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劍輝
(安徽省蚌埠閘工程管理處,安徽 蚌埠 233000)
蚌埠閘水電站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屬于淮河干流蚌埠閘樞紐工程的一部分;電站裝機6臺,發(fā)電機型號為SF1000—48/3250,4號發(fā)電機于1987年并網發(fā)電。2019年8月,4號機組大修過程中,對發(fā)電機定子線圈進行交流耐壓試驗時B相絕緣擊穿;由于4號定子線圈存在整體性缺陷,計劃線圈整體更換。通過現(xiàn)場觀察,定子鐵心因高溫出現(xiàn)多處波浪變形,需要對4號定子鐵心進行鐵損試驗,檢查定子鐵心絕緣情況。
本臺機組在2016年8月運行過程中發(fā)生過短時間定子溫度超高,局部溫度達200 ℃左右。發(fā)電機運行時鐵心內部產生渦流,若鐵心內部短路,將產生局部過熱,對鐵心和線圈絕緣影響較大,嚴重的過熱可能造成線圈絕緣擊穿。4號發(fā)電機大修前,鑒于發(fā)電機定子線圈及鐵心溫度表現(xiàn)正常,有必要對定子鐵心進行鐵損試驗,檢查鐵心硅鋼片之間的絕緣情況,從而判斷是否需要更換定子鐵心。
定子鐵心外徑D1=325 cm,內徑Di1=300 cm,長L=40 cm,槽深hs=6 cm,疊壓系數(shù)kFe=0.93,通風槽數(shù)nv=7,通風槽高bv=10 mm,硅鋼片規(guī)格D41,硅鋼片厚度0.5 mm(見圖1),相關計算如下所示:
圖1 定子鐵心示意
(1)勵磁線圈匝數(shù):W1=U1/(4.44fQB)
取磁通密度B=1 T,電源電壓選擇U1=220 V;鐵心軸向有效長度Lu=kFe(L-bvnv)=0.93×(40-1×7)=30.69 cm;鐵心齒背高hys=1/2(D1-Di1)-hs=1/2×(325-300)-6=6.5 cm;鐵心軛部截面面積Q=Luhys=30.69×6.5=199.4 cm2;勵磁線圈匝數(shù)W1=U1/(4.44fQB)×104=220/(4.44×50×199.4×1)×104=49.7匝,W1取50匝。
(2)勵磁線圈電流:I=∑aW/W1
單位長度安匝:磁通密度在1 T時,單位安匝aW取1.6 AW/cm,鐵心需要總安匝數(shù)∑aW=πDpaW);鐵心平均直徑Dp=D1-hys=325-6.5=318.5 cm;∑aW=3.14×318.5×1.6=1 600 AW;勵磁線圈電流I=∑aW/W1=1 600/50=32 A。
(3)測量線圈每匝感應電勢。
e=4.44fQB×10-4=4.44×50×199.4×1×10-4=4.4 V。
因使用的電壓表量程為150 V,測量線圈取W2=21匝,測量線圈總電壓U2=4.4×21=92.4 V。
(4)勵磁電源容量。
所需電源功率為:S=KsU1I×10-3。
本站廠用電變壓器容量為2臺100 kVA并聯(lián)運行,完全滿足試驗要求。
試驗器材如下所示(結合現(xiàn)場原有的儀器、材料選擇,見表1)。
表1 試驗器材及參數(shù)
(1)按選定的器材和接線圖接線(見圖2)。
圖2 試驗接線原理示意
(2)為了使定子鐵心磁通密度在圓周上分布較為均勻,采用在定子直徑方向將勵磁線圈均分2組,每組布置25匝線圈,2組線圈串聯(lián)連接。測量線圈放置在勵磁線圈成90°方位,集中1組布置,共21匝。勵磁線圈及測量線圈與機座、鐵心之間用絕緣紙墊隔開。
(3)現(xiàn)場有電流互感器變比為400/5 A,根據(jù)估算勵磁電流只有32 A,電流互感器接線銘牌推薦一次電流40 A,一次匝數(shù)為10匝。因此,一次軟電纜穿過電流互感器中心孔應繞10匝。
