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茹,韋 婧,張一凡,劉 萍
(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心病科,上海 200032;2.上海市徐匯區(qū)中心醫(yī)院,上海 201210)
現代醫(yī)學認為,大量細胞因子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導致血管內壁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變化,損傷血管內皮,改變血流動力學,形成易損斑塊,從而引發(fā)冠狀動脈AS性心臟病、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
細胞因子是指參與細胞間信號傳導的一類小蛋白調節(jié)物質,主要包括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趨化性細胞因子、基質金屬蛋白酶等。根據AS炎癥反應過程中不同作用可分為促炎性因子(促AS)和抗炎性因子(抗AS)[1]。不過一些細胞因子功能尚未明確,需要根據周圍環(huán)境來區(qū)分其在AS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的生物學功能[2,3]。此外,細胞因子引起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并伴有黏附分子和趨化因子的上調,從而促進免疫細胞(單核細胞,嗜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遷移至AS部位發(fā)揮作用[4]。細胞因子還可促進平滑肌細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增殖和遷移來影響SMC的功能。在AS后期,促炎性細胞因子引起AS斑塊的不穩(wěn)定,各種細胞的凋亡和基質降解,從而加速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5]。以下就不同的細胞因子對于AS的影響及機制展開綜述。
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血液中的CRP主要由肝細胞合成,泡沫細胞產生的白介素-6也可誘導產生少量CRP[6,7]。損傷、炎癥或感染的急性期均可使其生成增加,在炎癥刺激后大部分CRP釋放到血液循環(huán)中[8],其濃度可升高1 000倍以上。CRP與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結合并存在于AS斑塊中,表明CRP參與了AS斑塊形 成 的 病 理 過 程[9,10]。有 研 究 指 出,高 敏CRP(hsCRP)作為一個敏感的循環(huán)炎癥標志,可能成為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用于預測未來的心血管事件[11,12],并可通過監(jiān)測hsCRP指標以確定患者對治療用藥的信息反饋。
CRP通常被認為能增強炎癥反應并促AS病理發(fā)展,其可能作用機制如下[13-16]:(1)參與炎癥反應。沉積于AS局部病灶的CRP可誘發(fā)血管內皮細胞分泌趨化因子和黏附分子,使多種細胞積聚于局部病灶并分泌促炎癥因子;(2)參與斑塊形成。CRP增強LDL的調理素作用,促進巨噬細胞攝取經過修飾的LDL,增加泡沫細胞含量,從而參與AS斑塊的形成;(3)促進血栓形成。CRP可以活化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其合成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和促凝因子。CRP還可增加單核細胞組織因子的表達和分泌,組織因子是外源性的凝血途徑啟動因子,通過凝血系統的激活促進形成血栓;(4)促進內皮功能障礙。CRP促使血小板、單核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黏附于內皮細胞,引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CRP還可介導補體活性并經由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系統,誘發(fā)脂質沉積并損傷血管內皮;此外,CRP與氧化LDL結合后可激活單核-巨噬細胞,從而抑制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減弱血管舒張功能,導致內皮功能障礙。
簡稱白介素,是一種多肽,在免疫調節(jié)及炎癥反應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與心腦血管疾病關系密切。
IL-1通常是膜結合的,主要在局部而非全身產生影響。IL-1β是循環(huán)的IL-1的主要形式,被認為是促炎性細胞因子,主要由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內皮細胞產生,通過炎癥小體的組裝介導cas?pase-1的激活[17],從而調控炎癥反應[18]。膽固醇可誘導炎性晶體沉積于斑塊的壞死核中,所以IL-1β含量增加與動脈壁中膽固醇蓄積導致的促炎作用之間存在密切聯系[19]。
目前已有臨床研究證明抑制IL-1β表達可治療多種慢性炎癥性疾病,表明IL-1β具有作為AS抗炎治療靶點的臨床潛力[20]。其中卡那奴單抗(一種人源IL-1β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的臨床結果提示,該藥可顯著降低CRP、IL-6、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減少急性心血管事件[21-24]??傊?,IL-1β特異性單克隆抗體表現出有效的抗炎作用,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又稱前炎癥細胞因子,主要由巨噬細胞和內皮細胞產生,也可通過刺激肝細胞產生。是一種作用廣泛的免疫細胞激活劑和細胞因子,參與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可調節(jié)急、慢性炎癥,并發(fā)揮抗感染及影響造血作用[25,26]。
據報道,冠心病患者血液中IL-6水平顯著高于健康人,且疾病嚴重性與IL-6表達含量成正相關[27]。此外,斑塊破裂的情況下,IL-6水平明顯升高[28]。因此,IL-6可能成為預測AS斑塊易損性的潛在標志物。
