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時光里的半爿街

        2021-04-29 10:07:08徐群
        文學港 2021年5期
        關鍵詞:剃頭師傅

        徐群

        這是上世紀70年代最初幾個年頭,這座江南小城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域。一條街從老城東門的太平橋至下水門,沿城墻根,一半有店一半沒有,叫做半爿街。城墻內稱里半爿街,城墻外叫外半爿街。里半爿街舊有碗店、照相館、醬園店、南貨店、剃頭店等十幾家店鋪。外半爿街,由于臨江之便利,有一家豆腐店,一家肉店,還有一個終日市聲嘈雜的菜市場。許多年后,那段明代就有的城墻拆除了,只留下叫“中水門”的城樓孤寂地站在那里,淡看春去秋來。那些舊時的店鋪也不見了蹤跡,但街名卻延用下來,在我迄今并不太長的人生旅程里,有關這條街的記憶恍恍惚惚,我記得它緩慢前行的樣子,就像是一截截斷殘的畫片,胡亂地粘貼在我的腦海里。

        靠近下水門原來有爿碗店,專賣碗盤、缸甏、壇壇罐罐。碗店門口有個補碗的攤子,補碗攤子其實就是一個梯形的柜子,柜子的抽屜里放著各種補碗工具。我不曉得補碗師傅的名字叫啥,因為大家不叫他名字,都喊他“小老俵”或“補碗師傅”,只知道他江西人,三十來歲,瘦高個,皮膚有點白凈,他穿的雖然是粗布衣褲,但總是洗得干干凈凈,完全不像手藝人的樣子,倒像個教書匠。

        補碗的行頭很簡單:小牽鉆、小錘子、小鏨子、形態(tài)各異的銅釘......在我的少年時光,溫飽是件重要的事,瓷碗作為食物盛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誰家不小心摔破了飯碗,是舍不得扔掉的,因為修修補補總比買新的要便宜些。補碗師傅的技術也了得,小到酒盞,大到斗缸,只要不是摔得“八末粉碎”,補碗師傅都有本事使其“復原”如初的。

        我家有只年份蠻長的碎隙碗(冰裂紋碗)摔成了幾瓣,去補碗師傅那里修補,我在旁邊目不轉睛地看補碗的每一個動作,直到看完修補的全過程。補碗師傅細心地將碎片對上茬口拼成整碗,接著用破布條固定,然后在接縫處“嗞咕嗞咕”地鉆小孔眼,釘上銅釘,最后裂縫處抹上釉泥,一只破碗便重圓了。盛水,滴水不漏。這個過程在我看來有著太多不解的奧秘,于是對這種手藝有了濃厚的興趣。

        補碗師傅的另一樣手藝便是在碗盤上鑿字。那時人們買了新碗后,都忘不了請師傅在碗底鑿上主人家的姓氏或名字,鑿字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留個記號,以便日后辨認區(qū)分。過去普通人家的碗盤數(shù)量有限,過年過節(jié)或操辦紅白喜事,隔壁鄰居借碗借盤是常有的事,有了記號就不會弄錯了。

        補碗師傅左手拿一支磨得尖尖的,極鋒利的鋼鏨子,右手握把小錘子,在碗底一下一下地輕敲輕移,“叮叮當當”的工夫,麻麻點點的虛線字就鑿好了,字雖然不咋地,但一目了然。每當?shù)搅宿r(nóng)歷年底,添碗加盤便成了家家戶戶必做的功課,碗店里外也開始熱鬧了,買新碗的,補破碗的,買好碗后等著鑿字的,生意好得忙都忙不過來。

        干活時,補碗師傅總是沉默的,他低著頭不停地敲打,很少和人聊天,一旦說起話來輕聲細語,對待工作細致入微的認真勁很討人們的喜歡,大家都放心把活交給他做。不干活的時候,補碗師傅也不像別人那樣抽煙喝酒消磨時間,而是靜靜地坐著看會書,或者找張廢報紙練練字。一個補碗的,咋這么喜歡看書寫字呢?我對他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

        那時候,我放學之后,總愛到街上玩,一來二去跟街上的手藝人都熟悉了。有次,我見到補碗師傅正在看一本舊書時,就央求他給我講講書里的故事,補碗師傅爽氣地答應了。隨后他微閉眼睛,繪聲繪色地給我講了一段《說岳全傳》,一顆少年的心已被一個精忠報國的岳飛感染得如癡如醉,一天不聽故事,就會覺得這天過得有點乏味。

