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偉強,蘇金仲
臺山市人民醫(yī)院 (廣東臺山 529200)
心搏驟停是人類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指心臟在正常或無重大疾病的情況下,因各種因素的影響,出現(xiàn)心搏驟停,導致心臟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嚴重缺氧、缺血[1]。相關研究顯示,患者心搏驟停后如未進行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病死率接近100%;在得到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后,病死率可下降20%~30%[2]。但心肺復蘇效果受到急救設備、急救操作手法等因素的影響,徒手進行心肺復蘇不僅操作難度大,同時對急救人員的體力有極大要求。自動式胸外心臟按壓儀也被稱為心肺復蘇機,是替代人工胸外心臟按壓的一種自動化設備。本研究回顧性分析40例院前心搏驟停患者的搶救情況,比較徒手胸外心臟按壓及自動式胸外心臟按壓儀在急救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0年1—12月40例院前心搏驟?;颊叩膿尵惹闆r。按照胸外按壓的方式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各20例。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23~68歲,平均(39.14±7.69)歲;心搏驟停時間3~15 min,平均(8.23±3.40)min;心搏驟停原因:心臟相關疾病引起13例,腦血管疾病引起5例,窒息缺氧引起2例。試驗組男13例,女7例;年齡28~66歲,平均(38.74±7.56)歲;心搏驟停時間3~15 min,平均(8.42±3.50)min;心搏驟停原因:心臟相關疾病引起14例,腦血管疾病引起4例,窒息缺氧引起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心肺復蘇方案均嚴格按照《2010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心肺復蘇和緊急心血管護理指南》[3]中的操作指導進行,按壓頻率控制在100次/min,按壓幅度>5 cm,按壓/松開時間為1∶1;按壓/通氣時間為30∶2;同時,予以患者氣道護理、輔助呼吸、除顫等。
對照組進行徒手胸外心臟按壓:急救人員在到達現(xiàn)場后,解開患者上衣,徒手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在有效胸外按壓的同時,盡快開放氣道,清除氣道梗阻、異物,并開展人工呼吸或氧療,有條件可建立靜脈通道,按照心搏驟停的搶救操作指南進行。
試驗組使用自動式胸外心臟按壓儀:急救人員在到達現(xiàn)場后,將患者快速放置在自動式胸外心臟按壓儀(蘇州尚領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型號MCC-E4)上,腋窩對齊按壓儀的黃色定位線,安裝Lifeban胸外按壓帶并放置在胸部-乳頭的連線上,然后啟動自動心臟按壓,此過程可控制在30 min,盡可能縮短準備時間,提高救治成功率。其他救治措施同對照組。
比較兩組在胸外心臟按壓5、10、15、30 min時有效胸外心臟按壓指征出現(xiàn)率、心肺復蘇時間及自主循環(huán)恢復(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情況,滿足以下任意一條視為達到有效胸外心臟按壓指征:(1)捫及大動脈搏動活動;(2)心電監(jiān)護顯示RS波;(3)皮膚、口唇、甲床顏色出現(xiàn)紅潤;(4)收縮壓≥60 mmHg(1 mmHg=0.133 kpa);(5)瞳孔縮小;(6)眼睫毛反射恢復;(7)出現(xiàn)自主呼吸。
按壓5 min,兩組有效胸外按壓指征出現(xiàn)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在按壓10、15、30 min時有效胸外按壓指征出現(xiàn)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按壓不同時間有效胸外按壓指征出現(xiàn)率比較[例(%)]
試驗組心肺復蘇時間長于對照組,ROSC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肺復蘇時間、ROSC率比較
心搏驟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并且絕大部分心搏驟停發(fā)生在院前,無法使用充足的醫(yī)療器械進行搶救,導致心搏驟停的病死率極高[4]。在發(fā)生心搏驟停的5 min內(nèi)實施心肺復蘇能極大地提高搶救成功率,因此可以認為心肺復蘇是一場與時間的競賽。而影響心肺復蘇成功率的另一大影響因素是胸外心臟按壓是否合格,按照美國心臟協(xié)會對心肺復蘇的要求,需要將按壓頻率控制在100次/min,按壓幅度>5 cm,按壓/松開時間為1∶1;按壓/通氣時間為30∶2。這些標準對急救人員的體力、操作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尤其是長時間持續(xù)胸外按壓可導致急救人員的體力下降,繼而導致操作變形,影響胸外按壓質(zhì)量[5]。不符合要求的操作不僅無法到達有效胸外按壓,還可能導致骨折、氣胸、臟器損傷的發(fā)生。
自動式胸外心臟按壓儀可替代急救人員的胸外按壓。該儀器是電動機帶動的機械結(jié)構(gòu),可重復精確地完成按壓,且不會出現(xiàn)按壓動作變形、疲勞,也不會因不恰當操作導致無法達到胸外按壓操作要求;另外,自動式胸外心臟按壓儀的操作簡單,普通人經(jīng)簡單培訓后也可上手操作,極大地降低了心肺復蘇的操作難度。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在按壓10、15、30 min時有效胸外按壓指征出現(xiàn)率高于對照組,表明在胸外心臟按壓時采用自動式胸外心臟按壓儀的效果更好。其原因為,徒手操作對體力要求高,急救人員難以長時間保持合格的按壓操作,并且部分急救人員操作還不規(guī)范、不合格。試驗組心肺復蘇時間長于對照組,ROSC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自動式胸外心臟按壓儀的按壓效果更為理想。其原因為,自動式胸外心臟按壓儀的心肺復蘇時間主要受限于電量,而人工心肺復蘇時間受限于救治人員的體力,而更長時間的心肺復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救治成功率。
綜上所述,自動式胸外心臟按壓儀在心搏驟停患者心肺復蘇中應用效果好于徒手操作,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