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飛 馬曉媛 劉良恒
身為基層干部,誰沒請示過上級?有請示就該有回復,只是有一種回復,基層干部聽了心里會打鼓,那就是3個字——“看著辦”。
為推進農(nóng)村廁所革命,2018年北方某省按每個廁所補助1000元的標準下?lián)芰藢m椯Y金,第二年又要求縣級財政按照1:1的比例予以配套。
然而,一位鎮(zhèn)長告訴記者,兩年多過去了,補助還沒有落實到位:“現(xiàn)在任務更重了,可我們咋進老百姓院里做工作呢?”
向上級領導反映后,他得到的回復是:“要是有錢,誰干都行,還用你來干?廁改是硬任務,你自己看著辦?!睙o奈之下,這位鎮(zhèn)長下鄉(xiāng)見了群眾只能“連哄帶騙”,把工作一步步往前挪,“感覺人都快抑郁了”。
南方某市一位街道辦負責人告訴記者,2020年由于受疫情沖擊,經(jīng)濟不夠景氣,但上級要求市場主體不但不能減少,還要保持增長:“大會小會反復強調(diào),完不成就有追責準備著??墒?,這增長怎么保?領導也說了,‘你們看著辦嘛!”
這位街道辦負責人和同事只能把社區(qū)工作人員、城管協(xié)管、公安協(xié)警甚至臨聘人員都注冊成個體工商戶,車庫雜物間統(tǒng)統(tǒng)當作注冊地址,“實在湊不夠數(shù),一個地址注冊七八回也正?!薄?/p>
大事“看著辦”,難事也是“看著辦”,領導一句“看著辦”,不知多少基層干部心肝顫。知道領導是想推進工作,可是掛在嘴邊的,只有問責沒有“轍”,基層干部想要看著領導的意思辦,有時也徒喚奈何。
其實,“看著辦”并非基層治理新情況。不可否認,一些領導干部交代下屬“看著辦”是出于信任,希望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然而,遇到急難險重任務時,部分領導干部甩出一句“看著辦”,就不再靠前指揮,確實讓基層為難。
“辦得好,上級指導有功,下面算合格;辦砸了,上級沒有責任,下面得‘背鍋。不管怎么樣,上級都沒事?!敝胁康貐^(qū)一位鎮(zhèn)黨委書記說,遇到“甩手掌柜”,膽子大的基層干部還敢自己想辦法試一試,膽子小的干部往往只能念起“拖字訣”。
別看“看著辦”只有區(qū)區(qū)3個字,其中奧妙可是無窮的。
有的領導知道事情復雜不好辦,怕引火燒身,就不公開表態(tài),下面的干部只能“猜度著辦”。
中部某縣政府辦一位負責人坦言,對于企業(yè)送來的報告或者下級的請示,只要情況復雜一點,領導們往往就會批示某某部門或鄉(xiāng)鎮(zhèn)“酌情處理”,這就留下了回旋余地。
“領導們都知道,牽涉多的、容易得罪人的事不能輕易表態(tài)??墒巧厦孀尅们樘幚?,我們就得揣摩半天。領導真實意圖是什么?辦還是不辦,怎么辦,辦到啥程度,真跟猜謎似的?!边@位政府辦負責人說,關鍵在于,如果你猜錯了領導的意圖,惹了麻煩,你就只能看著別人辦了。
有的領導不知道怎么辦,拿不定主意,又放不下架子,就讓下面的干部“琢磨著辦”。
一位鄉(xiāng)鎮(zhèn)干部和記者講了自己報項目的經(jīng)歷??h里讓鄉(xiāng)鎮(zhèn)上報整村提升項目,但沒有明確給多少錢、包含哪些內(nèi)容,鄉(xiāng)鎮(zhèn)領導也不知該怎么辦,只能讓各村“看著報”。等了許久,終于有一個村壯著膽子報了建戲臺、添垃圾車、修綠化帶、安裝路燈等項目。這樣一來其他村才算解脫,很快報齊了項目。
“政策向下傳達,本該層層細化,但不少中間層領導一步都不愿多想,只做‘傳聲筒,腦筋都讓基層干部動了。”這位鄉(xiāng)鎮(zhèn)干部一聲嘆息。
有的領導缺乏有效激勵手段,過于依靠懲戒,使得下面的干部只能“小心著辦”。
中部地區(qū)一位鄉(xiāng)鎮(zhèn)干部感慨,當?shù)剜l(xiāng)黨委書記的口頭禪就是“問責”,開會時動不動就說“紀委全程介入”,“誰不作為就找他談話”,他口里的“看著辦”往往要加上“紀委盯著呢”。
“大伙兒一聽,得,那怎么也得給你把差交了?。〉睦锟偸遣坏脛艃?,做起來格外沒精神?!边@位鄉(xiāng)鎮(zhèn)干部說,現(xiàn)在同事們的工作積極性都減了七八分。
有的領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意放水,下面的干部“應付著辦”。
“聽話聽音,鑼鼓聽聲。”一位鄉(xiāng)鎮(zhèn)干部表示,領導說起這個事兒的時候輕描淡寫,一句帶過,最后加上句“看著辦”,下面的人就都明白了,這個事兒不要緊,糊弄完就行了,干得好賴沒人管。遇上這種任務,大家都隨便對付,互相抄抄表格,實在沒時間或是臨到頭忘了,就“整個編一套”。
“看著辦”的實質(zhì)是部分領導干部不肯擔當、不愿作為、更不調(diào)查研究,折射出相當頑固的官僚主義心態(tài)——我是領導,事情還要我親自了解、親自干?同時,這樣的領導干部只想坐收功勞之利,不想留任何過錯痕跡,“背鍋手下事,成績交給我”,層層傳導之間,也助長了基層的形式主義。
驅(qū)散基層干部頭頂“看著辦”的烏云,期待的是領導干部務實之風更有力地吹動。
一是切實轉(zhuǎn)變作風,凡事當充分體諒基層實際。一方面,領導干部不能甘當上級政策的“傳聲筒”,越是面對基層的復雜棘手問題,越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到問題一線去,在充分吸納基層意見的基礎上,拿出自己的主意,擔起自己的責任,給基層幫忙,不給基層添亂;另一方面,盡可能給基層一些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空間與保障,要充分信任基層,必要時追責不能姑息,但不可亂揮大棒。
二是決策要更多地考慮基層需求,充分摸清情況,提出的政策要以基層弄得懂、行得通為前提。中部地區(qū)一位縣長說,工作中最費精力的就是想方設法讓不接地氣的政策落地,千方百計把相互打架的政策揉在一起。比如,上級要求某項目限時開工建設,但由于規(guī)劃調(diào)整,國土部門卻暫停出讓土地?!耙贿吺巧霞壝睿贿吺钦呒t線,遇到這種情況只能看著辦?!笨h長說,到了鄉(xiāng)鎮(zhèn),這樣的情況更不少見。
三是提升領導干部的能力,重視干部素質(zhì)的動態(tài)優(yōu)化。領導干部不能既昧于新形勢新趨勢,又沒有攻堅克難的真本領。領導拍腦袋的招數(shù)太多,或者只會負面懲戒一招,都是基層不樂見的情形。持續(xù)加強學習,遇事有提出意見的底氣,是不少領導干部迫切需要補齊的短板。
(摘自七一網(wǎng) 七一客戶端/《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