        補碗師傅在我們這里,除了幾個老鄉(xiāng)沒有什么親戚,他忙著干活賺錢,一年到頭也不回家。有一年正月,他從江西老家回來,帶來了他的老婆,那是個黝黑強壯的女人,看起來很能干,聽人說,老家田地的農(nóng)活及家務活,全由她一個人操持。一起來的還有一個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女孩,女孩長得眉清目秀的,和補碗師傅像極了,簡直像一個模子印版印出的。補碗師傅的老婆帶來好些凍米糕、麥芽糖之類的土貨,那幾天,補碗師傅不干活也不看書,有些興奮地陪著老婆女兒,把老家?guī)淼哪切┖贸缘囊患乙患业厮腿?,說:“這個是江西帶來的,嘗嘗吧。”過了沒幾天,他老婆就帶著女兒回去了,說是放心不下田里的稻子及家里的雞鴨。

        正月還沒過完,補碗師傅突然收到了一封加急電報,便急匆匆趕往老家去了。幾天后他又回來了,只見他頭發(fā)蓬亂,一臉憔悴,好像是換了個人似的。有人從他老鄉(xiāng)那里打聽到的消息,原來他女人在地里干活的時候,在一旁玩耍的女兒,不小心掉水渠里淹死了。經(jīng)歷了失女之痛的補碗師傅愈加沉默了,有時一整天也不說一句話,干活也不像以前那樣干凈利索了,更多的時候,他會停下工作,目光呆滯地望著天空。這樣大概過了一個多月,有天午后,我上學路過碗店,發(fā)覺補碗師傅正在一件件收拾工具,有人問起原因,聽他說,不干了,回家種地去。聽說補碗師傅要走,我滿臉沮喪地問他什么時候再來,因為那部《楊家將演義》他才剛剛講了一小半。臨走的時候,補碗師傅送我三冊翻得有點皺角的《楊家將演義》,然后對我說,一定要好好念書,識字多了,小說什么的自己都可以看的。補碗師傅去哪了?他從我的生活中走出之后,就再沒有了音信。

        中水門城門口的南貨店,店號“孫三房”。前面二層樓房,黑瓦、馬頭墻,木板壁暗不溜秋,一看就經(jīng)了好多年風雨。樓下店鋪,樓上倉庫,后面是幾間小平屋,放些雜物什么的。我父親曾告訴我說,他小時候曾去店里買過咸鰳鲞、明府干(墨魚干)。每當夜色降臨,店里就開始上排門板,將窄窄的門板嵌入門框上下的木軌槽,一塊必須緊挨著一塊,哪一塊位置錯了,門就關不上了。一塊塊門板依次上好后,架上一根長長的門閂,一天的生意便告結束。第二天早起開門,第一件事就是一塊一塊地卸木板,卸下所有門板,整個店堂就一覽無余了。

        店鋪里有白鲞、蝦皮、海帶、鯊魚干等干貨的海腥味,也有荔枝、桂圓、紅棗、黑棗、柿餅等果品干果的甜香味,還有京棗、豆酥糖、橘紅糕等茶食的誘人氣味。

        果品糕點都是散裝的,沒有精美禮盒包裝。買去自吃的人家也極少,多數(shù)是辦喜事或過年過節(jié)送禮用。送禮的果品是草紙包成的禮包,這個手工包裝果品的過程,人們稱“作包”。孫三房的店員練就了一手作包的絕活,會作不同的禮包?!案^包”“紅斗包”,是南貨店里最常見的兩種禮包?!案^包”一頭薄一頭厚,其外形與劈柴的斧頭有些相似,“紅斗包”上大下小,兩側對稱的倒梯形狀,很像農(nóng)家盛米的量斗。包頭上覆的一張色彩鮮艷的裝飾紙叫作“招頭紙”,招頭紙上印有“南北果品、四時糕食”字樣,還印有商家字號、地址等內容,有點廣而告之的意思。

