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慧敏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guī)律性認識的深化拓展,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認識論與方法論相統(tǒng)一的鮮明特色,涵蓋了根本目標、形勢判斷、發(fā)展動力、方法路徑、政治保證等重大戰(zhàn)略問題,形成了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邏輯體系。
每一種科學理論都要有完整的邏輯體系做保證,而邏輯起點和邏輯終點構成了邏輯體系的核心要素。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始終為之奮斗的根本目標,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起點和邏輯終點,解決了科學理論“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基本問題。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出發(fā)點。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導向,是思考一切問題的根本出發(fā)點,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落腳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說實現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靈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靈魂,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具體實踐中的目標指向,體現了從救國、強國到興國的歷史演進邏輯,解決了執(zhí)政黨為什么而奮斗的根本問題。
理論的生命在于因時而變、因勢而動,對形勢的準確分析判斷是科學理論產生的前提和背景。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當前國際形勢以及中國歷史交匯期的重要論斷,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背景。
從國家安全看,美國加緊實施對中國的戰(zhàn)略圍堵,臺灣問題、中印邊境沖突、東海問題、南海問題等成為我國地緣政治的不穩(wěn)定因素?;趯覒?zhàn)略安全的總體判斷,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由大向強、將強未強之際往往是國家安全的高風險期,這是歷史的規(guī)律?!眹@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宏偉目標和建軍百年奮斗目標,他提出了“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習近平強軍思想,成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遵循和指導。
從國際形勢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逆全球化趨勢愈演愈烈。面對變幻的世界風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并通過“一帶一路”實踐豐富了國際經濟合作理念和多邊主義內涵,為促進世界經濟發(fā)展和實現共同發(fā)展提供了重要途徑。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在防疫物資、疫苗等方面給其他國家大量及時的援助,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構建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中國方案。
如何解決好發(fā)展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xù)加大,西方國家整體經濟低迷,加之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對世界供應鏈和產業(yè)鏈帶來嚴重影響,成為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最大變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上提出“進入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發(fā)揮全面深化改革在構建新發(fā)展格局中的關鍵作用”等重要論述,構建“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面對先發(fā)優(yōu)勢國家的遏制與封鎖,后發(fā)國家可以通過集中力量發(fā)展國內經濟,利用自身優(yōu)勢實現突圍。我國擁有規(guī)模達14 億人口的全球最大和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同時我國在疫情控制上凸顯出顯著的制度優(yōu)勢。通過激活內需釋放國內經濟潛力,繼續(xù)吸引跨國資本流入中國,是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對未來國際經濟形勢持續(xù)影響作出的戰(zhàn)略判斷,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應對新環(huán)境新形勢的重大戰(zhàn)略選擇。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zhí)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大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納入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戰(zhàn)略安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集中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規(guī)律性認識,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定型。
理論是國家和政黨政治實踐的根本指導。自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誕生以來,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個全新的社會,在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中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特別是隨著蘇聯(lián)的解體,世界社會主義事業(yè)遭到了重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性與真理性,是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實踐性為支撐的,通過構建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機制,將執(zhí)政思想理念貫穿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以制度建設為媒介,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構建起從理論到實踐的橋和船。
習近平總書記系統(tǒng)概括了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從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三個層面構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結構,搭建起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
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是否優(yōu)越,要靠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來檢驗。2020 年突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各國政治制度和國家政治體制的大考。中國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執(zhí)政理念,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舉國動員能力,深入社區(qū)一線的網格化精準管理體系,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的成熟運用,在世界范圍內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并成為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yōu)越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秉h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夢想、偉大事業(yè)、偉大工程、偉大斗爭的開創(chuàng)者和領導者,黨的領導是確保國家建設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的根本保證。堅持黨的領導,實現新的歷史使命,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項事業(yè)不斷前進的政治保證,關乎黨和人民的命運,關乎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習近平總書記在執(zhí)政之初,就鮮明提出“打鐵還需自身硬”,拉開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序幕。從先后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一系列黨內教育,到深入推進正風肅紀反腐,再到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布局,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面對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們黨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定力進行自我革命,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zhí)政基礎威脅最大的突出問題,堅決清除影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消極因素,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顯著增強,推動黨和國家取得歷史性成就,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鍵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邏輯體系,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源于黨的十八大以來所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和時代基礎。面向“十四五”,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拼搏奮進新時代,凝心聚力開啟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