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攀,何謙,蘇甜甜
(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門診部,四川 成都 610041 )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是全球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可引起肝硬化、肝衰竭、肝細胞癌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1]。近年來,全球CHB患病率逐年增高,而治愈率較低,患者病程長,病情反復發(fā)作,致患者擔心因為疾病受到外界歧視。乙肝患者可能將病毒傳給下一代,在長期困擾中,部分病人產生病恥感,自尊心受創(chuàng),引起焦慮、抑郁等情緒,對生活感到絕望,喪失信心[2]。因此,需加大力度對CHB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婚戀觀、生育觀、生活觀。既往針對門診CHB患者主要在其就診時進行一對一健康宣教,宣教時間較短,內容設計有限[3]。隨著通訊技術發(fā)展與智能設備普及,微信在健康教育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利用微信群能對患者進行集體宣教,且可發(fā)送圖片、文字、語音、視頻,宣教形式更加多樣化[4]。現階段,我國微信健康宣教的應用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仍需大量研究對其效果進行證實。本研究針對門診CHB患者開展微信群強化健康教育,以分析該模式對患者病恥感、社會支持的影響。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門診就診的106例CHB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所有患者分成微信群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3例。本研究獲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關于CHB的診斷標準[5]。(2)有婚戀孕要求。(3)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既往有精神病史者。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HBV DNA(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乙型肝炎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eAg(Hepatitis B E antigen):乙型肝炎E抗原;HBsAg(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健康宣教:患者在門診就診后,醫(yī)師向其簡單講解CHB發(fā)病原因、癥狀表現、并發(fā)癥、治療方法、注意事項、傳播途徑等知識,以便患者加強學習。此外,針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引導患者保持積極心態(tài),控制情緒。指導病人用藥,鼓勵其堅持鍛煉。同時與患者家屬加強溝通,告知其多關愛患者。微信群組采用微信群強化健康教育模式:(1)建微信群管理小組:成員包括醫(yī)師1人、護士1人。成員共同對宣教內容進行設計,輪流負責信息更新,每周更新1次;(2)宣教方式:微信群內定期更新宣教內容,每月組織1次集體討論,了解患者存在哪些不懂的問題,答疑解惑。為了保證患者隱私,微信采用非實名制,患者針對隱私問題單獨與醫(yī)護人員溝通,而公眾問題可在微信群內溝通;(3)宣教前婚戀觀調查:了解患者的婚戀觀與生育困惑,婚戀觀調查表見表2。(4)宣教內容:①普及婚戀與生育知識,若配偶抗乙肝表面抗原(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呈陰性,可行乙肝疫苗接種,在3個月后可結婚,僅需其體內存在HBs陽性抗體,則可預防感染[6]。CHB患者在病情活動期不適合懷孕,此時可導致肝臟負擔加重,且會加重原發(fā)肝病,對母嬰安全構成威脅。在活動期,患者需積極接受治療,當肝功能正常滿6個月后,可通過醫(yī)師指導,在合適情況下受孕。母嬰傳播是CHB的傳播途徑之一,但可通過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降低宮內感染風險,實現母嬰阻斷,通常新生兒需在娩出后12 h內給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并接種相關疫苗,達到全程免疫的目的。②普及自我保健知識,向患者講解居家消毒、隔離方法以及親朋好友預防感染的方案,告知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講解不同階段下抗病毒藥物的選擇方法。醫(yī)護人員定期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及時發(fā)現用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出,糾正不良行為與生活習慣。③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鼓勵患者在微信群內相互傾訴,講述自己的遭遇,舒緩情緒,尋求認同感。