        這里的舊俗,訂婚當日,除了聘金之外,男方還要送給女方以紅棗、蓮子、冰糖、荔枝、桂圓、核桃等十個果品禮包,取十全十美的彩頭;結婚前夕,邀請長輩吃喜酒時,也要隨送幾個禮包以示敬意,正月里走親訪友也少不了帶上幾個果包。

        此刻,我站在一旁,安靜地看著孫三房的一個中年男店員作包。他稱好果品,傾倒在攤開的粗草紙上,對角拎起折下,然后坐實,用手掌一切,封口,三弄兩弄就弄好了一個有棱有角的包頭,放張招頭紙,最后利索地扯根紙繩捆扎。店里捆扎貨品用的是紙捻成的細紙繩,繞成一個圓球懸于柜臺上方,可以自由轉動,用時只要輕輕一拉一扯,簡捷方便。

        據(jù)街上老人說,孫三房原來的男主人,土改時作為工商地主被鎮(zhèn)壓了。女主人后來雖然嫁給了店里的一個老伙計,但她仍不免要成為各種運動的對象。我對這個孫老太太并不陌生,她與前夫所生的兒子,是我父親最要好的同學,后來他做了我的化學老師。孫老師自學成才,他是縣城里化學教得最好的一個老師,不過因為有個“黑五類”的家庭出身轉不了正,一直是個民辦教師。

        跟著大人去孫三房買東西,有時我會遇見孫老師,以及那個小心翼翼做事的孫老太太,這個老女人梳老式的發(fā)髻,習慣低著頭,顛著一對小腳。彼時,孫老師好像仍單身未婚,與他母親一起住在店后面原來堆放雜物的兩間矮平屋里。

        年關將近,孫三房會提前準備一些禮包賣,作好的包頭滿滿的堆在竹匾上,招頭紙紅紅綠綠,一派喜慶繁榮的景象。

        那時候我們家對客人送來的禮包,是舍不得自吃的,有的要轉送,有的要存著備日后急用。記得陰歷的年邊,不知哪個親戚送來一只荔枝包,母親把它藏到了頂箱櫥里面,我們姐弟幾個發(fā)現(xiàn)秘密后,便趁大人們不在,輪番摳開包頭偷吃幾顆,又若無其事放回原處,沒幾日那只鼓囊囊的荔枝包就成了個癟紙包。那日,母親取出荔枝包準備送人時,發(fā)覺草紙包癟塌塌的,里面的荔枝已所剩無幾,不免大吃一驚!姐弟幾個開始暗暗擔心一場“暴風驟雨”的降臨,或是顧及食物貧乏的家境,或是另有其他的原因,結果父母親竟也沒有追究下去。

        照相館臨街的玻璃櫥窗里,擺滿大大小小裝有照片的鏡框,有人物肖像、雙人照,也有全家福、集體合影。

        進門一個柜臺,柜臺里有店員負責售賣膠卷、開票、取相片。旁邊還有個暗房,不時看見有照片從里面洗印出來。

        在柜臺排隊、交錢、拿票,才能上樓去照相。順著屋角“照相由此上樓”幾個字的指引,前往樓上拍照的地方。去二樓的木樓梯常年墨黑鐵塔的,沒窗戶也沒電燈,要扶著欄桿摸索向前。那樓梯年頭也有點長了,腳踩在木樓板上“吱嘎吱嘎”亂響。過了扶梯轉角,樓上的一切豁然開朗:一架立式木箱相機,上面覆塊外黑里紅的蓋布,外拖個魚泡泡一樣的橡膠球;幾盞高桿的聚光燈、側光燈,像抗戰(zhàn)片里鬼子炮樓上的探照燈似的亮著耀眼的光;幾塊繪有“三潭印月”“北京天壇”風景的畫板,以及一些專供兒童拍照的木馬、座車之類的小道具。

        那時,照相并不像現(xiàn)在一樣繁瑣考究,換身干凈衣服,或站或坐在背景畫板前,在照相師傅的指點下,端端正正擺個架勢就拍完了。稍微講究一點,最多手里拿本雜志或捧束塑料花什么的裝裝樣子罷了。

        拍出的都是些黑白照。當然也有人要求師傅給“彩照”的,說白了不過是相片沖洗出來后,在臉頰、嘴唇加了一些紅色點綴。

        照完相的人便會有一種惦記,希望早點看到自己的照片,因為并不是“立等可取”的,照相師傅會交給你一個小紙袋,紙袋上寫著取件日期,到時拿紙袋去取相片。由于集中沖洗,所以照片最快也得一個禮拜才能拿到手。

