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甲一, 陳建光,孫紅濤,姜治業(yè)
(1.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總院,河南 鄭州 450052;2.河南省有色金屬深部找礦勘查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河南 鄭州 450000;3.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chǎn)局第二地質大隊,河南 鄭州 450000,4.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chǎn)局第六地質大隊,河南 鄭州 450000)
本區(qū)位于華北地臺南緣,馬超營大斷裂橫貫全區(qū),依據(jù)馬超營斷裂南北地質體的差異,該礦區(qū)劃分為兩個Ⅱ級構造單位[1-2],斷裂北邊為華熊臺隆,斷裂南面屬洛南—欒川臺緣褶皺帶。華熊臺隆在區(qū)內又可劃分為兩個Ⅲ級構造單元,即潭頭—大章和外方山斷壟南部邊緣。礦區(qū)大地構造位置處于華熊臺隆外方山隆斷區(qū)[3],地質簡圖見圖1。
區(qū)內發(fā)育2 條北西向、北東向構造。區(qū)內裂隙與構造方向一致,主要為北西向及北東向,一般長數(shù)十米,裂隙內見高嶺土化及絹云母化。北西向斷裂區(qū)域上廣泛發(fā)育,走向北西—南東,傾向南西,多期活動特征明顯,早期韌性變形形成片理化帶,晚期自南向北脆性逆沖推覆,沿斷裂帶形成構造角礫巖、碎裂巖、碎粉巖等。巖石硅化、鉀化及其他蝕變強烈。其相互平行的次級斷裂主要表現(xiàn)為逆斷層特征,規(guī)模相對較小,破碎寬度不等。本組斷裂對金等多金屬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4]。北西向斷裂控制了本區(qū)所有礦床(點)的產(chǎn)出與分布位置,為本區(qū)重要的控礦、導礦構造。
區(qū)內巖漿活動較強烈,侵入巖按侵入時代分屬熊耳期、華力西期和燕山期。熊耳期侵入巖主要巖性有石英輝石二長閃長巖、石英斑巖和次流紋巖;華力西期侵入巖為細粒正長巖和正長斑巖脈;燕山期侵入巖有合峪斑巖狀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巖體,巖脈的巖性為花崗巖脈和正長巖脈。
圖1 嵩縣南部地質簡圖
礦區(qū)出露地層簡單,出露的主要地層:中元古界熊耳群馬家河組、第四系。馬家河組(Pt2xm) 大面積出露于礦區(qū),地層總體傾向北西320~345°,傾角50~60°。主要有中基性火山巖組成,主要巖性為安山巖,其次為玄武質安山巖、輝石安山巖夾流紋斑巖、球粒流紋斑巖及薄層英安巖,局部夾灰綠色玄武安山巖。安山巖呈灰色、灰綠色,紅褐色,隱晶質結構、變余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斜長石、輝石、角閃石等。
區(qū)內斷裂構造發(fā)育。一組為北西向,另一組為北東向。北西向斷裂在區(qū)域上廣泛發(fā)育,走向北西—南東,傾向南西,顯示兩期活動的跡象:早期韌性變形形成了片理化帶,晚期自南向北脆性逆沖推覆。沿斷裂帶可見碎裂巖、碎粉巖、碎糜巖等,巖石硅化、鉀化及其他蝕變強烈。北西向斷裂控制了本區(qū)所有礦床(點)的產(chǎn)出與分布位置,為本區(qū)重要的控礦、導礦構造,且本組斷裂對金等多金屬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4]。