兩組各量表均在宣教前、宣教3個月后各評1次,各量表均發(fā)放106份,回收106份。在發(fā)放量表前,護士簡單向其介紹量表內容與填寫方法,由患者獨立填寫。(1)婚戀/生育知識了解評價:采用自制問卷評估,參考相關文獻[7]設計,內容包括:①何種情況下能結婚?②配偶如何預防乙肝病毒感染?③何種情況下能生育?④怎樣阻斷母嬰傳播?每項計1~5分,分值范圍為4~20分,分值越高,患者對婚戀/生育知識越了解。(2)病恥感評估:利用慢性疾病病恥感量表-8條目(stigma scale for chronic illness-8,SSCI-8)評價。SSCI-8評分[8]:包括內在病恥感、外在病恥感兩個因子,前者含2個條目,后者含6個條目。每項計1~5分,分值范圍8~40分,分值越高,提示病恥感越強,量表總體Cronbach’s為0.90。(3)社會支持度:經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評估。SSRS評分[9]:內含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對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共計條目10個,每項計1~7分,分值范圍為10~70分,分值越高,提示社會支持度越高。
兩組患者宣教前婚戀/生育知識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宣教后各條目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宣教前,且微信群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宣教前后婚戀/生育知識評分比較分)
兩組患者宣教前SSCI-8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宣教后評分均低于宣教前,且微信群組外在病恥感評分及總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兩組患者宣教前SS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宣教后評分高于宣教前,且微信群組主觀支持、客觀支持評分及總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4 兩組宣教前后SSCI-8評分比較分)
表5 兩組患者宣教前后SSRS評分比較分)
CHB因具有傳染性,導致患者容易受到外界歧視與排擠,在婚戀、工作、教育等方面均遭受不公平待遇,對其生活影響非常大。目前,雖然國家已通過立法形式努力減輕社會各界對CHB患者的歧視,但社會大眾仍對這類病例比較疏遠,進一步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久而久之,其婚戀觀、生育觀也產生偏差,社會活動減少,交際能力下降,對人生態(tài)度消極。醫(yī)院加強對CHB相關知識的宣教很有必要。近年來,智能手機與微信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為院外護理工作提供了便捷,醫(yī)護人員可通過微信群向患者推送相關的宣教知識,提高溝通效率,便于及時接收患者的信息反饋,更有效的對其健康行為進行指導。
結果顯示,基于微信群的強化宣教模式能提高患者的婚戀/生育知識評分。分析可能原因為:(1)在宣教前,醫(yī)護人員對患者婚戀觀進行調查,能掌握其對婚戀/生育的態(tài)度,了解具體困惑以及困惑存在的原因,之后提出了針對性的宣教策略,如詳細普及CHB患者的結婚條件、配偶如何預防感染、CHB患者生育條件、母嬰阻斷等知識,能使患者加強對婚戀/生育知識的了解。(2)微信群的應用增加了醫(yī)護對患者的宣教頻次,可加深患者對宣教知識的記憶,進一步掌握宣教內容。本研究與劉佳潞等[10]結論吻合,但該研究的宣教內容更側重流行病學、抗病毒治療與患者自我保健方面的知識,而本研究則增加了婚戀/生育知識的宣教,豐富了教育內容。
研究顯示,基于微信群的強化宣教模式能降低患者的SSCI-8評分。本研究基于微信群的強化宣教模式充分利用了微信的優(yōu)勢,能隨時開展健康教育,并組織患者討論,不僅有利于醫(yī)護人員與患者間的溝通,而且有利于患者與患者間相互傾訴、交流,舒緩負面情緒,減輕病恥感。此外,基于微信群的強化宣教可以督促患者學習疾病知識,提高其對乙肝病因、傳播途徑、婚戀條件、生育條件等內容的認知,引導健康生活方式,培養(yǎng)積極生活態(tài)度,從而提升患者心理健康程度。本研究與梁首勤等[11]結論基本符合,此外,本研究還增加了病恥感的研究,進一步證實該方案的有效性。大部分肝炎患者遭遇過社會歧視,提高社會支持度對其而言至關重要。王瀟等[12]發(fā)現,乙肝患者社會支持度與心理韌性密切相關,這表明通過提升社會支持度,有利于緩解病人的負面情緒,提高心理韌性。本結果顯示,基于微信群的強化宣教模式能提高患者的SSRS評分。分析原因可能為在微信群組方案中,醫(yī)護人員建立了微信公眾號,通過該方式向社會大眾普及CHB知識,使大眾增加對這類疾病的了解,在預防感染的同時,用平常心對待CHB患者,獲得社會支持。然而,本研究也有局限,如觀察時間較短,且無法避免對照組存在個別詢問,為了增強研究結論推廣性,未來還需延長觀察時間,對方案進行更嚴格設計,分析微信群健康宣教的應用價值。
綜上,針對門診CHB患者采用微信群強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其對婚戀/生育知識的掌握度,建立正確婚戀觀、生育觀,并使病恥感減輕,提高社會支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