        那個年代,照相算得上是件奢侈且隆重的事,但凡值得慶賀的時候,如生日、畢業(yè)、工作、結婚、入伍、團聚等等,人們都愛拍照留個念想。而那時的我,卻討厭去照相館。除了不上鏡的原因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不喜歡被四面八方又熱又刺眼的聚光燈照著。尤其不喜歡被面前一大堆站著的人圍觀,這些人一動不動地看著你照相,切切察察地指指點點。照相師傅還不時地糾正一下你的姿勢:靠攏一點,自然一點。我對照相館的感覺:燈光灼熱,人聲嘈雜。所以每次照相,仿佛是在拍一集電影,幾分鐘下來就滿頭細密的汗水。

        鄰居中有位照相館上班的拍照師傅,姓駱,大家都叫他“駱先生”。因為駱先生的關系,所以我們拍的照片一般兩三天就能取到。預先約好的話,駱先生也會提前上班或推遲下班時間,幫左鄰右舍趕拍幾張,那樣就省去許多排隊等候的麻煩,也少了眾人圍看的不適感。

        去照相館拍照的事,盡管過去了三四十年,但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似乎每張照片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姐弟仨的合影,是我讀四年級那年的“六一”前照的。照片中小弟的那雙塑料涼鞋,是母親走了十多里路,從一個親戚家借來的;我穿軍裝的那張,照片中的我神情嚴肅,高昂著頭,一眼就可以看出我那身軍裝又長又大。那次,回家探親的同學邀我去照相館拍照,我羨慕他的綠軍裝,所以他借了一件讓我也穿上,我同學高大魁梧,瘦骨如柴的我,穿上他的軍服活像個娃娃兵,兩個人坐在老式的照相機前,外人看起來一定很好笑。駱先生將我們挪排好后,便將腦袋鉆到布罩里面,前后左右推動機器對焦,然后他舉起了右手,手里攥著一個紅色的橡膠球兒,大聲對我們說,往這里看,笑一笑,別眨眼!一二三,好!駱先生用力握了一下橡膠球,咕唧一聲,照相總算完成了。

        駱先生習慣戴一副眼鏡腿上綁了根繩子的老式眼鏡,不工作時他總愛把眼鏡推到額頭之上,當時覺得這樣子很怪很滑稽的。駱先生的老婆人們叫她駱師母,那是一個心直口快的女人。她的肚皮同她的嘴皮子一樣,吞吐的頻率相當高,幾乎每隔一兩年,就會從隔壁傳來駱師母生產(chǎn)時殺豬般的叫喊聲。我讀小學那年,駱先生已有大大小小五個女兒了,可我發(fā)現(xiàn),駱師母的肚皮又隆起來了。每當分娩時,駱師母總是歇斯底里地大罵其男人,什么臟話丑話都罵出來??墒?,駱師母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一劈腿一個,一劈腿又一個,一連生了七個女兒。駱先生憑借他的拍照手藝,養(yǎng)活了一家九口人。后來駱先生退休了,幾個女兒也都有了事業(yè),最小的女兒七妹開了家攝影工作室,她拍的好多照片,都上了知名的攝影雜志。我原以為照相與攝影是一回事,七妹告訴我,照相屬于大眾的,而攝影更多的是藝術。

        醬園店里老是飄蕩著醬香味。當時除了供應醬油、黃酒、米醋之外,更有特色的是醬菜。盛滿各種醬菜的大陶盆,堆得尖尖的如同小山似的在面街的柜臺上一字排開,醬瓜、醋大蒜、榨菜、大頭菜、什錦菜......所有這些那時都是我們飯桌上的常備小菜?!半p夏”前夕,農(nóng)村人也要買點回去,忙時可對付著下飯。

        醬菜中的什錦菜由各色蘿卜絲、生姜片、辣椒,還有小釘螺狀的螺螄菜組合而成。螺螄菜,又叫寶塔菜,它的形狀像一層層疊加起來,向上生長的小小寶塔,咬一口脆爽味美,我們幾個孩子經(jīng)常搶著吃?,F(xiàn)在才知道它學名叫甘露子,生長在濕潤低洼處,竟然還是一味中草藥,真是不可貌相。

