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延慶醫(yī)院呼吸內科,北京102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指在睡眠過程中反復出現(xiàn)呼吸暫停、低通氣、睡眠中斷、高碳酸血癥等一系列臨床綜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老年人中發(fā)病率高,具有高發(fā)病率、高病死率的特點。OSAS常見的并發(fā)癥為COPD,極大地增加了治療難度。單純的面部吸氧或鼻腔插管效果不佳。OSAS合并COPD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嚴重的夜間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潴留,從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胰島素抵抗、腫瘤等疾病,臨床醫(yī)生應高度重視并給予積極治療[1]。OSAS合并COPD患者發(fā)生夜間低氧血癥的概率高于單純COPD或OSAS患者。而夜間低氧血癥導致兒茶酚胺釋放增加,導致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癥、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睡眠質量差等。機械通氣是治療OSAS合并COPD的常用方法,該研究選擇該院科室收治的OSAS合并COPD患者共70例,時間為2018年7月—2019年7月,探索了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呼吸機治療OSAS合并COPD的應用及預后,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科室收治的OSAS合并COPD患者共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1例;體質量指數(shù)19~32 kg/m2,平均(26.24±2.51)kg/m2;年齡41~78歲,平均(67.21±2.27)歲。觀察組男22例,女13例;體質量指數(shù)19~31 kg/m2,平均(26.18±2.34)kg/m2;年齡41~78歲,平均(67.67±2.5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選病例均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的患者給予藥物治療,給予低流量吸氧和平喘、控制血壓等治療。給予沙美特羅替卡松(沙美特羅50μg+替卡松250μg,國藥準字H20030044)吸入,1吸/次,2次/d,治療3個月。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呼吸機治療。給予Bipap呼吸機治療,用面罩實施正壓通氣治療,設置自主呼吸和定時模式,控制頻率12~20次/min,吸氣壓力10 cmH2O,呼氣壓力4 cmH2O。給予患者呼吸末正壓調節(jié)時,要考慮機體氧合情況,1~2 h/次,白天治療1~2次,夜間睡眠持續(xù)治療5~8 h。治療3個月。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肺活量、血氧飽和度、最長呼吸暫停時間和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整體療效、不良反應。
顯效:癥狀體征消失;有效:癥狀體征好轉;無效:病情無好轉。1-無效率=總有效率[2]。
治療前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81.56±6.21)L、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肺活量(83.19±10.35)%、血氧飽和度(98.56±7.21)%、最長呼吸暫停時間 (11.56±2.21)s和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5.19±1.35)次/h優(yōu)于對照組(72.56±6.12)L、(72.31±8.12)%、(91.34±7.01)%、(18.36±4.67)s、(9.45±2.56)次/h,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835、7.014、6.924、8.024、7.923,P<0.05)。見表1、表2。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肺活量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肺活量比較(±s)
?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氧飽和度、最長呼吸暫停時間和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氧飽和度、最長呼吸暫停時間和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比較(±s)
?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29%高于對照組7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85,P=0.021)。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均有1例聲嘶,發(fā)生率2.86%,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00,P=1.000>0.05)。
OSAS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病,其結果可誘發(fā)多種因素,極易導致全身疾病,給患者身體造成極大的痛苦和傷害。研究發(fā)現(xiàn),OSAS患者多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兩種疾病同時發(fā)生可能導致患者高碳酸血癥和缺氧。OSAS合并COPD的發(fā)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尤其是老年人的發(fā)生率更高,其臨床癥狀主要有頭暈乏力、日間嗜睡、頭痛、精神行為異常等,夜間常有呼吸暫停、打鼾、窒息、清醒等癥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和肺功能下降,后果極其嚴重[3-4]。
近年來,無創(chuàng)通氣逐漸應用于OSAS合并COPD的治療,能有效提高患者自主呼吸能力,臨床效果顯著。無創(chuàng)呼吸機主要采用鼻罩連接患者與呼吸機,呼吸機給予患者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無創(chuàng)、無痛的優(yōu)點。在治療過程中,利用氣道正壓通氣功能可以有效改善OSAS合并COPD患者的呼氣和吸氣。與傳統(tǒng)有創(chuàng)通氣相比,可減少間歇正壓通氣的應用,減少治療并發(fā)癥,對改變OSAS合并COPD預后不良有顯著作用[5-6]。
無創(chuàng)呼吸機不會損害上呼吸道的生理和免疫功能,也沒有嚴重的并發(fā)癥,且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fā)病率較低。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在治療OSAS合并COPD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積極效果[7-8]。通過幫助患者呼吸,可以克服氣道壓力,降低呼吸肌無力和疲勞的風險,提高機體耐受性,有利于氣管插管,改善預后。早期應用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OSAS合并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損傷,維持體內各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正壓輔助能有效支持OSAS合并COPD患者自主呼吸,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呼吸肌負荷。通過增加肺泡通氣量,有效清除死腔,減少二氧化碳潴留,減少OSAS合并COPD患者呼吸衰竭的發(fā)生[9]。
該研究的成果中,治療后觀察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81.56±6.21)L、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肺活量(83.19±10.35)%、血氧飽和度(98.56±7.21)%、最長呼吸暫停時間(11.56±2.21)s和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5.19±1.35)次/h優(yōu)于對照組(72.56±6.12)L、(72.31±8.12)%、(91.34±7.01)%、(18.36±4.67)s、(9.45±2.56)次/h(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29%高于對照組74.29%(P<0.05)。徐光輝等[10]研究探討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呼吸機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100%顯著高于對照組92%(P<0.05),和該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呼吸機治療對于OSAS合并COPD的治療效果確切,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和通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