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馳疆
二十弱冠,一個行“冠禮”的年紀,是中國人傳統(tǒng)意義上真正的成年。
如果算上練習生的時光,這是王源入行的第十個年頭,迄今為止,人生一半的時間都在排練室里、舞臺上、鏡頭前,以及日復一日的飛行中度過,他的“工齡”遠遠超出同齡人。他用將近10年的時間,從小小的家到央視春晚、聯(lián)合國演講臺,時至今日,他已是中國青年藝人中的代表人物。
從2018年開始,王源為《環(huán)球人物》雜志撰寫文章,是《環(huán)球人物》史上唯一一位連續(xù)三年撰稿的專欄作者。在每個月雜志的最后一頁,他分享見聞、感悟和思考,從未間斷。在這個被粉絲和讀者昵稱為“家書”的專欄里,我們見證的不僅僅是一個年少成名的藝人的成長,更是以他為代表的“00后”們的個性、風格和追求。
花雨之季漸漸落幕,褪去稚嫩神采,脫下少年帽衫,新一代青年走向了人生的另一段征程。
在許多人的認知里,他似乎是個一夜爆紅的明星,沒有經(jīng)歷過太多洗禮,也沒有坐過冷板凳,一出道就是一個字——紅。
事實上,在所謂的爆紅之前,重慶大江小學的王源同學還只是個“游擊歌手”。11歲時,他成為練習生,以一種參加興趣班的心情展開了自己的起步之路。家、學校、公司,三個地方是根據(jù)地;鬧市街區(qū)和唱歌比賽現(xiàn)場是游擊地。在人來人往的地下通道,他舉著麥克風說:“大家好,我是王源,今天在這里唱歌,是聲樂老師希望我鍛煉膽量,希望大家喜歡。”他唱著《旋木》,有人駐足聆聽,有人拍照錄像,也有人匆匆走過。
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不到3年時間,王源從網(wǎng)絡紅到線下,從重慶紅遍全國。而在日后的無數(shù)報道中,那些艱苦訓練、練唱的場景被媒體不斷提及。在父母眼中,突如其來的成名讓王源瞬間從懵懂狀態(tài)進入了一個大人世界,似乎就此錯過了正常孩子該有的少年時代,他的母親在采訪中提到,如果再選擇一次,絕不會讓兒子在這么小的年紀入行。
外人眼中的“失去”,在王源看來更多的只是“應該付出的代價”,他深知有許多比他更努力的人,也有許多比他失去更多的人,卻始終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上天不可能讓你得到一切,我已經(jīng)擁有很多了?!彼麑τ浾哒f,“自己努力是一部分,機遇也是一部分?!彼心钣谝宦纷邅淼摹昂眠\”,所以從不因為那些失去覺得委屈。每當記者問起是否后悔年少入行,他也總是斬釘截鐵地回答:“不后悔?!?/p>
唯一讓王源覺得遺憾的,是過于繁忙導致不能好好消化所有經(jīng)歷。有一次,他回到重慶,再次路過當年唱歌的地下通道,突然覺得恍如隔世,“有一種說不出的震撼”。今年生日會,他辦了一場整日直播,把大量時間和鏡頭留給了自己的家人、朋友,也重新回到地下通道唱了一首《旋木》。在他看來,20歲是一段旅程的終結(jié),更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以這樣一種平行時空般的形式慶祝,也是給自己的祝語:謝謝經(jīng)歷的一切。
王源說:“我給自己的一個祝福也好,要求也好,是希望能更好地做自己,這不是說要叛逆或者怎么樣,而是能讓自己的時間有更合理的分配,在該努力的事情上專心去努力,覺得累了的時候也可以稍微休息一下,而不是盲目地一直往前沖?!?/p>
少年奔波近十載,此時此刻,他找到了更好的自洽之道,借以達到內(nèi)心的平衡。
火辣辣的山城重慶,大山大川練就了這片土地上的人——耿直爽快,霸氣堅定。生于斯,長于斯,王源本性中亦有著典型的重慶風格。很長一段時間,他常被形容為“乖”,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在乖巧外表下,他逐漸展現(xiàn)出的是內(nèi)心的銳氣。2017年底,他主動報名參加《蒙面唱將猜猜猜》。這是檔歌手需要用面具遮擋住臉唱歌的節(jié)目,他說:“就是希望大家能在不知道我是誰的情況下聽到我的歌聲,不要有任何濾鏡?!?/p>
2019年初,王源又力排眾議參加歌手原創(chuàng)類節(jié)目《我是唱作人》,每一期都必須帶來一首自創(chuàng)曲。節(jié)目里,他唱過少年心事,也演繹過熱血說唱,有過好成績,也經(jīng)歷淘汰,節(jié)目導演車澈評價他這次是真正意義上以一個創(chuàng)作歌手的姿態(tài)站在舞臺上。在參賽的第三期,王源唱的是自己作詞作曲的《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唱到流淚。
世上沒有真的感同身受,
面對其實只有一個人。
一個人在夜里哭著,
哭到頭疼直到睡著,
沒有人能真的理解你啊……
這首歌令車澈頗為動容,這位打造出多個爆款綜藝的資深前輩評價王源為“最令人驚喜的歌手之一”,他說:“這個世界真的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你的痛,你的難受,是別人所無法感知的?!?/p>
蒙面唱歌、參加比賽、出國留學、攻讀音樂,王源的這些選擇在很多時候并沒有得到身邊人的廣泛支持,甚至很多人勸他“再考慮考慮”。
“有人給你提出反對意見嗎?”記者問道。
“有?!?/p>
“那你是怎么想的?”
“我也忘了是在哪兒看到的,應該是最近看電視劇里說的吧,臺詞里說我試過了好多東西,但是這些都不是我喜歡的,我只有做我喜歡的事情時才不會累。當然別人的意見很重要,但是到最后還是得自己做選擇?!?/p>
他已經(jīng)學會用自己的步調(diào)過自己的人生。采訪里,時間分配、目標定位、自我選擇,這些詞不斷出現(xiàn),王源更想做的是一個靠自己發(fā)光的人,而不是單純在他人眼里發(fā)光的人。
王源有很多音樂圈的前輩,說只要他需要,隨時都能來幫助他、指導他,但王源很少去麻煩他們,他始終覺得自己的基礎和能力并沒有到這樣一個階段,需要更多樂理和知識上的積累。因此,在大學選擇專業(yè)的十字路口,他選擇了在外人看來更為艱難的音樂。
剛出道的時候,王源上網(wǎng)去看網(wǎng)友對自己的評論,看到罵他的言論就會偷偷躲在被子里生氣,“自己也罵回去”;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和這些外界的聲音和解,“不喜歡你的人說的話其實很好分辨,但如果是很中肯的評價,我真的會很認真聽,而且會很感動?!?/p>
剛出道的時候,王源第一次創(chuàng)作歌曲,哼著哼著就把調(diào)子錄下來,然后回去慢慢補充。現(xiàn)在,他對創(chuàng)作有了另一層理解:“我以前的觀念里唱歌和寫歌一直是為自己說話的,但后來有人告訴我不僅要為自己說話,還要為別人說話,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這何嘗不是一種更為理性、更為自由的人生態(tài)度?20歲這一年,王源選擇跳出繁復的犬馬世界,也跳出禁錮在自己身上的零碎枷鎖,和解但不隨波逐流,一面前進,一面平衡,借以看到更寬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