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娟英,王 臻,李建萍,蔣麗玲
(1.桂林市婦幼保健院護理部,廣西 桂林 541001;2.桂林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廣西 桂林 541001)
分娩和妊娠是導致初產婦盆底組織結構、功能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1]。中醫(yī)認為,分娩順利與否,與孕婦氣血密切相關,產婦氣血旺盛則胎兒在宮內才能順應產道旋轉[2]。保產無憂方出自《傅青主女科》補集,原書記載該方“未產能安,臨產能催”,具有溫行氣血、保胎護胎之效,可促進初產婦分娩[3]。研究[4]發(fā)現,在藥物干預的基礎上輔以相關護理措施,可有效縮短產程時間,其中常規(guī)護理由于護理不連貫,易導致初產婦產生焦慮、畏懼情緒,影響分娩。近年來,自由體位分娩模式逐漸應用于初產婦分娩過程,產婦可根據自身意愿進行分娩,有助于調動女性本身分娩能力和自主積極性[5]。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通過探討自由體位分娩模式輔助保產無憂方對初產婦產后盆底肌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響,旨在為臨床優(yōu)化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選 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 我 院 治 的400 例初產婦,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00 例。對照組年齡23 ~30 歲,平均(26.55±1.01)歲;體質量指數(BMI)值為19 ~22 kg·m-2,平均(20.55±0.42) kg·m-2;孕周38 ~40 周,平均孕周(39.44±0.21)周。觀察組年齡23 ~32 歲,平均(27.68±1.50)歲; BMI 值為19 ~23 kg·m-2,平均(21.66±0.50) kg·m-2;孕周39 ~40 周,平均孕周(39.67±0.11)周。2 組的年齡、BMI 值、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1 納入標準 1)均為足月、單胎妊娠初產婦;2)單胎頭位、大小正常;3)近1 個月內未接受其他方案治療者;4)無陰道分娩禁忌證、妊娠合并癥者;5)耐受性及依從性較好者;6)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
1.2.2 排除標準 1)既往有引產史、手術史者;2)有宮縮劑和鎮(zhèn)痛劑使用史者;3)伴有盆底損傷病史、泌尿生殖系統(tǒng)畸形以及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4)盆骨狹窄或頭盆不對稱者;5)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損害者;6)臨床資料不完整等。
2 組均給予保產無憂方進行治療。保產無憂方組成:川芎、酒當歸各5.6 g,菟絲子5.3 g,炒白芍4.5 g,川貝母3.8 g,荊芥穗、炙黃芪各3 g,艾葉、姜厚樸各2.6 g,炒枳殼2.3 g,羌活、甘草各1.9 g,生姜3 片。每劑100 mL,每日1 劑,早晚2 次口服,3 劑為1 療程,2 個療程結束仍未臨產者不再加服。
1.4.1 對照組 在治療期間給予常規(guī)護理進行干預,即助產士輔助指導初產婦待產,分娩時選擇膀胱截石位,在助產士引導下,產婦向下屏氣,通過用力增加腹壓,直到胎兒娩出。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自由體位分娩模式進行干預。具體步驟:1)加強臨床監(jiān)測,密切觀察初產婦宮縮、胎心音以及宮口擴展情況等,助產士輔助指導初產婦利用分娩球和自由體位進行活動。2)依據初產婦個體情況,選取適宜直徑的分娩球,助產士指導初產婦半蹲于分娩球上,平衡線以初產婦身體的中軸線為標準,指導初產婦上下彈坐,左右晃動骨盆,之后囑咐初產婦站立,將分娩球移至床上,初產婦站于床邊,雙手抱住分娩球,將身體略微前傾,頭側靠向球面;助產士協(xié)助初產婦取半跪體位,將球墊放于地面,將分娩球緊貼墻壁,使初產婦后背肩胛骨平貼分娩球頂部。3)第一產程時,助產士指導初產婦呼吸和放松軀體的技巧,緩解第一產程的疼痛,增強初產婦信心,并及時告知初產婦及其家屬分娩進展,提高配合度。4)第二產程時,利用多功能產床、分娩球等工具選擇側臥位、蹲位、手膝位等舒適體位,以舒適,緩解疼痛為準;臥位選擇側臥位、半臥位、仰臥;立位以欄桿為扶手,趴在助產人員肩部或站在床尾,小幅度搖擺腰、臀部;同時,加強胎心監(jiān)測及宮縮觀察;助產士指導產婦蹲位向下屏氣用力,維持15 s,宮縮時每次指導用力3 次,間歇期囑咐產婦平靜呼吸、放松,每個體位改變以30 min 為限。5)產后,鼓勵初產婦和新生兒接觸,鼓勵初產婦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早進行適度運動,進行子宮按摩等方法來促血液循環(huán)及恢復。2 組產后均隨訪6 周。
1.5.1 盆底肌功能 于產前、產后6 周,對2 組陰道靜息壓力(ⅤRP)、盆底肌(PFM)力量及耐力進行測定[6]。
1.5.2 血清免疫功能相關指標及炎性因子水平 于產前、產后2 h,抽取2 組靜脈血3 mL,3 000 r/min 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CytoFLEX 流式細胞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7]測定2 組CD3+、CD4+、CD4+/CD8+水平及C 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試劑盒購自美康公司。
1.5.3 不良分娩結局 統(tǒng)計2 組隨訪期間的不良分娩結局,主要包括難產、新生兒產傷等。
