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一屆湖北省園林博覽會荊州園景觀設計研究"/>
劉濤,方正
(荊州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兩岸,江漢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五大區(qū)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長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鄂中南中心城市。素有文化之邦、魚米之鄉(xiāng)的美譽。
荊州展園選址位于園博園南部區(qū)域,主方向面向園博園主展館,背靠大冶湖濕地。[1]荊州園東南向長62m,西北向?qū)?5m,呈長方形狀,與西側(cè)荊門園以及東側(cè)仙桃園各有10m寬綠化隔離帶。地勢上呈西北高,東南低形態(tài),高差約為3m,總面積3580㎡。
作為城市參展方,湖北省舉辦的首屆園林博覽會,如何避免雷同,又如何超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見圖1)。
荊州是楚文化的發(fā)展中心,文化底蘊深厚,楚國在此建都達411年之久。楚人崇鳳,尊其為圖騰,在各類文獻和已出土楚墓的各類文物中,鳳繡、鳳像和鳳雕不勝枚舉,較為聞名的有“虎座鳳架鼓”、“金鳳蓮花豆”、“鳳龍虎繡羅禪衣”等。其次,以鳳文化為內(nèi)涵的文學藝術、建筑裝飾、生活用品、服飾紋樣、烹飪飲食和民俗活動等,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方方面面,荊州的城標也是金鳳朝陽。
圖1 設計創(chuàng)意圖
最后,通過對荊州地域文化的深刻解讀,荊州展園借助黃石園博會的展示平臺,對鳳文化加以濃縮和提煉,貫穿“吉祥、圓滿、和諧”的鳳文化精髓,以此作為設計理念和核心展示內(nèi)容,通過對水系、地形、建筑、園林小品、植物等元素進行組合,營造富有濃郁鳳文化特色的景觀空間。將荊州地域文化融于園林景觀之中,使其既能體現(xiàn)厚重而又深刻的鳳文化內(nèi)涵,又充滿施法自然、自成一體的綠色觀賞空間。
荊州園采用的是開放式布局,融會平原水鄉(xiāng)特質(zhì),濃縮千年荊楚文脈。以鳳凰池為中心,將鳳凰臺及鳳凰主題雕塑作為主景,搭配鳳儀亭、百鳥朝鳳景廊等景觀,理水成園,小筑成景,雕塑成趣,花草樹木為華。小橋流水,奇石悠然,情景交融,寓意深邃,展示荊楚大地之精神,人水和諧之共生。
通過運用“障景”“框景”“透景”等手法,在有限的場地內(nèi),形成自然和諧、主題突出的水鄉(xiāng)風貌(見圖2)。
由于東北方向為整個園區(qū)的一級園路,設計上充分尊重和利用這一特性,因形就勢,將鳳凰臺設置在高處,作為園區(qū)西北部分制高點。利用水系的形態(tài),改造園內(nèi)地形,形成環(huán)抱形勢,平地坡地結(jié)合,水石結(jié)合,臺坡結(jié)合,通過臺階、坡道消化高差。植物配置依勢而種,重點突出鳳凰臺,整體自然而富有特色。
圖2 總平面圖
圖3 雙鳳抱鼓景門效果圖
園中水池的布局與整個空間尺度相適應,水面以聚為主,水系從鳳凰臺源起,通過先在建筑立面上形成壁泉景觀,而后隨著地形高差的變化,巧妙的設計了3.6m長滾珠式水坡相接,再經(jīng)過兩級跌水,匯入大水面(鳳凰池)內(nèi)。水系隨地勢形成各種形態(tài)的流動水體景觀,貫穿全園。池中最窄處設水中汀步,舒展蜿蜒于水面之上。
池岸蜿蜒,錯落有致,駁岸采用黃蠟石堆砌,或疊為石磯,上面間植灌木,斜出松枝若干,表現(xiàn)了一派野趣,或用松木樁,間植水生植物,表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的祥和、安然。
作為全園的制高點,也是俯瞰全園的最佳觀景臺。它為楚式磚臺,磚臺自然融入升起的臺地,形成高地筑臺的意境,面積約162.64㎡,高4.74m(建筑檐口至自然地坪高度),鳳凰臺頂中間為火鳳凰主景雕塑[2]。
設于鳳凰臺右前方,臨鳳凰池畔。為傳統(tǒng)六角亭,深灰色屋頂,朱紅色立柱,翼角設飛鳳造型裝飾,亭內(nèi)設古箏。鳳儀亭占地面積:21.8㎡,高3.6m(建筑檐口至地面高度)。
位于鳳凰臺左前方,占地面積65㎡。景廊創(chuàng)意來源于彩繪鳳鳥木雕漆座屏。景廊圖案以鳳鳥為中心,以透雕和浮雕相結(jié)合的手法構(gòu)圖,采用3mm厚鋼板切割百鳥朝鳳圖案,楚國紅氟碳漆飾面。
設置在園區(qū)中軸線制高點——鳳凰臺之上,火鳳凰凌空俯視全園,一覽無余展示荊楚文明之魂,高度約6.5m。
作為主入口的形象標志,與兩邊綠化充分結(jié)合,色彩以深紅色為主,少量大紅、白、黃勾勒主要線條。旨在表達荊州人熱情好客,喜迎八方來客(見圖3)。
為全園吉祥文化點題石雕,取如意象征和平、吉祥之意,同時也是全園視覺的前景。
為展園次入口的框景,門內(nèi)置長江璞玉—鳳凰石,寓意鳳凰高歌起舞、祥瑞和美之景象。
園林植物是園林設計中的重要元素,植物是園林藝術中最不可缺的素材之一,園中綠化面積約為1983㎡,種植喬灌木384株(不含地被植物)[3]。荊州園植物配置遵循以下原則:
①四級兼顧、主題突出,以秋色葉、觀果類、花木類植物來點題;
②景以境出、營造意境;
③層次豐富、空間感強;
④點綴山石、豐富景觀。
考慮到開園時間、楚人尚紅的喜好及宣傳荊州的市樹市花等因素,規(guī)劃通過不同的植物景觀來反映展園的各種文化意境[4]。
目前,荊州園已對游客開放,好評良多。陽春三月,鳳凰吉祥園桃李爭春、紫荊怒放;仲夏時節(jié),鳳凰池畔合歡盛開、紫薇成錦、碧水清蓮;秋風起時,梧桐棲鳳、楓葉燦若紅霞、丹桂飄香;寒冬臘月,臘梅綻放、暗香浮動、松樹長青。展園在植物配置上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思想,與空間環(huán)境相互配合,疏密得當,層次豐富,色彩多樣,勾勒出一幅恬淡雅致、猶如水墨渲染的山水植物群落美景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