礦區(qū)巖漿活動較強烈,花崗巖脈主要侵入于熊耳群焦園組及合峪巖體內部[5],其出露長度為0.5~3km,寬10~20m。正長巖脈在礦區(qū)內見有三處:分別位于礦區(qū)北部1 條,礦區(qū)中部2 條,屬堿性深成侵入巖脈。脈巖的巖性為正長巖,呈肉紅色、淺紅色,具等粒狀(似)斑狀結構。
燕山期花崗巖與鉬、鉛、鋅、金、銀等金屬礦及螢石礦成礦關系最為密切。成脈狀產(chǎn)出的花崗斑巖、細晶花崗巖等[6]。
2.2.1 偉晶巖脈特征
偉晶巖脈呈脈狀、似層狀分布,礦區(qū)可見三條偉晶巖脈。礦區(qū)北部偉晶巖脈,長約70m,寬約20m;中部偉晶巖脈長約150m,寬約50m;南部含礦偉晶巖脈長約50m,寬約28m。
2.2.2 偉晶巖脈結構、構造特征
偉晶巖脈呈肉紅色、淺紅色,按主要礦物鉀長石的結晶程度可分為全晶質自形結構、半自形結構、他形粒狀結構。按結晶大小可分為細粒結構、中粒結構、粗?!獋ゾЫY構,偉晶巖脈內部呈塊狀構造。
區(qū)內中部出露四條正長巖脈,鉀長石礦體賦存于正長巖脈內,與正長巖脈沒有明顯的界面。根據(jù)化驗分析結果滿足工業(yè)指標時圈定為鉀長石礦體,共圈出4 個鉀長石礦體,分別為Ⅰ號、Ⅱ號、Ⅲ號以及Ⅳ號礦體(表1、圖2)。
表1 嵩縣某鉀長石礦礦體特征一覽表
圖2 礦區(qū)地質簡圖
3.2.1 礦石結構構造
礦石結構:按礦石中主要礦物鉀長石的結晶程度劃分,可分為全晶質自形結構、半自形結構、他形粒狀結構。按結晶大小劃分,可分為細粒結構、中粒結構、粗?!獋ゾЫY構,礦石構造為塊狀構造。
3.2.2 礦石礦物組成
礦石礦物以鉀長石、鈉長石為主,含量87%~93%;其次為石英、磁鐵礦、赤褐鐵礦、云母、重晶石等(表2)。礦石中主要有用組分為鉀長石、鈉長石,有害組分為鐵的氧化礦物及鐵的硫化礦物等。
表2 礦石中主要礦物的相對含量 (單位:%)
鉀長石呈肉紅色、紅褐色、玻璃質光澤,解理中等,大部分顆粒結晶粗大,粒度(1.7×6~15×17)mm 之間,少部分顆粒較小,粒度((0.3~1.1)×3)mm 之間,細顆粒鉀長石呈填隙狀分布于粗大的顆粒間。鉀長石切面上較混濁,具明顯的泥化現(xiàn)象,鉀長石具條紋構造,部分顆粒具有簡單雙晶[5](圖3a、b)。
石英呈粒狀,大小為((0.08~0.6)×1.2)mm之間,顆粒間接觸界線彎曲,呈填隙狀不均勻分布,部分石英間包裹鐵礦物(圖3c、d)
氧化鐵礦物包括磁鐵礦、赤鐵礦和褐鐵礦等礦物,是礦石中主要的有害礦物之一。其中赤鐵礦和褐鐵礦是磁鐵礦和黃鐵礦等礦物氧化的產(chǎn)物(圖3e~h)。氧化鐵礦物主要呈浸染狀分布,可見赤鐵礦交代磁鐵礦,多為他形粒狀,分粗細兩群。粗粒鐵礦物與脈石礦物平直接觸,細粒鐵礦物多被脈石礦物包裹或與脈石礦物連體,不利于其單體解離[6]。黃鐵礦主要呈浸染狀分布,多為他形粒狀,粒度較粗,多已經(jīng)單體解離。礦石中部分鐵礦物粒度極細,被脈石礦物包裹,難以單體解離,這是該礦難選的主要原因之一。
3.2.3 礦石化學成分
區(qū)內鉀長石礦的主要化學成分:K2O、Na2O、Al2O3、Fe2O3、TiO2等。全礦床中K2O+Na2O 含量11.13%~17.36%,平均15.76%,變化系數(shù)為7.86%,變化較小;K2O 與Na2O 比值平均為3.08。Al2O3含量14.07%~19.12%,平均品位18.11%,品位變化較小,礦石中有害成分Fe2O3含量0.38%~0.53%,平均0.46%,品位變化不大(表3)。