采用SPSS 24.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χ2檢驗比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t 檢驗比較。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2 組盆底肌功能比較(±s ,n = 200) cm H2O
表1 2 組盆底肌功能比較(±s ,n = 200) cm H2O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與產前比較,△P <0.05
組別 時間 ⅤRP PFM 力量 PFM 耐力觀察組 產前 30.27±6.55 17.49±11.35 114.26±86.13產后6周42.49±7.93#△34.58±12.64#△245.17±125.48#△對照組 產前 29.24±5.24 16.66±9.25 113.97±54.20產后6周35.36±8.18△ 28.94±12.19△ 210.86±127.04△
見表2。
見表3。
見表4。
表2 2 組血清免疫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 ,n = 200)
表2 2 組血清免疫功能相關指標水平比較(±s ,n = 200)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與產前比較,△P <0.05
組別 時間 CD3+/% CD4+/% CD4+/CD8+觀察組 產前 39.82±10.33 25.93±8.91 1.01±0.31產后2 h 52.77±8.04#△ 38.41±7.36#△ 1.52±0.27#△對照組 產前 38.05±9.20 24.06±8.27 1.00±0.38產后2 h 43.29±6.25△ 29.11±5.52△ 1.21±0.14△
表3 2 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n = 200)
表3 2 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n = 200)
注:與對照組比較,# P <0.05;與產前比較,△P <0.05
組別 時間 CRP/mg·L-1 IL-6/ng·L-1 TNF-α/μg·L-1觀察組 產前 6.53±0.71 8.76±0.69 2.66±0.20產后2 h 3.08±0.82#△ 5.28±0.87#△ 1.12±0.14#△對照組 產前 6.46±0.90 8.58±0.84 2.58±0.28產后2 h 3.49±0.67△ 6.53±0.74△ 1.79±0.23△
表4 2 組不良分娩結局比較(n = 200) 例
分娩可造成初產婦出現可逆與不可逆損傷,增加初產婦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發(fā)生率,嚴重影響初產婦產后生活質量[8-9],因此,選擇一種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案以預防初產婦出現盆底功能障礙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0]。本研究通過給予初產婦自由體位分娩模式輔助保產無憂方,對預防初產婦出現盆底功能障礙方面取得了一定療效。
產婦氣血盛衰會影響產力協(xié)調性,也會影響產婦心理[11]。中醫(yī)認為,服用“理氣活血、補益氣血”的中藥有利于產婦分娩[12-13]。研究[14-15]發(fā)現,保產無憂方中的黃芪可益氣,艾葉、荊芥可溫行氣血,白芍、當歸、川芎可發(fā)揮活血化瘀之效,枳殼、厚樸、羌活具有行氣之效,菟絲子能護胎,川貝母具有興奮子宮的作用,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共奏行氣益氣、活血化瘀、緩急護胎之功,進而促進產婦氣血流暢,利于臨床分娩。且在用藥基礎上輔以自由體位分娩模式進行干預,能改善胎先露與盆骨間關系,緩解宮縮間歇及宮縮時重力作用,并能輔助胎先露降,降低對盆底會陰部位組織的受壓[16-17]。本研究結果發(fā)現,與產前比較,產后6 周,2 組ⅤRP、PFM 力量、PFM 耐力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提示自由體位分娩模式輔助保產無憂方,可明顯改善初產婦產后盆底肌功能。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產后2 h,觀察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血清CRP、IL-6、TNF-α 水平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在于保產無憂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氣益氣生物良好功效,且現代藥理研究[18]證實,該方中黃芪含黃芪多糖,該成分可促進氣血流暢,增強機能,從而可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升高血清CD3+、CD4+、CD4+/CD8+水平。且在此基礎上對初產婦實施自由體位分娩模式干預,可降低初產婦神經組織、會陰肌肉受損,緩解恐懼、緊張、不安情緒,從而有效緩解產時疼痛度,減輕疼痛刺激引發(fā)患者機體出現的過度應激反應[19],進而可明顯降低患者血清CRP、IL-6、TNF-α 水平。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隨訪期間,觀察組不良分娩結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因保產無憂方為純中藥方劑,對初產婦不良副作用較小,加之在此基礎上輔以自由體位分娩模式干預,能讓胎兒以最佳角度入盆,減少骨盆傾斜度,改善子宮、胎盤血流,避免新生兒窒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