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會人物塑造"/>
◎
文學(xué)是人學(xué)。寫人,是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核心元素。美國作家菲茨杰拉德曾說過:“從一個人物開始,你會發(fā)現(xiàn)你創(chuàng)造了一種類型?!痹S多傳世經(jīng)典都直接以人物名字命名,例如《哈姆雷特》《堂吉訶德》《魯濱遜漂流記》《少年維特之煩惱》《駱駝祥子》等,不勝枚舉。作家的創(chuàng)作從人物寫起,讀者和觀眾的注意力也往往最終定格在人物身上。正如創(chuàng)意寫作導(dǎo)師杰里米·魯濱遜所說:一個好的創(chuàng)意吸引我們?nèi)タ匆粋€故事,但真正根植在觀眾內(nèi)心深處的,是那些角色。比如,漫威系列電影,你可能忘了情節(jié),但記住了擁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超級英雄?,F(xiàn)在,請給自己兩分鐘,回憶一下,超級英雄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除此之外,你讀過的小說,看過的電影、動漫里,最讓你難忘的角色有哪些?想一想這些打動人心的人物都具備哪些共同特征。
相信你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答案,下面我來說說創(chuàng)意寫作導(dǎo)師們的答案,看看和你的想法一樣嗎?
一方面,一個好的人物,是外表特別,靈魂也特別的人物。外表上,他們能夠被讀者一眼識別出來,具有鮮明的外部特征。性格上,他們又有自己獨特的愛好和弱點,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樣的人物,在名著里最多。比如,金圣嘆在點評《水滸傳》時寫道:“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睘槭裁茨??因為《水滸傳》把108個英雄好漢的個性都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明代睡鄉(xiāng)居士評價《西游記》時也說:“即如《西游》一記,怪誕不經(jīng),讀者皆知其謬。然據(jù)其所載,師弟四人各一性情,各一動止,試摘取其一言一事,遂使暗中摸索,亦知其出自何人?!薄段饔斡洝冯m是神話小說,但師徒四人、妖魔鬼怪都具有真實而豐富的人格特征,所以讀來,感覺真切傳神,回味無窮。
另一方面,一個好的人物,一定是行動中的人,是不斷變化和成長的人。許多初學(xué)者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人物寫成靜態(tài)的雕塑人,只是描摹了外表,人物既沒有對話,也沒有動作,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這樣的人物,就像是一條沒有眼睛的龍,是無法飛起來的。一個飽滿的人物,從一出場,就有自己的行動目標。例如,大偵探福爾摩斯,一出場就一定要去破案;哈姆雷特一出場,就一定要復(fù)仇;《老人與?!防锏纳L醽喐?,一出場就一定要捕大魚。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中,少寫一些定論式的總結(jié),比如“她是一個內(nèi)向、沉默的人”,或者“他非常勇敢、機智”——這些表述無法讓讀者引發(fā)共鳴,讀者需要看到真實行動的人物,其個性與靈魂是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通過對話、動作和與其他人物的交往不斷展現(xiàn)出來的。同時,一個好的人物,一定是不斷成長和變化的。正如,童年的你和少年的你,一定是不一樣的,人物也在故事中成長??v觀《西游記》的整個歷程,就是孫悟空從“猴性”到“人性”再到“佛性”的過程。
具體應(yīng)該怎么做呢?我們可以借鑒金圣嘆的方法,分兩步走。
第一步:以形傳神。先塑造人物的外在特征,通過外在相貌、體態(tài)、說話方式和動作來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這就是金圣嘆在點評《水滸傳》時所說的,寫作要做到“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
人有其形狀,先要靜態(tài)展示人物最直觀的外貌特點。寫人外貌,不必面面俱到,寫出其異于他人之處即可。古典小說里,特別重視“畫眼睛”。如果我們讀宋詞或明清小說,就會看到古代作家寫女性人物,先花大量筆墨寫眼睛,常用“秋水”“明珠”“丹鳳眼”等幾十種詞匯形容女性之眼,甚至還有人專門對眼神進行總結(jié):“睡眼神濁而如睡,驚眼神怯而如驚。病眼神困而如病未愈,醉眼神昏而如醉不醒……”
