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波
我去鄉(xiāng)間游玩,偶遇一群孩子在草叢中捉蟋蟀,便站在一邊看起了熱鬧。
孩子們捉蟋蟀的方法千篇一律:蹲在地上,目不轉睛地在草叢中搜尋,當草叢中出現(xiàn)一只蟋蟀,孩子們便慌忙往前一撲,想用手捂住蟋蟀。但往往孩子們剛一行動,蟋蟀就跳到別處,很難抓到。這時,不遠處有一個長相清秀、神情自若的少年吸引了我的目光。
好奇心促使我走近了少年,我發(fā)現(xiàn)少年的瓶子里都是品相極好的蟋蟀。當別的孩子累得氣喘吁吁卻收獲甚微的時候,這個少年竟然捉住了這么多蟋蟀,確實不簡單。在同一片草地里,卻有不同的戰(zhàn)果,我想這里面肯定有文章!
一問才知,原來這少年捉蟋蟀的方法確實與眾不同。他并不蹲在地上找蟋蟀,而是站著在草叢中行走,目的是驚起蟋蟀。蟋蟀現(xiàn)身后,他并不急著去捉,而是密切關注著蟋蟀的動向,然后逼其跳躍。待其跳躍到另一處時再去驚擾,逼其再次跳躍。如此反復幾次,蟋蟀筋疲力盡再也無力跳躍,即使少年用腳嚇唬,蟋蟀也只能慢騰騰地趴著走了,少年便如撿珍珠般“撿回”蟋蟀,放入瓶中。
我被少年的聰慧折服,相比于其他孩子,他的方法省時省力,而且勝算極高。因為勝算高,也便有了選擇權,他會懶得追逐不入眼的蟋蟀。而其他孩子,只要能捉到蟋蟀就很開心了,哪還會要求什么大小和品相。
也許,不急于擁有,才能擁有得更多;越耐心地做好當下,才能越成功地擁有未來。
(摘自《遼沈晚報》)(責編 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