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俊成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對全面依法治國又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2020年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并系統(tǒng)、全面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倳浻谩笆粋€堅持”對全面依法治國進行部署,都是涉及理論和實踐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最根本的保證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黨大還是法大”是偽命題、是政治陷阱,“權大還是法大”才是真命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中國,并不是要割裂和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將黨的領導與法治中國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相結合,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使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在依法治國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推進更高水平法治中國建設,關鍵在于將“三統(tǒng)一”和“四善于”理念貫穿于黨的領導全過程?!叭y(tǒng)一”指將黨的執(zhí)政理念與我國依法治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相統(tǒng)一,即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zhí)政基本方式相統(tǒng)一,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xié)、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相統(tǒng)一,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相統(tǒng)一?!八纳朴凇敝干朴谠诤侠砗戏ǖ某绦蛳?,為加強黨的領導提供便利和支持,即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于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tǒng)一。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還需要妥善處理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關系。從根本上講,我們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要自覺維護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的權威性,確保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得到統(tǒng)一正確實施。
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在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厲行法治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tǒng)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人民是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最廣泛和最深厚的基礎。在依法治國全過程,必須堅持體現(xiàn)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jīng)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依法保障和擴大人民的政治參與權利,鼓勵人民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參與到選舉、協(xié)商、決策、管理和監(jiān)督等流程中,使人民的意志、權益和創(chuàng)造力在法律的實施中得以體現(xiàn)。必須堅持公平正義這一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zhí)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將公正文明執(zhí)法真正落到實處,提高司法公信力。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理政、安邦福民的總章程。我國憲法確立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意義、根本性質的制度,奠定了國家的制度根基,對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制度具有固根本的作用。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關鍵是依憲執(zhí)政。
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必須把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作為首要任務。要不斷完善制度體系,通過科學有效和系統(tǒng)完備的制度保證憲法實施;要加強憲法監(jiān)督,提高憲法的執(zhí)行力;要推廣和落實憲法宣誓制度,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維護憲法尊嚴;要提高憲法的普及程度,開展憲法日主題教育及多樣化的憲法宣傳活動。通過多種措施,推動全黨全社會形成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的社會氛圍,讓憲法信仰成為法治精神的集中表達和重要標志,讓全體人民投身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之中,成為憲法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wèi)者。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是對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為我們從全局上、整體上把握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科學指引。
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和依法行政需要共同推進,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整體,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國,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執(zhí)政,政府行政活動的基本準則是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也需要一體建設,三者本質上相輔相成,法治建設的目標是法治國家,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是法治政府,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是法治社會,三者在法治中國建設中不可替代且相互影響。
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主要是通過各級領導干部的具體行動和工作來體現(xiàn)、來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在于依法治權,而依法治權落腳于領導干部在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各環(huán)節(jié)中的法治實踐。
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要求領導干部必須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的能力,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在法治之外、更不是在法治之上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領導干部要具備法治思維,守法律、重程序,牢記職權法定,明白權力的來源和邊界,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法治的真諦是人權,權力行使的目的是維護人民群眾權益。要保護人民權益,堅持為人民用權、為人民履職、為人民服務。權力要接受監(jiān)督,要習慣于在監(jiān)督下運用權力。這既是對領導干部行使權力的監(jiān)督,也是對領導干部正確行使權力的制度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