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絲
《紐約時報》前兩年的一篇專欄帶紅了一個詞“斜杠人生”,意指一個人擁有多重身份,不滿足固定一個職業(yè)。比如鮑勃·迪倫,可以寫成“創(chuàng)作歌手/詩人/藝術(shù)家/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其實我認為把“斜杠”說成跨界,會更好理解。
對于具有卓越創(chuàng)造力的天才,跨界是一種最先鋒的自我展示方式。
達·芬奇大概是人類歷史上跨界最廣,也最成功的“斜杠青年”,不僅畫出了《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這樣的傳世巨作,他還玩雕塑雕刻,搞機械設(shè)計,甚至在16世紀就設(shè)計出具有現(xiàn)代理念的沖水廁所,同時精通數(shù)學(xué)、密碼學(xué)、物理學(xué)、天文學(xué)。他留下來的《哈默手稿》,至今有幸讀過的不超過五人,已被比爾·蓋茨收歸囊中。
相比起來,普通人跨界則可能是想要滿足對于意義的追求。
不久前,一個在夜市代客貼膜的小攤老板,因為老婆生孩子,來不及收攤就匆忙趕去醫(yī)院。代為看攤的城管見有顧客上門,便小試牛刀,過了一把跨界的癮,貼了一晚上手機膜,做成好幾筆生意。
加拿大哲學(xué)家查爾斯·泰勒說,人若是處在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內(nèi),為了尋求意義,會引導(dǎo)激發(fā)自己的潛力,于內(nèi)在框架里尋求超越。有人是用愛情,有人是用音樂,有人仰望星空,以跨界的方式實現(xiàn)自我,也是一種良性的自虐。
當今生活節(jié)奏加快,社會門檻提高,也促使人們?nèi)ヘS富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跨界帶來的不同體驗,可提升自身的生命感覺和職業(yè)感覺。
我有一個做律師的熟人,陪朋友去看房,旁邊的看房者見她身穿職業(yè)套裝,拎著公文包,誤認為她是樓盤銷售人員,過來向她咨詢。她也坦然受之,最后成功推銷出去一套房,賺了一小筆傭金。對于那些性格開放、愿意嘗試新鮮事物的人,跨界探索也意味著更容易得到回報。但有時候,跨界并不需要宏大的理由。
我曾看到有人,她與家人一起去逛超市,家人到停車場停車,她走到門口等候。百無聊賴中,她看到門口旁邊的小桌上放了一把測溫槍,就好奇地拿起來給自己測了一下體溫。這時正好有顧客進來,見她手里拿著測溫槍,便很配合地主動伸手讓她測溫。她也照測不誤,一連測了十幾個人,直到真正的測溫員出來才停止——即使事出偶然,當事人仍然覺得這是自己跨界經(jīng)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