IL-6對于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的機制有[29-31]:(1)增強其他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激活巨噬細胞分泌單核細胞趨化蛋白,誘導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等在血管中黏附和聚集,增強內皮細胞的炎癥反應;(2)誘導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并導致血管重構,使斑塊面積增大并趨于不穩(wěn)定,進而加快AS進展;(3)誘導肝細胞產生纖維蛋白原和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導致機體纖溶功能低下,同時促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是由Th2細胞產生的一種抗炎因子,可抑制巨噬細胞釋放的炎癥介質,并能促進其他抗炎因子(如IL-2和重組人干擾素)的分泌,對于AS斑塊的形成及穩(wěn)定具有保護作用。IL-10對炎癥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現在[32,33]:(1)抑制Th1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抑制T淋巴細胞調亡;(2)減少單核細胞表面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物Ⅱ類分子表達量,降低單核細胞的抗原呈遞能力;(3)減少IL-1、IL-6、IL-8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炎性反應,減輕炎癥對血管的損傷。
主要是由CD4+T細胞、輔助T細胞17產生,在AS及其并發(fā)癥的病變過程中有重要作用。IL-17與受體IL-17R結合后激活下游炎性因子,如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等,誘導受體細胞分泌更多炎性因子,如CRP、IL-1、IL-6、基質金屬蛋白酶等,并募集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T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至局部斑塊病灶處。抑制IL-17,阻止斑塊增大,緩解患者臨床癥狀[34]。
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內皮細胞及SMC等產生,是一種具有多重生物學功能的細胞因子,促進AS的病理過程,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性。AS斑塊包含TNF-α,且血漿中TNF-α水平與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密切相關,TNF-α基因敲除可有效降低高脂肪飲食小鼠的AS發(fā)生率[35,36],積 極 抗TNF-α可 減 少 意 外 心 血 管 事 件發(fā)生[37]。
TNF-α參與AS斑塊形成的可能機制有[38,39]:(1)內皮細胞損傷。TNF-α增加內皮細胞通透性,使脂質穿透血管內膜的能力加強,參與AS斑塊形成;(2)抑制纖溶,促進凝血;(3)促進SMC的增生和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達。
趨化性細胞因子是一類具有募集、活化特定白細胞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質,可分為α、β、γ及CX3C四個亞族。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是β亞族的代表,主要來源于巨噬細胞源性的泡沫細胞。MCP-1與其受體結合后,促進白細胞遷移到炎癥病變處,進而激活單核/巨噬細胞并使其牢固黏附于活化的內皮細胞表面[40]。MCP-1加速小鼠AS的進展[41],若使MCP-1缺失則可阻止巨噬細胞的募集和AS的形成而不影響脂蛋白代謝,提示干預MCP-1或可抑制AS病理進展[41,42]。
可由巨噬細胞分泌而來,活化和轉錄過程受細胞因子的調控,主要作用是降解細胞基質,是AS斑塊趨向不穩(wěn)定型的主要原因之一[43,44]。MMPs可通過活化血小板、損傷血管內膜等機制導致硬化斑塊破裂,與斑塊的易損性密切相關[45],在AS斑塊中的脆弱區(qū)域發(fā)現MMP活性增加[46]。
MMP-9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也稱為明膠酶B,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細胞和VSMC產生。大量的MMP-9可過度降解細胞外基質,導致AS斑塊纖維帽變薄,繼而增加斑塊的易破裂性[47]。抑制MMP-9的表達可減緩AS病理發(fā)展,并減少巨噬細胞浸潤和膠原沉積[48]。臨床研究表明,AS易損斑塊中MMP-9含量與非易損斑塊及正常組相比明顯偏高,因此推測MMP-9表達量與AS斑塊易損性呈正相關[49]。MMP-9可用于預測AS斑塊易損性[50]。
MMP-2是促進斑塊形成后細胞外基質降解的關鍵酶之一,并促進VSMC的增殖和遷移[51],被認為是血管重構的獨立危險因素。當血管內皮受損時,單核-巨噬細胞和內皮細胞分泌MMP-2,降解內皮細胞基底膜,降低血管內皮的防御能力。抑制MMP-2表達可增強載脂蛋白E敲除小鼠的斑塊穩(wěn)定性,可能機制是通過積聚SMC以發(fā)揮穩(wěn)定斑塊的作用[52]。
細胞因子在AS過程中具有調控炎癥反應的關鍵作用,針對細胞因子及其信號傳導途徑或可抑制斑塊形成,減緩AS病理過程,從而降低其相關的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但是目前將抑制細胞因子的藥物用于AS治療仍存在以下問題和挑戰(zhàn)。第一,部分細胞因子的作用存在兩面性,對斑塊的促進或抑制作用取決于AS的不同時期,所以藥物研發(fā)和使用具有矛盾性;第二,某些細胞因子的生物學功能尚未完全闡釋清楚,貿然抑制或者促進其表達量,可能會增加臨床試驗受試者的風險;第三,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結構,抑制某種細胞因子或許可以減緩AS進展,但與此同時亦可能影響其他臟器功能。
總之,針對細胞因子研發(fā)治療AS的藥物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在研究過程中需要十分謹慎且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