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么要保護野生動物?
是因為動物可愛還是因為動物有生存權?或者是因為地球需要保持生物多樣性、基因多樣性?
我們不缺答案,但這些答案卻過于零散。在一些人持有“野生動物滅絕是因為無法適應經(jīng)過人類改造的環(huán)境”的論調的今天,當我們談論野生動物保護時,我們究竟在談什么?
丁仲禮院士的一句大實話,說出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本質:“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類自己?!?/p>
大熊貓
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動物。大熊貓皮膚厚,最厚處可達10毫米。黑白相間的外表,有利于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有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主要棲息在四川、陜西和甘肅的山區(qū)。
金絲猴
金絲猴有緬甸金絲猴(怒江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5個品種。除了緬甸金絲猴和越南金絲猴,其余品種均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
金絲猴群棲于高山密林中,以漿果、竹筍、苔蘚為食,亦喜食鳥蛋等,棲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長毛可防寒。
金絲猴均為珍稀品種,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白鰭豚
白鰭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小型淡水鯨。
白鰭豚自成一科。20世紀后期,白鰭豚受到人類活動的嚴重侵害數(shù)量銳減,1988年被列為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但剩余種群仍不斷消亡,被認為是第一個由于人為因素而走向滅絕的鯨豚類動物。
白鰭豚棲息于長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陽湖等地區(qū),以中上層魚類為主食。
華南虎
華南虎僅在中國分布,生活在中國中南部,亦稱“中國虎”,在野外已滅絕。
華南虎曾遍布中國各個林地,數(shù)量很多。華南、華東、華中、西南的廣闊地區(qū),甚至陜南、隴東、豫西和晉南等個別地區(qū)都曾發(fā)現(xiàn)過華南虎。
如今,野生華南虎存在的可能性已經(jīng)微乎其微,很多專家認為,華南虎已于野外滅絕。
揚子鱷
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
黑頸鶴
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是藏族人心目中神圣的大鳥,也是世界十五種鶴中被最晚記錄到的一種鶴。它是俄國探險家于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發(fā)現(xiàn)的。
黑頸鶴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遷往云南、貴州等地區(qū)越冬。少數(shù)黑頸鶴還飛越喜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朱鹮
朱鹮是一種被動物學家譽為“東方明珠”的美麗鳥類,原是東亞地區(qū)的特有鳥類,僅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有分布,但20世紀60年代后卻失去了蹤影。
難道朱鹮真的消失了嗎?后來,中國鳥類學家開始尋找朱鹮,1981年終于在陜西洋縣姚家溝發(fā)現(xiàn)7只朱鹮,轟動了世界。
褐馬雞
褐馬雞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類,僅見于中國山西、河北西北部、陜西黃龍山和北京東靈山,被列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褐馬雞冬季多活動于1000~1500米的高山地帶,夏秋兩季多在1500~1800米的山谷、山坡和有清泉的山坳里活動。由于褐馬雞棲息的海拔高度更接近人類生活區(qū)域,因而人為因素對它們生存的干擾更為嚴重。
麋鹿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屬于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
麋鹿多分布于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
藏羚羊
藏羚羊棲息在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帶,早晚覓食,善奔跑。
藏羚羊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線向北遷徙。由于常年處于低于零度的環(huán)境,藏羚羊通體被厚密絨毛覆蓋,主要分布于中國以羌塘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區(qū)。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宣布,將藏羚羊的受威脅程度由瀕危降為近危。
李恒克 薦自《濟源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