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劉富康
切割是寶石的第二次生命,切割后的寶石產(chǎn)生亮度、火彩、窗口、暗域等,這些光性能與寶石本身的體色混合,會對其顏色產(chǎn)生影響。尤其是彩色鉆石,其折射率和色散都比較高,可以產(chǎn)生很強的亮度和火彩,對其體色的影響要比很多有色寶石大。例如:亮度與體色混合會使整體的顏色更柔和、更亮,如果這顆鉆石本身的體色處于兩個色級邊界附近,過多的亮度會使鉆石被分到較低的色級;小面積的窗口與體色混合,會使整體顏色的飽和度減弱;較多的暗域會導致顏色“灰化”,有時會使顏色更深。切割還會影響鉆石臺面向上的顏色分布,使其顏色分布不均勻。
1976年,Mr.Grossbard在蘇黎世蘇富比買下了一顆重109 ct的無色鉆石,被命名為“亞洲十字”(Cross of Asia)。購買后,他決定將這顆鉆石用新的切割方式重新切割。經(jīng)過重新切割后的鉆石重79 ct, 凈度為Flawless, 顏色級別可以達到彩色鉆石系列中的“Fancy yellow”,比原來的“亞洲十字”價值更高。
彩色鉆石的切割方式大部分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并借鑒了“無色”系列鉆石的切割方式。但是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彩色鉆石的切割方式與“無色”系列鉆石不同,他們認為當涉及到帶有顏色的鉆石時,可以不按照書本上的理論來切割。對于較大的彩色鉆石原石有時會先初步成形,保證鉆石最終可以成為任意一種形狀,切割師會一邊切磨一邊觀察,直到看清內(nèi)部特征,決定最后的切割形狀。通常鉆石每一個刻面會被切割成不同的角度,切割師對不同角度刻面對顏色外觀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比較,選擇出最佳角度。
彩鉆的切割形狀一般會選擇半月形刻面(“half-moon” facets)和法式底尖(French culets)。半月形刻面是沿著腰棱在亭部上切割,通常與腰棱的平面呈現(xiàn)較高的角度。半月形刻面會產(chǎn)生更多的內(nèi)反射,使鉆石臺面的顏色更濃。傳統(tǒng)的底尖會使顏色聚集在刻面鉆石的尖點處、角落等。法式底尖會減少彩鉆在這些位置的顏色聚集,和半月形刻面相互結(jié)合,可以減少刻面寶石中心部位的顏色缺失,使彩鉆整體的顏色分布更加均勻。
彩色鉆石的半月形刻面以及法式底尖
切割彩色鉆石要比切割“無色”系列鉆石更加困難,這是因為:
(1)彩鉆的原石常常并不像Ia型鉆石,Ia型鉆石常呈現(xiàn)八面體或者菱形十二面體等對稱形,對稱的形狀更容易確定正確的切割方向和拋光方向;
(2)一些鉆石中含有色帶,在切割時如果定向錯誤,色帶中較淺的顏色置于臺面的位置,或者臺面有色帶出現(xiàn),就會影響彩鉆的價值。
(3)鉆石中的包裹體同樣影響著鉆石顏色的展現(xiàn)。
好的切割會使彩色鉆石價值倍增,因此,彩色鉆石的切割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