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新兵
作為中國陶瓷的重要代表,青花瓷器樸素淡雅、清麗純凈、明快大方,既具有色彩的自然美,又具有獨特的韻律美,深刻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審美特色。千百年來,青花瓷以特有的魅力引領著中國陶瓷的發(fā)展,已成為具有傳統審美特色的文化符號。在當代文化語境中,探討青花瓷色彩和裝飾圖案的審美內涵,分析青花瓷色彩的藝術特色,積極推動青花瓷繪畫創(chuàng)作藝術語言的表達,在創(chuàng)作中融入時代審美精神,積極拓展、深化傳統青花瓷繪畫的當代審美內涵,是當代青花瓷繪創(chuàng)作需要思考的問題。
青花瓷,白地藍花,其鈷料的質量和呈色控制技術決定了青花的品質。雖然不同鈷料中因錳、鐵含量有別而使青花瓷發(fā)色有濃淡深淺之分,但青翠素雅、明凈大方的特點是青花瓷永恒的魅力。青花之美,美在藍色的高尚純潔,美在藍色圖案與白色胎釉的和諧相融。天藍色與純白色的和諧相融,賦予了青花瓷自然靈動的韻味。青花瓷之所以在元代成熟,離不開蒙古族崇拜青白兩色的民族審美心理,實際上也是對藍天、白云色彩的藝術再現。青花瓷取之自然,靈動真實、素雅純凈的色彩為我們營造出寧靜和諧的藝術空間,給人帶來樸素淡雅的心靈美感。清龔軾《陶歌》中“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的詩句,正是對青花這種自然美妙審美特色的生動描述。另一方面,青花瓷的藝術語言簡單、質樸而又純粹,藍白兩色至簡、至純,使人賞心悅目。在藍、白對比中,青花瓷表現的形象大方古樸、沉靜純潔,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追求樸素淡雅、悠遠沉靜的美學內涵。
在表現技法上,青花瓷的釉下彩繪與傳統中國畫相一致。相同的工具材料,同樣的繪畫題材,使青花瓷繪畫具有中國畫筆墨的深淺濃淡、變化的奧妙無窮、運筆和線條的流暢飄逸,以及形神兼?zhèn)浜蜌忭嵣鷦拥乃囆g效果。為展現青花色彩的韻律美,達到墨分五彩的效果,古人在青花瓷的色彩表現上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清代的青花分水畫法,是最能體現青花瓷色彩圖案韻律美表現方法的。這種技法在描繪形象之前,先根據描繪對象將鈷料加水調配出濃淡不同的分水料,其濃淡要根據含水量多少而定。然后用分水料在瓷胎上作畫,由于鈷料含水比例不同,燒成后會出現微妙而韻味不同的色調變化,極大地豐富了青花顏色的濃淡層次。
青花瓷裝飾紋樣題材多樣,人物紋可分為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傳統仕女、嬰戲題材等類別;植物花卉紋可分為纏枝花、折枝花、梅、蘭、松、竹等素材。從青花裝飾的位置及作用來說,其裝飾紋樣又可分為主題紋飾和輔助紋飾。主題紋樣處于青花瓷造型的顯著部位,起著最重要的裝飾作用,直接反映青花瓷的裝飾風格。輔助紋飾多位于瓷器口、足等不顯著部位,起烘托表現主題紋飾的作用。主體與輔助紋樣相結合,共同襯托青花造型和釉色之美,使青花瓷整體上呈現出新的藝術境界。古代藝人利用精巧的構思、高超的繪畫技法,展現出青花紋樣的藝術美感,充滿典雅大方與穩(wěn)重沉靜的意境美。
青花瓷繪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和隨機性,它的色彩美、韻律美和裝飾圖案對當代陶瓷繪畫提出了較高要求。青花瓷繪的創(chuàng)作要表現優(yōu)雅、沉靜、清新的藝術形象,展現高雅淡然的藝術魅力,達到繪畫與陶瓷造型的完美統一。這就要求畫家一方面要把握陶瓷繪畫材料的特性,充分發(fā)揮毛筆和色彩的表現力,熟練運用線條、構圖、色彩等造型語言;另一方面,要把自我融入創(chuàng)作中,以充沛的情感展現畫面形象的生命力。陶瓷本身就具有獨特美感,其材料肌理、線條曲直、塊面對比等形式美都在造型中展現。從此角度看,陶瓷是繪畫的載體,繪畫是對陶瓷造型美的強化。所以,繪畫的內容和形式既要與陶瓷的造型相統一,更要與其審美格調相一致。
青花瓷的繪畫創(chuàng)作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是中國畫技法和內涵在陶瓷材質上的表現。在青花繪畫的過程中,畫家通過豐富的筆法展現形象的藝術情感和審美意趣。對青花的用色,我們要用藍色來描繪形象濃淡深淺層次的變化,使其具備豐富的表現效果。同時,還要用線條的粗細、剛柔所產生的節(jié)奏韻律,配合青花分水畫法的干、濕、濃、淡表現形象的神韻氣質,充分做到筆法變化和色彩層次的一致,使兩者相互生發(fā),使畫面產生亮麗明快、自然清新的視覺效果。與在宣紙上創(chuàng)作不同,青花瓷的壺、瓶、碗、罐等常見造型多為曲面,給瓷繪創(chuàng)作帶來巨大挑戰(zhàn)。因此,陶瓷繪畫的構圖受造型的制約較大,尤其是傳統花鳥畫構圖的形式美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只有在充分把握陶瓷造型美的基礎上,選取適合表現的創(chuàng)作素材,利用好構圖的開合呼應、虛實疏密與對比均衡等形式美的規(guī)律,把握好陶瓷的色彩韻律和情感內涵,才能表現出青花瓷繪的審美格調和審美意境。
《紫藤花開》孫新兵
青花瓷繪畫的藝術形象,需經畫家充分醞釀和高度概括,才能以簡潔洗練的筆法表現出來。因此,傳統寫意花鳥畫創(chuàng)作中意在筆先的用筆方法、似與不似的形象塑造、虛實相生的畫面處理、氣韻生動的物象描繪,都需在青花瓷繪畫過程中加以體現。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空白的處理是拓展畫面意境的重要手段。當然,陶瓷的留白也是襯托主體的重要手段。這需在陶瓷繪畫創(chuàng)作中對畫面留有余地,使觀者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達到以少勝多和韻味無窮的藝術境界。一般來說,傳統花鳥畫重視情趣的抒發(fā)。畫家把自己的審美情感、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形象融為一體,從而達到主客觀交融的審美境界,營造鮮活生動、充滿生機的氛圍,抒發(fā)自己的生命情懷。這便是陶瓷繪畫的生命和靈魂。
一件優(yōu)秀的青花瓷繪作品,總是通過構圖的巧妙、筆法的變化、形象的生動和意境的清雅來展現自然美和簡約美。在創(chuàng)作的本源上,陶瓷造型與繪畫和諧統一,兩者交融相生、相得益彰。青花瓷繪通過展現陶瓷的品位和格調,營造文化意境,使其審美內涵得以升華。
在青花瓷繪畫創(chuàng)作中,我們要深入把握中國畫的表現技法和精神內涵,不斷提高駕馭線條、構圖和形象表現的技巧,積極拓展青花瓷繪的表現素材,使其融入現實生活,不斷提升青花瓷繪的審美內涵。作為畫家,要不斷豐富生活閱歷,積極培養(yǎng)陶瓷鑒賞水平,提高對傳統文化的深入把握,在傳統陶瓷文化與當代社會審美中找到創(chuàng)作方向。如此,方能實現青花瓷繪創(chuàng)作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