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勇
夫心之所達,不易盡于名言;言之所通,尚難形于紙墨。粗可仿佛其狀,綱紀其辭。冀酌希夷[100],取會佳境。闕而未逮,請俟將來。今撰執(zhí)、使、轉(zhuǎn)、用之由,以祛未悟。執(zhí),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zhuǎn),謂鉤環(huán)盤紆之類是也;用,謂點畫向背之類是也。[101]方復會其數(shù)法,歸于一途;編列眾工,錯綜群妙,舉前人之未及,啟后學于成規(guī);窺其根源,析其枝派。貴使文約理贍[102],跡顯心通;披卷可明,下筆無滯。詭詞異說,非所詳焉。
然今之所陳,務裨學者。但右軍之書,代多稱習,良可據(jù)為宗匠,取立指歸。豈唯會古通今,亦乃情深調(diào)合。致使摹拓日廣,研習歲滋。先后著名,多從散落,歷代孤紹[103],非其效歟?試言其由,略陳數(shù)意:止如《樂毅論》《黃庭經(jīng)》《東方朔畫贊》《太師箴》《蘭亭集序》《告誓文》[104],斯并代俗所傳[105],真行絕致者也。寫《樂毅》則情多怫(fú)郁,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jīng)》則怡懌虛無[106],《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橫線處為原作缺失部分)
[100]冀:希望。酌:斟酌。希夷:精微深妙,不可感知?!独献印酚性唬骸耙曋灰娒灰?,聽之不聞名曰希?!?/p>
[101]此處講解執(zhí)、使、轉(zhuǎn)、用四種筆法?!皥?zhí)”講執(zhí)筆法,“使”講運筆法,“轉(zhuǎn)”講調(diào)鋒法,“用”講點畫形態(tài)的營造?!跋颉敝竿馔胤?,“背”指內(nèi)撅法。
[102]贍:充足、豐富。文約理贍:文辭簡約,道理充足。
[103]紹:繼承、繼續(xù)。孤紹:即無以為繼。
[104]《樂毅論》:夏侯玄撰,晉永和四年(公元348年)十二月王羲之書,小楷,44行?!饵S庭經(jīng)》亦稱《換鵝帖》,傳為王羲之書,無款,今所見皆后人摹本?!稏|方朔畫贊》:晉夏侯湛撰文,小楷,傳為王羲之書,有唐人摹本傳世?!短珟燇稹罚簜鳛橥豸酥鶗?,今無傳本?!短m亭集序》:即《蘭亭序》?!陡媸奈摹罚和豸酥疄橥跏鏊?,絕意世事,為文誓不復出,后人因稱《告誓文》,真跡不傳,今傳本為舊拓翻刻。
[105]代俗:即世俗,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世”寫作“代”。
[106]怡懌:和悅、愉快。宋王安石《次韻約之謝惠》:“伐之營中沚,持用自怡懌?!扁鶓摕o:形容怡悅超然的心境。
關于心里所理解的,難于用語言完全表達;能夠用語言敘說的,又不易用筆墨寫到紙上。只能粗略地書其形狀,陳述大致紀要。希望能斟酌其中的微妙,求得領悟佳美的境界。至于未能詳盡之處,只好有待將來補充了。現(xiàn)在敘說執(zhí)、使、轉(zhuǎn)、用的道理與作用,可讓不了解書法的人能夠領悟:執(zhí),是說指腕執(zhí)筆有深淺長短的不同;使,是講使鋒運筆有縱橫展縮的區(qū)別;轉(zhuǎn),是指把握使轉(zhuǎn)有曲折回環(huán)的筆勢;用,就是點畫有揖讓向背的規(guī)則。將以上各法融會貫通,復合一途;編排羅列眾家特長;交錯綜合諸派精妙,指出前列名家不足之處,啟發(fā)后學掌握正確法規(guī);深刻探索根源,分析所屬流派。盡求做到文辭簡練,論理恰當,條例分明,淺顯易懂;閱后即可明了把握,下筆順暢無所淤滯。至于那些奇談怪論,詭詞異說,則非本篇要詳談的。
然而現(xiàn)在要陳述的,力求對后學者有所裨益。在以往書法家中,王羲之的書跡為各代人所贊譽學習,可作為效法的宗師,從中獲得造就書法的方向。王羲之書法不僅通古會今,而且情趣深切,筆意和諧。以致摹拓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研習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王羲之前后的名家手跡,大都散落遺失,只有他的代代流傳,這難道不是明證嗎?試談其中緣由,簡要地敘說幾點。僅以《樂毅論》《黃庭經(jīng)》《東方朔畫贊》《太師箴》《蘭亭集序》《告誓文》等帖,均為世俗所傳,是楷書和行書的最佳范本。寫《樂毅論》時心情不舒暢,多有憂郁;寫《東方朔畫贊》時意境瑰麗,想象離奇;寫《黃庭經(jīng)》時精神愉悅,若入虛境;寫《太師箴》時感念激蕩,世情曲折;說到蘭亭集會作序時,則是胸懷奔放,情趣飄然;立誓不再出山做官,可又內(nèi)心深沉,意志戚慘。
《書譜》(局部)唐·孫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