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琳 武榮霞
山東省青州市中醫(yī)院1針灸科,2婦科,山東青州 262500
頸性眩暈(cervical vertigo,CV)是指由頸椎退變引起的以眩暈、頸痛及活動障礙為主的綜合征,嚴重者可猝發(fā)跌倒[1]。CV多發(fā)于中年人,呈低齡化趨勢且發(fā)病率驟增,其發(fā)病原因與不良工作及生活習慣有關,如長期使用電腦及手機、長期伏案工作及不良睡姿等。目前臨床多采用藥物、手法、運動康復等治療CV,療效均不甚理想,亟待改進治療手段?;诖?,本研究采用桂枝加葛根湯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CV,以期優(yōu)化治療方案,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本科收治的CV患者112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6例。觀察組,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41.12±3.24)歲,年齡范圍18~65歲;病程(2.67±0.89)年,病程范圍1~4年。對照組,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40.92±3.38)歲,年齡范圍18~67歲;病程(2.71±0.92)年,病程范圍1~5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文獻[2]中CA相關診斷標準;未采用物理療法和藥物治療,或停止治療超過4周者;無頸椎手術史,6個月內未接受頸椎侵襲性檢查者;患者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合并頸椎骨折、椎體失穩(wěn)、腫瘤、嚴重骨質疏松者;腦血管病、神經(jīng)官能癥、耳源性疾病等導致眩暈者;心肺功能嚴重障礙,不適宜運動療法者;認知障礙者。
對照組患者采取運動療法,具體如下:患者坐位,頸部取中立位,頭頸部依次做左右側屈、前屈、后伸、左右旋轉動作,達到極限時維持3 s,恢復至起始位置后繼續(xù)下一個動作;患者雙手依次從左右側面頰、前額、枕部施壓,頭頸部用力與之對抗,用力大小以頸部無痛且頭頸不產(chǎn)生運動為標準,每個動作皆維持5 s;上述動作各10次為1組,每日訓練3次。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服用桂枝加葛根湯,方劑組成:葛根30 g,木瓜、白芍各15 g,川芎、桂枝、大棗、生姜各9 g,僵蠶、甘草各6 g;眩暈重者加龍骨30 g,天麻10 g;耳鳴者加磁石15 g,蟬衣6 g;嘔吐者加半夏10 g;水煎服,日1劑,分2次早晚溫服。2組患者療程均為4周。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評估患者眩暈程度,分值0~1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眩暈程度越嚴重。
采用頸椎功能障礙指數(shù)評分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評估患者頸椎功能,包括臨床癥狀、生活活動能力,分值0~50分,分值越高表示頸椎功能狀況越差。
采用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Acuson Asepen)檢測患者右椎動脈(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左椎動脈(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基底動脈(basilar artery,BA)平均血流速度。
治療前,2組患者VAS評分、N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2組患者VAS評分、NDI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VAS評分、NDI評分比較(n=56,分,
治療前,2組患者RVA、LVA、BA平均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2組患者RVA、L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頸部肌肉是產(chǎn)生運動并保持頸椎穩(wěn)定的主要結構,頸部肌肉、韌帶、關節(jié)突表面有豐富的本體感受器和交感神經(jīng)節(jié)后纖維,頸部肌群功能紊亂、頸椎失穩(wěn),刺激頸部本體感受器和交感神經(jīng)節(jié)后纖維,使已狹窄的椎基底動脈痙攣,最終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減少從而發(fā)生CA。其發(fā)病涉及多個系統(tǒng),故臨床多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3]。
40%的CA由頸部肌肉、軟組織病變引起,運動療法是頸源性疾病最主要的康復手段。研究[4]發(fā)現(xiàn),等長收縮訓練較等張收縮訓練能更好地緩解慢性頸痛患者癥狀,并且等張收縮訓練療效不佳者等長收縮訓練仍然能取得良好效果。頸椎各方向的主動極限活動能松解頸部組織粘連,改善軟組織彈性、柔韌性,促進血液循環(huán),等長收縮可提高肌力和抗疲勞性[5]。動靜結合的訓練模式既改善了頸部肌肉的功能、減輕頸部疼痛,也通過增強頸椎穩(wěn)定從而減少對椎基底動脈的刺激,緩解眩暈癥狀。
CA屬中醫(yī)學“眩暈”“頸肩痛”范疇。伏案工作加之空調的普及使頸部肌群易發(fā)生勞損,并感受風寒之邪,最終經(jīng)脈痹阻,清陽不能上達而發(fā)眩暈、頸痛。正如《靈樞·大惑論》言:“邪中其頸,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目系以入于腦,入腦則腦轉,旋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眩以轉矣”??梢?,CV的中醫(yī)學發(fā)病機理為邪中太陽經(jīng)脈,清陽被遏。治宜升陽解肌,通經(jīng)除痹。桂枝加葛根湯本為太陽病“項背強幾幾”而設,因CV的中醫(yī)學發(fā)病機理與之相符,故化裁而治之。方中桂枝解肌發(fā)表,宣通太陽經(jīng)氣;葛根升陽解肌,并助桂枝生津液、起陽氣;川芎祛風活血,止痛行氣;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濕;僵蠶祛風定眩;白芍、大棗、生姜、甘草調和營衛(wèi),并化生氣血。諸藥合用,清陽升而眩暈止,血脈通而痹痛消。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4周治療,對照組患者VAS評分、ND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RVA、LVA、BA平均血流速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桂枝加葛根湯聯(lián)合運動療法治療CV能有效緩解患者眩暈癥狀,改善頸椎功能,提高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
綜上所述,桂枝加葛根湯聯(lián)合運動療法針對CV復雜的病理機制內外兼治,能緩解患者眩暈,改善頸椎功能,提高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并且患者依從性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