擔(dān)驚受怕,蹦著唱著。在草叢中,水滴順著嫩綠的長條草葉來到地面,剛著地,意猶未盡的蟬又吱了幾聲。不時也有翠綠的葉子伴隨著風(fēng)肆意舞動,像兒時瓷盤發(fā)出的沙沙聲,像秋天中麥子互相摩擦?xí)r的聲,也像沙灘被水淘洗的聲………步子著地低沉地一聲響,急匆匆的車子與地面的摩擦聲,一慢一快,不沖突。風(fēng)在耳邊低吟,在和你講遠(yuǎn)方山的秘密,講水流的故事,講夜鶯每晚必唱的歌兒,給你講森林中動物們的行程……
過了許久,路燈也累了,風(fēng)兒也離開了,幕布被撕裂了,月亮躲起來了,夜離開了,去了另一邊,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指導(dǎo)老師:葉李億)
老師點評
本文以獨特的視角,細(xì)膩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夜中畫卷。隨著時間的流逝,作者從視覺、聽覺、嗅覺等多個角度鋪陳出黑夜里細(xì)碎的景致,有聲有色,有動有靜,人與景都彌散在這靜謐美好的夜色之中,使人讀來身心放松。除此之外,年級尚小的作者對用詞已頗為考究,例如“這光,就靜靜躺在你眼瞳”中的“躺”,又如“都踩著銀霜前行,披著月色踱步”的“踩”“披”,皆是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