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厚偉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要求學生在理解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批判地掌握一些新的知識、技能及思想,將這些新的知識、技能及思想融入已掌握的學科認知結(jié)構(gòu)中,作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效參考。
那么,在法治課堂上如何實現(xiàn)深度學習呢?可以從構(gòu)建以下三個維度來實踐。
維度一 明晰法治常識
要實現(xiàn)法治課堂深度學習首先要從明晰法治常識開始。明晰法治常識,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熟練掌握相關法律法規(guī)及要求。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
要實現(xiàn)法治教學中的深度學習,首先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入手,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感興趣了,才能使枯燥無味的法律條文“鮮活”起來,才能讓學生接受,才能化“枯燥”為“鮮活”,使學生想學。這就要求一線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增加一些“鮮活”的元素,增加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典型案例和時政案例開展教學,讓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
例如,在深度學習“四大保護”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結(jié)合當前因校園欺凌而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開展教學,讓學生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審判過程,分析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學校原因、社會原因等。這樣,學生就會對枯燥的法律條文產(chǎn)生興趣,就會對所學的“四大保護”能較好地掌握。
(二)構(gòu)建知識體系:讓學生善學
魏書生在《魏書生與民主教育》一書中指出:“埋怨學生難教,往往是我們自己方法少?!边@就要求一線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多種教育教學方法。構(gòu)建知識體系,是道法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教學手段。
構(gòu)建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法律知識結(jié)構(gòu)體系,就是要求道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有限的時空內(nèi),把相關知識向?qū)W生講清楚,通過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體系,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法治課堂的全貌、理論框架等知識體系;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熟練而又有技巧地引入法治常識,通過課堂討論、分析一些典型的法治教學案例,幫助學生解決法治知識體系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從而增強學生運用法律法規(guī)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深度學習“一般違法與犯罪的關系”時,教師在黑板上展示本節(jié)課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法治常識。
通過這個知識體系的構(gòu)建,學生對“一般違法與犯罪的關系”這一知識體系就會一目了然。
通過以上方法和途徑,能使學生熟練而較好地掌握法治常識的內(nèi)容,進而為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法治教育敲開第一扇門,為敲開第二扇門奠定牢固的基礎。
維度二 培育法治意識
在法治課堂教學實踐中實行深度學習,還要從培育學生的法治意識入手。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現(xiàn)對學生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從而為法治課堂的深度學習注入活力。
(一)整合多種資源:讓學生博學
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整合課堂內(nèi)外的各種資源,為課堂教學服務,為學生深度學習助力。
例如,在深度學習“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時,教師先出示了浙江省慈善總會、滴水公益專職義工王旭東的材料,然后讓學生查閱《現(xiàn)代漢語詞典》,明白“義務”一詞的三種解釋。最后,教師通過精講點撥讓學生明白教材中“義務”一詞的真正含義是: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規(guī)定應盡的責任,例如服兵役。
(二)促成多方合作:讓學生強學
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深度學習,還要通過開展多種教育教學活動來支撐。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除課堂教學外,還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促進學生法治知識的內(nèi)化和法治意識的提高。
例如,可以通過提供法律援助、開展中學生法治征文比賽、法治手抄報評比、法治黑板報評比、創(chuàng)作演出法律心理情景劇、組織學生開展與法治相關的專題社會調(diào)查、開設法律咨詢、組建模擬法庭旁聽、法庭審判、參觀法治教育基地等實踐性法治教學,還可以外聘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員和專職律師來校做兼職副校長或教師。這樣,一方面,他們用生動形象的案例增強了學生的法治意識,另一方面,他們還將對法律從業(yè)人員素質(zhì)的新要求帶給學生。
維度三 確立法治信仰
(一)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樂學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可以通過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樂學。如果教師“填鴨式”地向?qū)W生灌輸一些枯燥的法律常識,就會讓一部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失去興趣,嚴重影響教育教學效果。而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有效的教學情境來營造課堂氛圍,可以把那些抽象的法治常識變得生動而具體。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能集中注意力,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例如,在深度學習“我們與法律同行”時,教師首先引入這樣一則案例:一男子深夜1小時內(nèi)狂打30多個110電話“求助”,以發(fā)泄心中郁悶,最后,被依法治安拘留。教師首先讓一組同學參與“情景再現(xiàn)”表演,然后讓其他學生討論:把撥打110當成發(fā)泄心中郁悶的途徑是不是不尊重法律的表現(xiàn)?你知道什么情況下可以撥打110嗎?最后,教師總結(jié)得出:依法辦事,就要養(yǎng)成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這個設計的可貴之處在于通過情景再現(xiàn)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課堂能夠很好地把知識與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有機統(tǒng)一,不僅使學生確立了法治信仰,也提升了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
(二)開展活動:讓學生真學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可以通過引入典型法治案例來開展教學。典型案例的適當運用可以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
例如,在深度學習“國家司法機關”這一主題時,筆者首先通過三個未成年人在“愚人節(jié)”相約去“搶劫”的玩笑案例來導入,讓學生明白法律不會對不懂法的人網(wǎng)開一面,知法、守法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學法、知法有助于公民提高法治觀念,建設法治國家需要公民通過學法、知法來提升法律素養(yǎng)。接著,教師通過“法律知識競賽”“學法途徑多”等活動來組織教學,讓學生懂得法治國家需要法律知識,同時了解公民自覺依照法律規(guī)定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法治水平和文明程度。最后,通過“角色扮演”“主持公道”“法律咨詢”三個活動,讓學生通過案例學會用法、守法、自覺護法,通過開展活動讓學生體會公民的法律素養(yǎng)不僅體現(xiàn)在能夠自覺遵紀守法上,更體現(xiàn)在敢于和善于運用法律維護合法權(quán)益上。
(三)設計探究行動:讓學生成學
導行是道德與法治課堂深度學習的最終落腳點。要想把道德與法治課上成內(nèi)容豐富、生動有意義的德育課,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相關法治教育外,還要特別重視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來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德育功效,不斷促進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提升,讓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走向深入。
例如,在深度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時,教師通過兩個實踐活動來“導行”。
步驟一 預防違法犯罪,從我做起——以班級名義,向全校同學發(fā)出倡議。
首先,教師提出要求:以班級學習小組為單位,以“預防犯罪,從我做起”為主題,結(jié)合本校的相關實際,以班委會的名義向全校師生發(fā)出倡議。
其次,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并給出倡議書的格式要求。
最后,教師給出參考的倡議書。
步驟二 面向?qū)W校、社會(社區(qū))、家庭發(fā)出我們的聲音——給他們寫建議。
以班級學習小組為單位,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為主題,給你所在的學校或當?shù)卣ɑ蛩谏鐓^(qū))寫一份倡議書。
要求:每小組任選一個角度,展開討論,組長總結(jié)展示。
通過這兩個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很好地把已有的法律知識上升為應用能力,通過倡議和建議行動,落實了用法和護法,從而使法治信仰得以確立。
注:本文系江蘇省“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道德與法治課程深度學習范式建構(gòu)研究》(編號:D/2018/02/81)的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