除了畫眼睛,寫外貌還要注重捕捉“頰上三毛”的典型細節(jié)。此語出自《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薄獰o論是繪畫,還是寫人,都要把握住最獨特的細節(jié),然后將其放大?!端疂G傳》中李逵出場,作者用了“黑凜凜大漢”來點出李逵留給宋江的第一印象,“黑凜凜”三字正是“頰上三毛”之筆,它既能寫出李逵外在膚色的特點,更寫出憨直、大大咧咧的內(nèi)在性格。這種手法在《水滸傳》屢見不鮮:《水滸傳》的好漢綽號和外貌描寫,都抓住了該好漢的典型特征,并內(nèi)在隱喻其性格,達到了讓讀者一眼記住的效果:
綽號名稱赤發(fā)鬼劉唐丑郡馬宣贊火眼狻猊鄧飛九尾龜陶宗旺九紋龍史進外在描摹晁蓋把燈照那人臉時,紫黑闊臉,鬢邊一搭朱砂記,上面生一片黑黃毛。面如鍋底,鼻孔朝天,卷發(fā)赤須,彪形八尺,曾用連珠箭打敗了番將,所以在王府被招為郡馬,故綽號“丑郡馬”。善使一條鐵鏈,因雙睛紅赤,人稱火眼狻猊。五短身材,慣使一把鐵鍬,有的是氣力,亦能使槍掄刀,因此人都喚做九尾龜。身上紋有九條青龍,人稱九紋龍。頰上三毛之處胎記黃毛,是其區(qū)別于他人的外貌特征。強調(diào)其丑,丑卻有才,有才卻又得不到重視,也是頰上三毛之法。紅眼的描寫,又以猛獸比擬,表現(xiàn)其勇猛,富有野性。以龜喻其矮小,同時也表現(xiàn)出其力大,憨厚。文身的特征最容易被人辨識,也表現(xiàn)出其桀驁不馴,心懷大志的性格特質(zhì)。
人有其形狀,還應(yīng)動態(tài)描摹人物的動作和說話方式,來反映其情緒和性格。在《水滸傳》第二回里,魯達打店小二一段,金圣嘆評論道:“寫魯達闊綽,打人亦打得闊綽?!濒斶_性格雷厲風(fēng)行,粗魯中透著正直,因而打人的動作只用一掌、一拳、一腳,不拖泥帶水。而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回里,許攸前來投誠于曹操,曹操聽聞,“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于地……”連鞋子都來不及穿,光腳迎接,足見其激動;又以“攜手”表明喜悅,以“先拜于地”表現(xiàn)出謙卑之態(tài),只為挽留人才。這些舉動,恰恰反映出曹操城府之深,為解燃眉之急,不惜如此表演。
除了動作之外,人物的聲口也能反映人物性情。所謂聲口,就是人物說話的語氣、語調(diào)、內(nèi)容和方式。把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對話準確傳神地寫出來,這叫作“聲口活畫”,也就是金圣嘆所說的“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例如,《水滸傳》第三十七回,李逵剛在戴宗引薦下見了宋江,開口就問:“哥哥,這黑漢子是誰?”當?shù)弥獊碚呤撬谓瓡r,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爺!你何不早說些個,也教鐵牛歡喜!”該段對話里,李逵開口稱宋江為黑漢子,十分沒有禮數(shù),但也見其天真本質(zhì),隨后又驚嘆,寥寥數(shù)語,將李逵的率真、憨厚、可愛的個性展現(xiàn)無遺。而在第四十六回寫石秀在祝家莊探路時,老人的對話,寫得又是不厭其煩,金圣嘆評價說,這就是“老人聲口”,只有老人家說話才如此耐心。
第二步:洞悉心靈。以形傳神,畢竟是外在的展示。人物內(nèi)在展示,則是一條完整的性格弧線,也就是金圣嘆所說的“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zhì)”。
請記住,要把人物當作真實的人去寫,站在人物角度去思考,寫出真實豐富的個性。初學(xué)者在塑造人物時,容易從外在想當然地勾勒人物,并沒有走進人物內(nèi)心。比如,寫一個小偷,就天然地認為小偷一定是十惡不赦,卻沒有進一步追問:他究竟為什么偷東西?他是怎么一步步變成這樣的?他難道沒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嗎?或者,寫父母親人,根本沒有深入地對話去了解他們的故事,而只是外在地“想象”,甚至套用“親情偉大”的模板。在塑造人物時,我們要學(xué)習(xí)金圣嘆“親動心而為”的方法,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一個父親,如果你是一個老師,如果你是一個清潔工,你會怎么想?會有什么煩惱?這就需要我們盡可能地去觀察生活,了解我們身邊的人。我們可以借用以下的簡易問卷,去了解我們想寫的人,或者在你寫作虛構(gòu)人物時,自己站在人物角度回答一下:
(簡易版普魯斯特問卷)
創(chuàng)意寫作練習(xí)
運用以形傳神和洞悉心靈的人物塑造方法,去寫一個你最熟悉的人,可以是你的伙伴、你的爸媽、你的老師、你的鄰居。你需要發(fā)現(xiàn)他們外在的典型特征和內(nèi)在的心靈故事。然后,你再去寫一個你最陌生的人,可以是門衛(wèi)叔叔,或者街邊的商販,或者你崇拜的明星。你將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那么多驚喜在等你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