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輝
到北京出席“首屆兩岸四地親子文化論壇”,主辦單位是中國關(guān)心下一代基金會。為了發(fā)言之需,赴京前特地問了一下身邊年輕同事的家庭境況,問了20多人,全在30歲以上,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80后”男男女女。其中竟有13人早已立定心腸、堅定心志,這輩子絕不生兒育女;另有4人,已經(jīng)結(jié)婚,亦有了子女,但從他們的眉目神態(tài)可以猜想,后悔者多,快樂者少;余下3人,不拒絕,卻也不積極,對于子女來臨與否,一切隨緣,順其自然。因此,基于這點簡單的“統(tǒng)計材料”,到了北京,我的首段發(fā)言便是:在香港,親子可能愈來愈不會成為“問題”,只因大家都不生孩子:沒有孩子,何來親子?
在親子不成問題的年代里,或許“親貓”或“親狗”才是許多人所汲汲關(guān)心的問題所在,用貓狗取代孩子,如何跟親如子女的貓狗溝通交流,勢成一個大大的問題,誰能提供答案,誰便成為被崇拜之神。怪不得在香港這兩年出現(xiàn)了一門新興行業(yè):貓狗讀心服務。嚴格來說應是替貓狗主人解讀貓狗心事的行業(yè)。從事此事的人,或可稱為“貓狗心理學家”,自稱擁有跟貓狗溝通的神秘本領(lǐng),聽得懂貓的輕喵和犬的怒吠,更能讓貓狗倒過來明白他們所表達的言辭。
我有一些朋友曾往光顧,不知是巧合抑或有其他社會因素,她們都是自愿或被迫獨身的女孩子,也都以寵物為伴,把貓狗視為明珠。據(jù)其轉(zhuǎn)述,貓狗心理學家的“診療”過程極其簡單,只是用一只手輕按寵物的額頭,另一只手輕撫它們的腹肚,再把身子俯前,在它們的耳朵邊吹幾口氣,說幾句話,便算大功告成,聲稱跟寵物有了深度交流。
但真正關(guān)鍵當然并不在于過程有多簡單或多復雜,而是付賬的寵物主人對他們有沒有信任。一旦選擇了相信,任何動作都只屬儀式行為,可有可無;如果不信,任你耗費一兩小時念咒誦經(jīng),她們?nèi)詴诒澈蟀涯懔R作騙子?;蛟S我的女性朋友皆為天真爛漫之輩。光顧回來,她們都說“好靈驗??!”讓我花了很大力氣始能忍住不笑。Come on,聽見以下的對答,你能不笑嗎?
朋友請心理學家問自己的狗:為什么你出門在外,經(jīng)常把舌頭吐出來,還要伸往右邊?心理學家對小狗的耳朵吹完一堆氣,再注視狗眼幾秒鐘,煞有介事地點頭說:嗯,明白了。然后對吾友解釋:你的小狗表示,天氣太熱了。路上的狗也大多伸出舌頭,但它們通常把舌頭伸往左邊,它為了特立獨行,保留了個性,所以故意把舌頭右彎。
朋友聽完,皺一下眉,請心理學家對小狗道:好吧,最近我覺得你愁眉不展,是不是有憂慮?心理學家再度進行吐氣和注視的儀式動作,然后回道:它不開心,主要是因為擔心你太寂寞,希望你快點找個男伴。朋友聽后,鼻頭一酸,淚水汩汩流下,萬料不到小狗如此關(guān)心自己的終身幸福,真是知心好友不如它,甚至親生子女也不如它,沒枉費她平常買這么昂貴的狗糧飼料讓它吃得開開心心,更別提那些花在動物診所、寵物美容院、貓狗玩具店、寵物臨時酒店等地方的大把銀子了。錢財易賺,知心難求,即使知心是貓是狗,只要能夠溝通,一切值回票價。這就必須千恩萬謝眼前的動物心理學家了,他們是人獸之間的橋梁,沒有他們,人獸對望,彼此都太寂寞了。告別時,朋友高興,在600元診金以外,還多付了400元打賞。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沒有動物心理學家也不打緊,香港的動物心理學家自稱能夠通過照片跟貓狗溝通,你可用電郵傳送照片請其服務。終究是那句老話:信不信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