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吉芬 陳 蘋 李文瑋 岑艷華
1.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藥劑科,廣東佛山 528000;2.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內分泌科,廣東佛山 528000
糖尿病在我國臨床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與之相關的各類并發(fā)癥的防控與治療是臨床重點與熱點,而糖尿病腎病作為本病的常見并發(fā)癥,其對患者的腎臟狀態(tài)造成較大危害[1-2]。而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相關臨床研究顯示,本病患者不僅僅腎臟局部血流狀態(tài)較差,且呈現(xiàn)出微炎癥反應狀態(tài),因此是早期治療過程中的重點防控方面[3-5]。本研究就復方血栓通膠囊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癥反應狀態(tài)的影響進行觀察與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佛山市中醫(yī)院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腎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糖尿病腎病治療組)和觀察組(復方血栓通膠囊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3~70歲,平均(53.5±6.7)歲,糖尿病病程1.8~9.0年,平均(5.3±1.2)年;糖化血紅蛋白水平6.3%~8.7%,平均(7.1±0.6)%。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43~72歲,平均(53.9±6.6)歲,糖尿病病程1.9~ 8.8年,平均(5.5±1.0)年;糖化血紅蛋白水平6.3%~8.8%,平均(7.2±0.5)%。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學委員會審批通過。
診斷標準:在確診糖尿病的基礎上,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 μg/min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當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續(xù)>200 μg/min或常規(guī)檢查尿蛋白陽性(尿蛋白定量>0.5 g/24 h)即診斷為糖尿病腎病[6]。
納入標準:年齡20~75歲;早期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笃谡?;對研究知情同意者。
排除標準:其他病因導致的腎??;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者;合并創(chuàng)傷者;合并感染者。
1.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糖尿病腎病治療,主要為進行血糖控制、飲食控制及改善腎功能。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復方血栓通膠囊(廣東眾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20030017,規(guī)格:0.5 g×20 s)進行治療,每次以復方血栓通膠囊3??诜?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此外,兩組的其他治療均相同。
1.2.2 檢測方法 于治療前及治療1、2、3個月后分別檢測兩組的腎臟各級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及血清微炎癥指標。其中腎臟血流指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檢查,檢查指標為腎主動脈、腎間動脈及葉間動脈收縮期血流峰值速度(Vs)、舒張末期血流速度(Vd)及阻力指數(shù)(RI);另于上述時間采集兩組的空腹靜脈血,以醫(yī)用離心機進行離心,取血清進行微炎癥指標的檢測,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試劑盒進行定量檢測。將兩組上述時間的檢查與檢測結果分別統(tǒng)計比較。
應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的腎主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 1、2、3個月后兩組上述方面均持續(xù)改善,觀察組的腎主動脈Vs及Vd顯著高于對照組,RI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主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主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Vs(cm/s) Vd(cm/s) RI對照組(n=50) 治療前 67.67±5.31 21.02±2.21 0.70±0.07治療1個月后 69.10±5.56 21.78±2.30* 0.68±0.06治療2個月后 71.56±5.78* 22.53±2.51* 0.67±0.06*治療3個月后 72.23±6.10* 22.76±2.63* 0.65±0.05*F值 6.972 5.316 5.936 P值 0.000 0.002 0.000觀察組(n=50) 治療前 67.59±5.26 20.98±2.23 0.69±0.06治療1個月后 71.50±5.73* 22.99±2.53* 0.65±0.06*治療2個月后 73.69±6.13* 23.60±2.63* 0.63±0.05*治療3個月后 75.50±6.37* 25.25±2.75* 0.62±0.03*F值 16.725 24.072 18.082 P值 0.000 0.000 0.000 t組間治療前比較值 0.075 0.090 0.766 P組間治療前比較值 0.469 0.464 0.222 t組間治療1個月后比較值 2.125 2.502 2.500 P組間治療1個月后比較值 0.018 0.006 0.007 t組間治療2個月后比較值 1.787 2.081 3.621 P組間治療2個月后比較值 0.038 0.020 0.000 t組間治療3個月后比較值 2.621 4.627 3.638 P組間治療3個月后比較值 0.005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的腎間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3個月后兩組上述方面均持續(xù)改善,觀察組的腎間動脈Vs及Vd顯著高于對照組,RI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間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間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Vs(cm/s) Vd(cm/s) RI對照組(n=50) 治療前 50.21±3.10 15.53±1.78 0.69±0.06治療1個月后 50.56±3.27 15.97±1.86 0.68±0.05治療2個月后 51.32±3.51* 16.22±1.96* 0.67±0.05*治療3個月后 52.51±3.70* 17.89±2.23* 0.65±0.03*F值 4.477 13.790 6.140 P值 0.005 0.000 