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楠 王立平
“扶貧攻堅政策好,利國利民福萬家,板車雖破意義大,見證我新舊兩個家……”近日,太康縣自然資源局扶貧故事被改編成道情小戲《一架板車》,在全縣多家媒體熱播,并被“學習強國”收錄。
《一架板車》的故事發(fā)生在太康縣大許寨鎮(zhèn)黃崗村,講述了該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郭榮金在駐村幫扶工作中,用心、用力、用情幫助患有自閉癥的貧困戶孟憲祥打開心扉,從蝸居在一架板車上吃喝拉撒,到順利搬入新居的扶貧事跡。
“孟憲祥以前邋里邋遢,不修邊幅,沒事就窩在板車上,院子里亂得不成樣子,都下不去腳。現(xiàn)在每天都收拾,屋里干凈了,精氣神也提起來了,活得是越來越明白、越來越帶勁。”黃崗村黨支部書記孟留東對記者說,“不容易呀,這都是郭局長嘴磨爛、腿跑斷換回來的?,F(xiàn)在,孟憲祥把郭局長當成一家人,說啥話他都能聽進去?!?/p>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了完成這項艱巨而偉大的任務,太康縣自然資源局黨組先后派出50余名干部與大許寨鎮(zhèn)26個行政村結成了幫扶對子,細化分工,明確責任,任務到人,用心、用力、用情向堅中之堅、貧困“堡壘”發(fā)起了最后沖鋒,他們把貧困戶的事當做自己家的事來對待,與村民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帶領一個個村莊、一戶戶村民走出困境,摘掉貧困的帽子,走上了他們向往已久的康莊大道。就這樣,郭榮金成了孟憲祥的幫扶責任人。
郭榮金駐村后,第一時間走訪村干部,摸清了孟憲祥的基本情況?,F(xiàn)年58歲的孟憲祥,一生未婚,無兒無女,因患有自閉癥,從不與外界接觸,加上文化程度低,缺乏致富技能致貧,2018年被村委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僅有的一間土坯房還是20世紀80年代蓋的,因年久失修,早已坍塌。多年來,一直蝸居在板車上,不通水、不通電,生活極其困難。由于沒有辦理二代身份證,戶口也被鎖死了。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積極做其思想工作,但每次都被他連打帶罵地轟了出來。用他自己的話說:“萬一漏電咋辦?萬一有人在水里下毒咋辦?我沒有戶口能咋地?”為了讓孟憲祥有個安身之所,村干部只好幫他搭了個簡易帳篷,算是勉強安了個“家”。
情況了解后,郭榮金及時向局黨組和大許寨鎮(zhèn)黨委政府作了匯報。太康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施恩決定與郭榮金一起到孟憲祥家看看。他們知道,只有實地走訪,才能找準癥結。
出發(fā)前,郭榮金便給劉施恩打了“預防針”:孟憲祥家底子差,脫貧難度堪稱黃崗村之最。
兩人來到孟憲祥家,只見他縮成一團,窩在一架板車里。見此情景,一陣酸楚涌上劉施恩的心頭:“這是人住的地方嗎?不冷嗎?”當即要求郭榮金,想方設法,沖破阻力,排除困難,把孟憲祥的住房問題解決好。
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郭榮金給自己立下了一個“規(guī)矩”:沒有特殊事情必須每天工作和吃住在村里。
起初,為解開孟憲祥心里的“疙瘩”,郭榮金是絞盡腦汁、變著花樣往他家跑,今天借著送幾斤雞蛋和他拉拉家常,明天又借著送火腿腸、送油的機會再說兩句掏心窩子的話,時間久了,孟憲祥慢慢地接受了郭榮金,也不再罵人了,偶爾還會和他搭上一兩句話:“真的要給我建房?我沒有錢呀?”于是,郭榮金便向孟憲祥解釋幫扶政策,化解他的疑慮與擔憂。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思想工作,孟憲祥終于同意建房了。郭榮金迅速將這一喜訊向局黨組作了匯報,并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開展“愛心捐助”活動,很快籌集到1.5萬元建房款。
事不遲疑,說干就干。郭榮金親自上陣,租來挖掘機,購買建筑材料,雇了幾名村民,加班加點為孟憲祥建新房,拉沙、和水泥、砌墻……忙得不亦樂乎。10天后,兩間主房、一間廚房翻蓋完畢,郭榮金當即與水利、供電部門取得聯(lián)系,簡化辦事流程,當天便上門為其接通了水、電。隨后,他又聯(lián)系了民政等相關部門,跑前跑后,為孟憲祥辦理了低保、合作醫(yī)療。第二天,太康縣自然資源局組織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來到孟憲祥家,在送上棉被的同時,還動手為他鋪上嶄新的被褥和床罩,細心地將米、面、油搬放到廚房合適的位置,并幫助他打掃室內(nèi)、室外衛(wèi)生,清理了建筑垃圾和門前的雜草??粗⒐ず蟮姆孔?,嶄新的床鋪和被子,從不言笑的孟憲祥終于露出了笑臉,從板車上將自己的鋪蓋卸下,搬進了新居。
“我做夢都沒有想到,這輩子能住上寬敞明亮的房子。真不知道該怎么感謝大家,動工那天,郭局長和村干部們都來了,搬磚,和泥,個個熱得一身是汗……”孟憲祥激動地說,“我對國家一點貢獻都沒有,黨和政府還這樣幫我,從今以后,我要振作起來,積極地、陽光地面對生活,爭取早日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