(4)機座、三相定子繞組用50 mm2銅線短路接地,同時要注意電流互感器二次側接地。
(1)在定子鐵心上下端齒部、鐵心合縫處均勻放置9只酒精溫度計,做好溫度記錄(見表2)。
(2)通電后,勵磁線圈施加工頻220 V交流電,測量線圈感應電壓值計算的實際磁通密度B低于0.9 T,不符合《發(fā)電機定子鐵心磁化試驗導則》(GB/T 20835—2016)“水輪發(fā)電機的磁通密度應在1.0 T左右,最低應不低于0.9 T”的要求。所以,將勵磁線圈調整為42匝,對應每組勵磁線圈分別調整為21匝。
(3)通電10 min,用手摸,并使用紅外線測溫儀測量鐵心上、中、下9點的溫度,觀察是否有過熱的情況。通電后,每隔15 min測量并記錄1次勵磁線圈端電壓、測量線圈端電壓,勵磁線圈電流、功率、頻率,并記錄鐵心各測量部位溫度。
(4)本次試驗時間為90 min,記錄7次即切斷勵磁電源。
表2 4號發(fā)電機定子鐵心損耗試驗記錄
(1)試驗實際磁通密度:B=45U2/(W2Q)=45×89/(21×199.4)=0.956 T。
(2)單位重量鐵心損耗計算:折算到磁通密度1 T和50 Hz時,功率損耗P10=P/B2。實測鐵心最大功率損耗P=2 112 W,實際磁通密度平均值為B=0.956 T,所以,折算到1 T時功率損耗P10=P/B2=2 112/0.956 2=2 310 W。
(3)定子鐵心有效軛部重量G計算:G=π(D1-hys)Qρ×10-3。鐵心比重ρ=7.8g/cm3,G=3.14×(325-6.5)×199.4×7.8×10-3=1 555 kg。所以,磁通密度1 T時定子鐵心單位損耗:△P10=P10/G=2 310÷1 555=1.486 W/kg。
由設計圖紙?zhí)峁┕桎撈吞枮镈41,厚度0.5 mm,其在1 T、50 Hz的標準損耗為P1(1.0)為1.45 W/kg。現(xiàn)場持續(xù)90 min試驗后,實測鐵損折算到1 T時的定子鐵心損耗為1.486 W/kg,應不超過標準損耗P1(1.0)的1.3倍。
經計算:1.3P1(1.0)=1.3×1.45=1.885 W/kg,可見1.486 W/kg<1.885 W/kg;因此,單位鐵損試驗合格。
(4)試驗開始至實驗結束,采用埋設的酒精溫度計和紅外熱像儀測量定子鐵心各個部位。鐵心環(huán)境溫度t0=33 ℃,試驗至90 min時,鐵心最高齒溫為t1=40.5 ℃,最小齒溫為39 ℃,最大溫升△tmax=t1-t0=40-33=7.5 ℃=7.5 K,△tmin=t2-t0=39-33=6 ℃=6 K,折算到1 T時:
鐵心最大溫升:
△tmax1=△tmax(1.0/B)2=7.5×(1.0/0.956)2=8.2 K,小于標準規(guī)定的25 K,鐵心最大溫升合格。
鐵心相同部位最大溫升與最小溫升差:
△t=(△tmax-△tmin)(1.0/B)2=(7.5-6)×(1.0/0.956)2=1.6 K,小于標準規(guī)定的15 K,溫升差合格。
紅外熱像儀測量定子鐵心所有齒部和槽部未發(fā)現(xiàn)明顯過熱點,試驗過程未發(fā)現(xiàn)鐵心有明顯振動和噪聲。
4號發(fā)電機定子鐵心通過本次現(xiàn)場鐵損試驗表明:單位鐵損、鐵心最大溫升、鐵心相同部位最大溫升與最小溫升差均符合《發(fā)電機定子鐵心磁化試驗導則》要求,為大修是否需要更換定子鐵心提供了事實依據(jù)。
本站對4號水輪發(fā)電機定子鐵心暫不更換,可節(jié)約資金30余萬元,大修工期提前約30 d。4號發(fā)電機組大修后,經過1年多滿載運行,定子運行工況及各項參數(shù)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