        腐乳盛在矮矮的大口甏中,二分錢一塊。腐乳外面那層青青黏黏的皮子,細膩滑韌,吃一口泡飯蘸一點腐乳,嘖嘖,過癮。

        黃酒貯在老酒壇中,壇口用黃泥封頭。過去我們都是提著空酒瓶去醬園店買酒的,店里打酒的用具叫作“酒吊”,鋁制的圓筒上有個細長的柄,通常一吊半斤,一斤兩吊。去買酒時,最幸運的是剛好碰到“開壇”的辰光。一個中年店員小心敲松酒壇泥封,拿掉,揭去里面的荷葉,霎時一股淡淡的酒香撲鼻而來。用酒吊“撲通”一聲沉入壇中,穩(wěn)穩(wěn)提起,對準套在瓶口的漏斗微微傾倒,色澤橙黃、清澈透明的液體便沿漏斗徐徐流進瓶子,滴酒不漏。一提一傾間,空氣中充滿了濃郁醇厚,略帶甘甜的酒味。

        除了這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人,另外還有兩個店員,一個三十多歲的老后生,亮亮的前額上,掩蓋了幾根稀稀疏疏的長頭發(fā),戴一副比瓶底還厚的老式近視眼鏡,人們都管他叫“一把抓”,除了頭發(fā)稀少的意思,他手抓醬菜也特別準,你要買多少,他只需輕輕一抓,分量八九不離十,基本不用拿秤再稱了。還有一個女的,臉白白的,鼻子兩翼長滿細密的雀斑,街上人叫她“小鐵梅”,據(jù)說她早年扮演過樣板戲《紅燈記》里的李鐵梅,看過的人都說演得特別像。她平時愛唱戲,常常一邊干活一邊伊呀呀地唱上幾句,她唱起戲來字正腔圓。我捧一只搪瓷盆去醬園店買腐乳,看著“小鐵梅”用長筷子小心夾起一塊腐乳,放進我的盆子里,然后用只大調羹,翹著蘭花指舀出一點湯汁,淋在腐乳之上。去的次數(shù)多了,便認識了,每次舀腐乳汁時她會多給一點點,覺得蠻開心。

        表面看起來,“小鐵梅”唱唱戲,翹翹蘭花指,很風光,其實不然。聽人背后議論,她的男人是個與她年齡相差很大的老頭子。那老頭雖說是個干部,但動不動就打老婆,打人的理由是認為老婆背著他“偷人”,不過到現(xiàn)在為止也不知道她“偷”的人是誰。老頭常常在夜里打,打得很兇,用皮帶抽,隔壁家都能聽見。這個“小鐵梅”也很倔強,不哭,不喊,一聲不吭。后來聽說“小鐵梅”終于受不了她男人的折磨,便與老頭子分了手。最后“小鐵梅”怎么與“一把抓”走到一起的,我不太清楚。當時我還未到懂男女之事的年齡。好象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一把抓”就不在醬園店了,他在車站的廣場邊,擺了個租書攤,也不吆喝,就這么靜靜地坐在攤邊守著。

        “小鐵梅”白天一般不來書攤,只有給“一把抓”送晚飯時才露個面。我看見倆人邊說邊笑地吃著飯,吃罷,“一把抓”拿出一把二胡呀呀地拉起來,這時有人建議“小鐵梅”唱一出,于是,“小鐵梅”大大方方站起身來,在“一把抓”的伴奏下,唱了一段又一段。戲唱到動情時,圍著的眾人都跟著拍手叫好。

        剃頭店是這條街上最熱鬧的地方,這里人把理發(fā)叫剃頭。從早到晚,店堂里總是熙熙攘攘。一百多年過去了,剃頭店盡管有些蒼老,但仍倔強地生存著。剃頭店并不大,也就三十來個平方米,門前豎個旋轉的黑白條紋柱。西南角有個專門燒開水的小屋子,十幾把竹殼熱水瓶排列著,幾只煤球爐子一刻不停地燒著開水,旁邊一堆黑乎乎的煤球,還有一口盛滿清水,小半埋進地里的七石缸。燒水的小屋子時常彌漫著白霧似的水蒸汽,散發(fā)出一股濃烈的煤氣味。