通 過 組 合 分 析 礦 石 中SiO2含 量52.16%~64.34%,CaO含量0.19%~4.01%,MgO含量0.01%~0.90%,Mo含量0.000~0.016%,TiO2含量0.18%~0.62%,礦石中其他組分含量未能達到共伴生要求。
區(qū)內鉀長石礦主要有用化學成分:K2O+Na2O 11.13%~17.36%, 平 均15.76%; K2O 與Na2O比值平均為3.08;礦石中有害成分Fe2O3含量0.38%~0.53%,平均0.46%。根據(jù)鉀長石礦最新勘查規(guī)范(DZ/T 報批版),礦區(qū)鉀長石礦均滿足礦床工業(yè)品位要求,部分塊段鉀長石精礦的品質達到優(yōu)等品及一等品。K2O+Na2O 含量≥11%時可以作為陶瓷、玻璃等用途,此外還可作制玻璃的助熔劑等。部分塊段Fe2O3含量較高,但經(jīng)除鐵試驗后可被利用[8]。
圖3 礦物鏡下鑒定及背散射圖像
鉀長石礦體賦存于正長巖脈中,礦體圍巖主要為正長巖、安山巖,礦體與安山巖界線明顯,可用肉眼區(qū)分,與正長巖界線不明顯,依化學分析結果圈定。礦體頂?shù)装鍑鷰r主要為正長巖,安山巖與礦體接觸面偶有不規(guī)則鋸齒狀[9]。
礦體圍巖主要礦化蝕變:鉀化、硅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等,金屬礦化主要為黃鐵礦化以及褐鐵礦化。
礦床成因類型屬巖漿熱液結晶分異偉晶巖型,主成礦時代屬華力西期。
表3 某礦段礦石化驗分析結果
本區(qū)礦石中部分塊段鐵含量較高,超出陶瓷<0.2%或<0.5%要求。通過采取了200kg 的原礦石進行相關除鐵增白試驗,經(jīng)除鐵試驗效果較好,礦石中鐵可達0.22%~0.49%,可以滿足陶瓷鉀長石相關要求[12]。對Fe2O3含量1.12%的原礦樣品[7],采用高梯度磁選—非磁性物脫泥的簡單工藝,可獲得產(chǎn)率83.56%,F(xiàn)e2O3含量0.49%的鉀長石精礦產(chǎn)品;對鐵含量高(Fe2O32.57%)的樣品采用超導磁選—非磁性物脫泥(+10μm)工藝,可獲得產(chǎn)率30.93%,F(xiàn)e2O30.22%的鉀長石精礦。
本次工作估算了礦區(qū)長石礦石資源量368 萬t,為一中型長石礦床。礦床水文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條件總體屬于簡單類型。礦區(qū)水文地質條件簡單,附近無污染,地表水、地下水水質基本良好;區(qū)域內地殼穩(wěn)定,礦石、廢石中無有害組分,礦區(qū)地質環(huán)境質量良好,未來礦山開采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
(1)區(qū)內分布有三條偉晶巖脈,鉀長石礦體賦存于偉晶巖脈內,且嚴格受控于北東向張性斷裂帶中,本次共圈出4 條鉀長石礦體。
(2)鉀長石礦石質量較好,K2O+Na2O 11.13%~17.36%,平均15.76%,Al2O314.05%~19.07%,平均18.11%,K2O 與Na2O 比值平均達到3.08。
(3)礦體規(guī)模較大,開采技術條件良好,外部建設條件優(yōu)越,經(jīng)初步經(jīng)濟意義評價,該礦山開發(fā)利用前景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