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皇后
動物有語言嗎?答案可能有點意外——并沒有。動物沒有語法,不能把有限的詞匯按照復雜的規(guī)則組織起來,表達無窮的意思。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動物們不會交流。它們不僅能夠在同伴之間進行豐富多彩的“對話”,甚至還能用超乎我們想象的方式與人類交流……
大象的“電話”
1984年,科學家凱瑟琳·潘恩(Katharine Payne)在動物園里看大象。她聽到一種柔和的“隆隆”聲,空氣中還有奇怪的震動,好像打了雷一樣,但聽不到雷聲。潘恩是個生物聲學家,專門研究動物如何發(fā)聲、發(fā)出聲音干什么、聲音如何傳播這些問題。所以她很快反應(yīng)過來:有奇妙的事情發(fā)生了。
后來,潘恩和她的同事發(fā)現(xiàn),震動和“隆隆”聲響是大象獨特的吼叫聲所產(chǎn)生的。這種聲音其實很大,強度可以達到117分貝,但是它非常非常低沉,是次聲波,所以它在我們的耳朵里,顯得很微弱。
在遠距離上,聲音越低,傳播得越遠。大象發(fā)出的次聲波可以傳到幾千米以外,用來與遠方的同類交流,是再好不過的了。大象是陸生哺乳動物里最擅長聽次聲波的。同一個家庭的大象,可以用次聲波相互召喚,即使相隔5千米,它們也能找到彼此。強壯的公象會發(fā)出次聲波,嚇唬其他公象,免得它們碰面之后打起來。繁殖期的母象也會發(fā)出自己的次聲波,召喚“男朋友”??茖W家曾經(jīng)把母象的次聲波錄下來播放,結(jié)果1千米外的公象都聞聲趕來“談戀愛”。
大象的“談話”也像打電話一樣,受“信號”好壞的影響。晚上,冷空氣會沉降下來,挨著大地表面的空氣相對靜止,少風,此時傳播聲音的效果比平時好。特別是天剛黑和剛亮的時候,空氣條件最佳,大象“打電話”的傳播距離也最遠,范圍可以從3平方千米擴大到30平方千米。除了“信號”的好壞,“打電話”還要考慮別的因素。大象在黎明時發(fā)出的次聲波最多,因為此時更加安全。如果在傍晚的時候吼叫,大象的聲音可能會引來捕食小象的獅子。
會描述的土撥鼠
大象在交流的距離上出類拔萃,有一種小動物卻在交流信息的復雜程度上獨占鰲頭??怠に孤宀┢婵品颍–.N.Slobodchikoff)花了超過30年的時間,研究古氏土撥鼠的語言。古氏土撥鼠是美洲的一種小動物,是松鼠的遠親。它們成群結(jié)隊,在草原上挖洞生活。針對不同的捕食者,比如人、鷹、狗,土撥鼠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報警。它們的報警聲之豐富,只有人類的語言可以勝過。
實際上,不少動物都有針對不同物種的報警叫聲,不過土撥鼠更特別,對長相不一樣的同一種動物,比如金毛和哈士奇,土撥鼠的報警聲也不一樣。斯洛博奇科夫想,也許土撥鼠可以“描述”動物的特點?他做了一個實驗:讓同事穿上不同顏色的襯衫,從土撥鼠的巢穴前走過,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土撥鼠對穿著不同顏色衣服和不同身高的人,有不同的報警聲。
經(jīng)過更多的實驗,斯洛博奇科夫知道了土撥鼠的叫聲不僅包含“人”“狗”這樣的“名詞”,還包含“顏色”“大小”“快慢”這樣的“形容詞”。這樣,它們就可以對特定的動物進行“描述”,讓其他土撥鼠知道“來者何人”。斯洛博奇科夫用畫著圖案的木板代替動物嚇唬土撥鼠,它們發(fā)出了一種全新的叫聲。這說明它們還會把舊的聲音組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新的報警聲,描述新的東西。
為什么土撥鼠有如此強的描述能力呢?可能是因為它們要應(yīng)付各種各樣的敵人,有了精確描述的能力,才能采取相應(yīng)的策略。如果土撥鼠看到了人類,就會發(fā)出一連串像狗叫的尖叫聲,然后一群土撥鼠都會鉆進地洞。如果來的是狗,它們會站在原地吱吱叫,不逃走。因為人對土撥鼠來說是很危險的,它們要立刻躲起來,而狗相對不那么危險,它們可以比較“佛系”地對待。
鸚鵡只會學舌嗎
古氏土撥鼠的描述能力,已經(jīng)讓人感到不可思議,還有比土撥鼠更厲害的動物嗎?有!它不僅能和同伴交流,還可以向人類提問!
很多人認為鸚鵡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聰明,只會模仿人。為了研究鸚鵡的智力,動物學家艾琳·佩珀伯格(Irene Pepperberg)養(yǎng)了一只非洲灰鸚鵡,將它取名為亞歷克斯(Alex)。
一般教鸚鵡說話的方法,只是讓它機械地模仿。比如,你對它說“你好”,如果鸚鵡學著說,就喂它一點吃的,鼓勵它繼續(xù)說“你好”,但它其實不懂“你好”的意思。佩珀伯格決定用一種新的方法教鸚鵡。
佩珀伯格和她的同事兩人一組,與亞歷克斯一起學習。人類甲先拿出一件東西(比如一塊積木),給亞歷克斯看,然后問人類乙一個問題,比如“什么顏色”或者“什么形狀”,如果乙答對了,甲就把這件東西交給乙玩。鸚鵡的好奇心很重,喜歡擺弄新東西,佩珀伯格利用了這一點,引發(fā)亞歷克斯的興趣。這樣,亞歷克斯可以通過觀察,學習顏色、形狀等概念。
亞歷克斯證明,鸚鵡不但不笨,還是最聰明的動物之一。它學會了大約50種物品的名字,認識顏色、形狀,還能數(shù)數(shù),最多可以數(shù)到6。回答“什么顏色”“有幾個”之類的問題,答案的正確率大約有80%。
有一次,亞歷克斯看到鏡子里的自己,開口問“什么顏色”,科學家回答它“灰色”。重復了幾回之后,亞歷克斯就明白了“灰色”的概念。它是世界上唯一向人類提過問題的非人動物,而且得到了一個有意義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