        剃頭椅是那種老式鐵制座椅,椅子下面有個圓形鐵盤,可在原地作360度的旋轉。不知哪個機關觸動一下,刮胡子時椅背便可以放倒,人就能躺下來由剃頭師傅操作。

        椅前的墻上掛扇紅木框的鏡子,邊緣生滿銹跡,鏡下有只木柜子,抽屜里放些剃頭工具:手推剪、剪刀、梳子等。鏡旁掛著一條尺把長,二寸寬油光可鑒的鐾刀布。沒有洗發(fā)液、護發(fā)素之類的東西,洗頭用的不外乎“西湖”或“鳳凰”牌的堿肥皂。

        洗頭槽緊鄰著燒水的小屋,充作水箱的是一只高擱的小水缸,缸下部安只黃銅水咀。洗頭前,剃頭師傅會將開水和冷水互摻著倒入缸里,然后調試好水溫。

        店里的剃頭師傅有好幾個,現(xiàn)在大多印象模糊了,只有一位姓葛的師傅還記憶深刻。葛師傅身穿白大褂,愛戴一副天藍色的袖套,頭發(fā)向后飛翹,梳得一絲不茍,看上去清清爽爽。他待客和氣熱情,連我們這些孩子也一點不怠慢,不像店里其他師傅,對孩子總是板著臉孔,剃頭辰光要么讓你一動不能動,一塊圍布把你脖子箍得很緊;要么生硬地把你的頭搬來搬去,弄得很難受。葛師傅會邊剃頭邊同剃頭的人閑聊,講些市井趣聞或小故事。我曾從他那里聽過一個有關剃頭的笑話:有一個小徒弟拜師學剃頭,師父讓他先在冬瓜上練習運刀手法。小徒弟平時除了苦練手藝,還得聽從師父、師娘的使喚干雜活,經(jīng)常是一聽到叫喚,小徒弟就將剃刀往冬瓜上一插,便忙活去了。時間一長,竟成了習慣手勢。一年后,小徒弟正式給人剃頭,一日正忙時,師娘又叫他做什么了,小徒弟邊答應邊順手將剃刀插到了客人頭上……這當然只是個笑話,但那時的我聽起來卻信以為真。因此每次去剃頭必認牢葛師傅不可,生怕萬一碰上了故事中的那個小徒弟。

        葛師傅招呼客人入座時,會取下搭在肩胛上的白毛巾,輕輕撣干凈椅座上殘存的碎頭發(fā)??腿俗ê?,他會很響地甩動一下圍布,順勢不緊不松地圍上你的脖子,隨后拿起推剪,往里滴幾滴機油,在耳邊試聽一下聲音是否正常,剃頭的序曲才告完成。葛師傅剃一個頭至少要半個來鐘頭,一根碎發(fā)都不會留下,他對他從事的“頭頂大事”,絕對專注與投入。

        葛師傅給大人們修面、刮胡子也一樣細致入心。有點燙的毛巾捂在鼻子以下,幾分鐘后取掉,蘸滿肥皂沫的一個小圓刷,在兩腮、嘴唇上、下巴四周仔細地涂刷一遍,然后從上衣口袋掏出一把牛角柄的刮刀,在鐾刀布上“嗖嗖嗖”反復打磨數(shù)個來回,用手輕輕試摸下刀刃,直到手感“吹毛斷發(fā)”般鋒利,他才開始運刀。