0.000觀察組(n=50) 治療前 50.37±3.06 15.62±1.69 0.68±0.05治療1個月后 52.39±3.56* 17.20±2.16* 0.63±0.05*治療2個月后 53.78±3.76* 18.35±2.32* 0.62±0.03*治療3個月后 55.25±3.97* 20.96±2.39* 0.60±0.02*F值 16.622 54.377 36.772 P值 0.000 0.000 0.000 t組間治療前比較值 0.259 0.259 0.905 P組間治療前比較值 0.397 0.397 0.183 t組間治療1個月后比較值 2.676 3.051 5.000 P組間治療1個月后比較值 0.004 0.001 0.000 t組間治療2個月后比較值 3.381 4.959 6.063 P組間治療2個月后比較值 0.000 0.000 0.000 t組間治療3個月后比較值 3.570 6.641 9.805 P組間治療3個月后比較值 0.000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的腎葉間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 1、2、3個月后兩組上述方面均持續(xù)改善,觀察組的腎葉間動脈Vs及Vd顯著高于對照組,RI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葉間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腎葉間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Vs(cm/s) Vd(cm/s) RI對照組(n=50) 治療前 30.21±2.20 11.10±1.33 0.67±0.06治療1個月后 31.35±2.39* 11.37±1.36 0.66±0.05治療2個月后 32.39±2.61* 12.02±1.39* 0.63±0.04*治療3個月后 33.39±2.80* 12.56±1.38* 0.60±0.03*F值 14.817 11.583 23.256 P值 0.000 0.000 0.000觀察組(n=50) 治療前 30.09±2.16 11.03±1.36 0.66±0.05治療1個月后 33.03±2.56* 12.25±1.50* 0.61±0.05*治療2個月后 35.25±3.03* 13.36±1.56* 0.58±0.03*治療3個月后 35.71±3.12* 15.02±1.61* 0.57±0.02*F值 43.790 63.008 51.852 P值 0.000 0.000 0.000 t組間治療前比較值 0.275 0.260 0.905 P組間治療前比較值 0.391 0.397 0.183 t組間治療1個月后比較值 3.391 3.073 5.000 P組間治療1個月后比較值 0.000 0.001 0.000 t組間治療2個月后比較值 5.056 4.534 7.071 P組間治療2個月后比較值 0.000 0.000 0.000 t組間治療3個月后比較值 3.913 8.203 5.883 P組間治療3個月后比較值 0.000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的血清微炎癥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3個月后兩組上述方面均持續(xù)改善,觀察組的血清微炎癥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微炎性指標比較()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微炎性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TNF-α(ng/ml) hs-CRP(mg/L)對照組(n=50) 治療前 2.21±0.23 6.17±0.68治療1個月后 2.03±0.20* 5.99±0.63治療2個月后 1.86±0.17* 5.23±0.57*治療3個月后 1.33±0.13* 4.96±0.52*F值 174.862 46.880 P值 0.000 0.000觀察組(n=50) 治療前 2.17±0.25 6.21±0.70治療1個月后 1.80±0.16* 5.31±0.57*治療2個月后 1.50±0.13* 4.60±0.53*治療3個月后 1.12±0.11* 3.72±0.50*F值 339.468 166.057 P值 0.000 0.000 t組間治療前比較值 0.832 0.289 P組間治療前比較值 0.203 0.386 t組間治療1個月后比較值 6.349 5.659 P組間治療1個月后比較值 0.000 0.000 t組間治療2個月后比較值 11.895 5.723 P組間治療2個月后比較值 0.000 0.000 t組間治療3個月后比較值 8.719 12.155 P組間治療3個月后比較值 0.000 0.000
糖尿病腎病作為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患者的腎臟狀態(tài)較差,且腎臟血流是表現(xiàn)較為突出的一個方面[7],與糖尿病對腎臟血管狀態(tài)造成的損傷有關,且腎臟各級動脈的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均相對較差,表現(xiàn)為腎主動脈、腎間動脈及葉間動脈Vs及Vd的異常降低及RI的異常升高[8-10],且有研究認為上述血流指標的波動幅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對于本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上述腎動脈血流指標的改善幅度是療效評估的重要方面之一[11-12]。另外,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微炎癥狀態(tài)也相對突出,表現(xiàn)為血清TNF-α及hs-CRP等指標的升高,且其炎癥損傷也是對腎臟血管功能狀態(tài)影響較大的方面,因此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上述血清炎癥指標的調控也是重點方面之一[13-15]。臨床中采用中成藥復方血栓通膠囊對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治療效果可見,多認為其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16-17],但是本類患者的全面影響,包括對局部血流及微炎癥反應狀態(tài)的細致全面影響研究不足。
本研究就復方血栓通膠囊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癥反應狀態(tài)的影響進行探究與觀察,結果顯示,復方血栓通膠囊治療的效果相對較好,表現(xiàn)為治療1、2、3個月后腎臟各級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Vs、Vd及RI)及血清微炎癥指標(TNF-α、hs-CRP及IL-1β)改善幅度均更大,因此肯定了復方血栓通膠囊對本類患者局部血供與炎性應激狀態(tài)的改善與控制效果,這可能與復方血栓通膠囊對于患者的血管受損狀態(tài)進行了積極有效的修復有關[18],同時,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于局部循環(huán)的改善,對于腎臟局部血流的改善作用即相對突出,且其對損傷修復的過程中有效控制了與之相關的炎癥指標[19-20],因此相關指標的表達水平隨之降低。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復方血栓通膠囊可顯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性反應狀態(tài),在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