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疾病,一些患者腿部會露出“青筋”,但有的病人腿部沒有明顯的曲張血管,只是站或走的時間較長時,腿就有酸、脹、沉的感覺。腿部瘙癢甚至皮膚潰爛,也是下肢靜脈曲張的常見表現。
60歲的王女士是名退休中學老師,近一年老感覺腿癢,還發(fā)沉,涂抹了潤膚霜也不能緩解。近日,王老師去醫(yī)院皮膚科檢查后,醫(yī)生建議去血管外科就診,最終確診為靜脈曲張?!拔乙呀浻邢轮o脈曲張多年,一直沒有重視,也沒把皮膚瘙癢和靜脈曲張聯(lián)系起來。”王女士說。
下肢靜脈曲張在發(fā)病初期往往伴有小腿皮膚瘙癢、腿部酸痛、腫脹、疲勞、有沉重感等一些癥狀,但一般情況下都會被忽略。這是因為下肢靜脈曲張導致腿部靜脈血液淤積,淤積的靜脈血含氧低、營養(yǎng)成分少,使得下肢皮膚出現營養(yǎng)障礙和色素沉著等,主要表現為瘙癢和膚色變暗,一旦抓破就會引起潰瘍等問題。
季節(jié)轉變時,這種靜脈曲張導致的腿癢尤為突出。因為季節(jié)交替時,腿部表皮血管也會有變化,更多的靜脈血淤積在腿部。若有長時間小腿皮膚瘙癢、脫屑、皮膚發(fā)青、疼痛等癥狀,要提防是下肢靜脈血回流不暢造成,建議做下肢靜脈超聲檢查。
一般來說,常年久坐或久站的人更容易發(fā)生靜脈曲張,這是因為遠端靜脈血容易積壓,對靜脈的張力有沖擊作用。血液要回到心臟,除了依靠心臟收縮,還要依靠小腿肌肉把血液“泵回去”,而常年久站或久坐的人,其下肢肌肉“泵”的功能沒有充分發(fā)揮,容易引起血流淤積,靜脈壓增高導致靜脈曲張。
平時適當進行走路、游泳、腳踏車等較緩和的運動,除能改善循環(huán)外,還能降低新的靜脈曲張發(fā)生的速率。此外,要控制體重,女性少穿高跟鞋。
如果工作需長時間站立時,可維持踮腳尖動作3秒,重復3次,收縮擠壓雙側小腿后部肌肉,增加血液回流。
患者坐時腳下墊個凳子,睡時腳下墊個枕頭,以緩解酸脹。但不要太高,以免影響睡眠。
(摘自《銀川晚報》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