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麗
關鍵詞:女子標槍;技術特征; ?訓練理念
本研究就近年來國內女子標槍運動員與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的差距,對國際先進的女子標槍訓練觀念、訓練質量等突出方面加以闡述,總結國內運動員的技術特征,并對國家優(yōu)秀運動員的訓練特點進行歸納。以求為教練員與運動員提供一定理論與實踐依據。本研究主要因素包括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左腳著地瞬間左膝角、軀干后傾角、單腿支撐時 ?間以及雙腿支撐時間,這些因素對 運動成績的影響也最大。
一、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技術特征分析
標槍作為速度力量性項目,如何在較短時間內使標槍從相對靜止狀態(tài)加速到30~35米/秒,就需要在良好身體素質基礎上以最佳技術將腿部、軀干以及上肢動作的節(jié)奏、連接時機協同起來,才能較好完成擲標槍動作、取得理想效果。
(一)出手速度分析
出手速度是運動員出手瞬間標槍質心速度,是影響成績的最重要因素,運動員通過一定技術動作將速度能量傳遞至器械,出手速度與運動成績呈線性相關關系,通過有效技術動作提高出手速度是有效提高成績的有效途徑。但在出手速度較高情況下成績并不與出手速度呈正比,一些運動員出手速度要高于優(yōu)秀運動員但最終成績卻不理想。出手速度是決定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分析時需要考慮影響投擲成績的其他因素,綜合分析。出手速度70%~80%由最后用力階段產生,由于標槍特殊結構原理,出手速度增加會帶來成績提高,但運動員力量增長并不能保證成績增長。因此在最后用力階段除了運動員身體素質之外,更為重要是其技術動作合理性,這主要包括運動員對標槍的作用距離、支撐腿動作、肌肉協調等因素,運動員要產生較大作用距離,軀干后傾是一個重要因素。
(二)出手角度分析
出手角度是標槍初速度方向與水平面之間夾角, 一般女子標槍理想投擲角為30~35度。但近幾年數據顯示明顯超出這一范圍,60米以上運動員出手速度平均為37度,60米以下運動員出手速度均值為40.8度。整體上看不論是我國運動員還是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其出手角度都呈偏高現象。訓練實踐中運動員出手過高原因主要是因為在最后用力階段持槍手臂明顯低于肩部,引槍發(fā)力時由下至上,槍尾過低而槍尖過高最后導致出手角度偏高。訓練中應著重強調運動員在最后階段持槍臂的動作,防止手臂過低,降低出手角度并有效減少傷病。
(三)沖量步與制動步步長分析
經過水平助跑階段后即進入交叉步階段,交叉步階段運動員進行引槍同時將身體由正對投擲方向變?yōu)閭葘ν稊S方向,這一過程運動員要持續(xù)加速并將這一階段獲得動量延續(xù)到最后用力階段,而從交叉步階段將動量傳遞至到最后用力階段對交叉步最后一步(制動步)要求較高,交叉步即非周期助跑階段的倒數第二步稱之為沖量步。沖量步步長在生物力學中是影響標槍運動成績的重要因素,考慮到這一步在整個助跑過程中重要性將這一步稱之為沖量步,將交叉步倒數第二步統(tǒng)一稱為沖量步。世界優(yōu)秀女子標槍運動員最后一步步長即制動步步長平均值約為1.35~1.80米,沖量步步長為1.60~1.90米。 我國運動員在這一方面表現明顯低于世界水平,而且與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相反,我國女子標槍運動員制動步步長反而大于沖量步步長。
(四)左膝角度分析
制動是投擲運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一個穩(wěn)定左側支撐會造成助跑與交叉步跑階段獲得能量損失30%~80%。這就要求左腿著地時做到膝關節(jié)呈一直線,剛勁有力,形成高效制動支撐動作,為運動鏈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基礎。實際中運動員很難做到 膝關節(jié)完全伸直,一般運動員左膝角應在160度以上。
二、國家標槍隊優(yōu)秀運動員訓練
特點分析
(一)標槍“線性”與“旋轉”技術
單純“線性”投擲技術無法完全發(fā)揮運動員潛能,“旋轉”技術是更好選擇。標槍中的“旋轉”不同于鐵餅、鏈球以及旋轉推鉛球中整個身體旋轉,它主要包括兩個關節(jié)部分:髖關節(jié)與肩關節(jié)。髖關節(jié)旋轉是一種水平面旋轉動作。外教在訓練中主要強調最后一步右腳著地動作,著地瞬間右腳要領先于上體軀干形成“超越”,右腳著地應穩(wěn)固有力,使臀部肌群與大腿后群肌承受一定負荷作用,而不能形成“軟支撐”,著地角與地面成45度左右方向,過大或過小都不利于髖關節(jié)轉動。右腳著地后,右腳與膝關節(jié)從45度角逆時針水平向前旋轉至0度角,右腳跟領先于右膝和右髖快速外旋,最后由右腿沿髖和胸創(chuàng)造向上的力矩,上肢軀干留在后面。
(二)注重肩關節(jié)小力量及深層肌肉力量練習
肩關節(jié)對于標槍運動員作用不言而喻。引槍時肩關節(jié)外展由肩袖(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肌腱組成),三角肌前端,菱形肌和斜方肌共同完成。在最后用力階段,隨轉髖動作的完成,肩關節(jié)水平屈?。ㄐ丶『颓叭羌。┡c前鋸肌協同配合,通過外旋動作使肩胛骨向前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使肩關節(jié)產生巨大張力為標槍加速提供動量。因此有效發(fā)展肩胛骨區(qū)域的肌肉,對于抵消來自水平方向的肩關節(jié)屈?。ㄐ卮蠹『腿羌∏岸耍├ΓA防損傷以及增加標槍出手速度有巨大作用。
(三)培養(yǎng)正確最后用力順序
我國運動員軀干傾角明顯較國外選手低,60米以上隊員表現較其他運動員好,但與國外選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運動員發(fā)力過早問題較嚴重,運動員未等下肢力量傳遞至上肢即早早出手。訓練中采取輕器械技術手段糾正運動員發(fā)力順序,例如投球、推實心球等。這些練習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運動員自下而上發(fā)力順序,而不是要求運動員單純用手臂“發(fā)狠”。
運動員沖量步右腳著地出現過于“主動”現象,著地前為尋求主動著地動作而出現右腳著地時主動尋求著地,使原本不理想交叉步進一步縮小。運動員在這一步主動著地還會出現上肢前傾以維持平衡動作,進一步導致上肢過早發(fā)力。此外右腳主動用力過多使左腳無法獲得充分時間完成對右腳超越,右腳著地后左腳仍滯后于右腳,從而導致單腳支撐時間增加,這必然會造成能量轉換效率降低,影響助跑利用率。正確做法是在沖量步階段,在左腳離地瞬間至右腿著地瞬間,通過“低、平、快”騰空時間段使右腳在這一時間段“被動”等待落地,左腳積極前邁,使右腳著地前左腳即以完成對右腳的超越,而后右腳在著地瞬間以最快速度轉髖發(fā)力。這樣既保證了較大的沖量步,使得運動員有足夠時間實現助跑與最后用力的轉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肢前傾過早發(fā)力現象出現。
參考文獻:
[1]王立冬. 我國優(yōu)秀女子標槍運動員技術的運動學評價與診斷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8.
[2]馬恩達.對中國女子標槍運動員投擲技術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6):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