        葛師傅把刮刀夾在右手,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微微撐開待刮的皮膚,從額頭、眼皮、鼻梁、唇上、下巴、耳廓一寸寸緩緩地游移,胡子、汗毛連同臉上的陳年油垢,很快便一掃而光了。擰一條熱烘烘的毛巾凈面,再抹一些雪花膏潤膚,最后臉部、肩膀做下按摩,修面、刮胡子才算結束。當葛師傅在客人的肩膀一拍,躺在椅子上的人便知道刮好了,于是慢慢睜開眼晴。剃過頭的人像脫胎換骨了一樣,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葛師傅剃頭手藝不錯,可身體那部位卻有點不靈光,聽人家私下里談論,葛師傅不能生育,所以娶了個農(nóng)村戶口的“二婚頭”,那女人臉黃黃的,穿著和街上這個年齡的女人也不一樣,帶過來一男孩,瘦小又膽怯,鼻孔下經(jīng)常拖著一條黃色的鼻涕。葛師傅對這個“拖油瓶”兒子真是溺愛,從來不讓他干一點活,一心想讓他讀書,爭取吃商品糧。但兒子顯然不是讀書的料,初中沒畢業(yè)就輟了學,葛師傅就讓兒子跟他學剃頭。兒子對這門手藝顯然很不愿意,干活慢吞吞的,無精打采,葛師傅也不發(fā)火,由著他。兒子學了不到一個半月就不想學了,與街上的幾個小混混搞在一起,不久因流氓罪被派出所抓了進去,葛師傅的女人一時受不了刺激,整天哭泣,好幾天水米不進。街上有人就說,老葛那女人命淺,最怕是想不開走絕路。沒想到這一天很快應驗了。那天早上,剃頭店門前圍滿了人,我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也跟著圍了過去,從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中,我終于知道發(fā)生什么事了,原來葛師傅的女人上吊自殺了。這一事件在我懵懂的記憶里一直留存到現(xiàn)在。

        大前年,我在街心公園看到了葛師傅,幾十年不見,他的頭發(fā)全白了,走路也一瘸一拐的。后來,我才知道,葛師傅因腦血管堵塞差點沒了命,留下了中風后遺癥。盡管藥費單位也能報銷個百分之六七十的,但他舍不得花錢去醫(yī)院看病,就在小藥店隨便買些便宜的藥物維持維持。他告訴別人說,要攢些錢,等兒子出獄了給他娶媳婦成家。去年春天,葛師傅又摔了一跤,從此便臥床不起。據(jù)說,最后的日子,全靠鄰居們送吃送喝、端屎端尿照應,臨終前他還想著那“拖油瓶”兒子刑滿出來為他養(yǎng)老呢!

        偶爾,我經(jīng)過老城區(qū),走過這條有名無實的半爿街,殘存的中水門城樓仿佛是一位歷經(jīng)磨難的老人,在一切狂瀾和暗流的面前,顯得無比沉靜、無比淡定。昔日的景物在我腦子里一一重現(xiàn),我想象著一條街的興起、榮耀與最后消失,分明聽到了誰在這里發(fā)出的一聲略帶痛楚的嘆息。當歷史的潮音帶著現(xiàn)代的氣息撲向我們時,我的心情漸漸趨于平靜,任何誕生和消亡都是歷史的必然,我們不必為失去的一切而痛苦,也不必為逝去的生命而嗟嘆,就像身邊那條緩緩流過的浣紗江一樣,收斂了曾經(jīng)的洶涌,索性耐下了性子,似乎要看一看兩岸的蕓蕓眾生哪個是最后的過客。

        我像背著行囊返鄉(xiāng)的游子一般,從褪盡顏色的老街疲憊地走過,然后開始又一次遠行。時光好不經(jīng)用,幸好一路能被想起來的皆是美好。驀然回首,我遠遠地瞥見了時光的背影,我把這背影牢牢地牽系于我的內心,讓自己的心靈擁有一份永恒的溫暖記憶。

        猜你喜歡
        剃頭師傅
        剃“喜頭”
        丁不剃頭
        剃頭店
        杭州(2022年6期)2022-04-27 19:15:20
        師傅開快點兒/你笑起來真好看
        花火彩版A(2021年3期)2021-09-10 07:22:44
        某師傅一年要殺多少頭牛?
        一個師傅,三個徒弟
        活明白了的剃頭大媽
        特別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08
        剃頭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58
        只會一種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08:13:42
        只會一種
        三月三(2017年6期)2017-07-01 07:25:42
        青青草免费手机直播视频| 天天狠狠综合精品视频一二三区| 岛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2021成人乱码|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gif|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日本| 免费av日韩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99热在线精品播放|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97在线 | 亚洲|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无码一区| 亚洲成av人片在久久性色av|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AV天天夜夜无码|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做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无套内谢孕妇毛片免费看看| 国产在线白浆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高潮内射主播自拍一区|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日韩精品综合在线视频| 日本真人添下面视频免费| 国产乱子乱人伦电影在线观看| 99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少妇愉情理伦片高潮日本| 欧美在线不卡视频| 精品黄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丰满人妻妇伦又伦精品国产|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看|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亚洲先锋影院一区二区| 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