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靜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圖書館,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2020年12月31日,在羅振宇2021“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會上,他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數字化會加速我們這一代人的分化,而一個人是要被系統(tǒng)替代還是因數字化而更強大,取決于一個人到底是對事負責還是對人負責。他舉了北京十一學校的校長李希貴的例子。李希貴在剛上任的時候,把學校圖書館里所有的書搬進教室。李希貴借此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圖書管理員應該對書負責還是對人負責?對書負責的管理員,以非常封閉的辦法管理這些書,工作非常輕松,但沒有任何成長和發(fā)展。而將圖書搬到教室后,圖書管理員面對不同課堂、不同師生的不同需求,需要非常忙碌地思考,去積極采購、調配資源,可以掌握很多坐在圖書館里不可能學到的技能。所以,在當今大數據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高校圖書館該怎樣走出“數字系統(tǒng)”的困境,并且利用數字化發(fā)展壯大。
高校圖書館的建館宗旨是服務讀者,初衷是為高校師生提供文獻資料、情報信息,使讀者獲得知識受到教育。隨著圖書館需要開展的服務種類越來越多,應該更加堅守初心,服務讀者,傳承文化。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圖書館的改革與發(fā)展是大勢所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信息以每三年的增長量與過去全部人類文明史創(chuàng)造的信息總量相當的速度在增長,新的技術應用層出不窮,知識的載體也因此從傳統(tǒng)的書籍擴展到電子期刊、視頻講座等多種形式。除此之外,讀者群體也在悄然發(fā)生改變,隨著讀者受教育的程度越來越高,其對圖書館所提供信息的專業(yè)性和實效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多。如果圖書館依舊固步自封于傳統(tǒng)的運營模式,勢必會跟外部環(huán)境脫節(jié),因此圖書館必須與時俱進,引進新的技術手段,改良運營模式,以此來滿足讀者群體對于專業(yè)性、實效性和個性化方面的需求。
圖書館的改革與發(fā)展必須以讀者為中心。圖書館在引入新的技術手段和運營模式的時候,需要始終恪守以讀者為中心的原則,不能為了改革而改革,錯把技術當成是目的。雖然新的技術應用層出不窮,知識的載體不斷拓展豐富,管理和運營模式也在更新迭代,但圖書館所服務的對象始終是讀者,圖書館的使命是讀者和其所需要的知識之間建立起高效的連接,因此可以以此為標準決定引進什么樣的新技術和運營經驗,這條標準既是圖書館的初心,也為圖書館的改革與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圖書館需要發(fā)揮傳承并發(fā)揚文化的作用。圖書館不應該只是價值信息的被動提供者,還可以通過引導讀者、舉辦活動等方式主動傳承并發(fā)揚優(yōu)秀文化,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文化建設發(fā)揮積極作用。
信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互聯網的快速普及,給圖書館帶來巨大沖擊和挑戰(zhàn),因此,需要在堅守傳承文化初心的同時,不斷探索進行服務變革和創(chuàng)新。
新時代的圖書館應當走進學院科研團隊、走進教室學生中,通過延伸應用場景的方式來提升圖書館的運營效率。學院科研團隊在從事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如果圖書館可以派出專門的工作人員全程參與到科研項目之中,就可以充分了解科研團隊的切實需求,及時提供其所需的各種資料,這樣就可以高效助力學院科研團隊的工作,提升了圖書館的價值。圖書館可以在教室內設置書架,根據學院的課程安排,定期更換書架上的書籍,讓書籍內容與教學內容相匹配,方便學生高效查閱資料,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的意識。
以上新的服務方式本質上是拓展了圖書館的應用場景,縮短了讀者與圖書館的距離,在節(jié)約了讀者使用圖書館成本的同時,還提升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能力,一舉多得。
隨著對“個人記憶”“國家記憶”全面、立體化保存、揭示的更深層次需求,圖書館不妨打破傳統(tǒng)的桎梏,融合和承擔部分檔案館、博物館的職能和角色。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使得大量記錄和保存學生、教師的影音資料成為可能,其操作難度和成本都不高。這些影音資料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首先,如果有校友日后功成名就,這些資料將會成為很好的宣傳材料,有助于提高學校聲譽;其次,所有畢業(yè)校友都可以在返校時查閱自己留在圖書館的影音資料,這可以加強學校與畢業(yè)學生的聯系,增進畢業(yè)學生對母校的感情。
圖書館可以設置專門的展區(qū),用來記錄和展示與學校有關的大事記,發(fā)揮部分博物館的功能。在圖書館設置這樣的區(qū)域非但不是僭越職能,而且是對初衷的合理延伸,因為圖書館本就肩負著傳承文化的使命,故而這是一項具有極高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
隨著5G技術的普及,一個可以預見的發(fā)展現象是各種社會機構將會高效率、低成本的建立連接,通過相互助力和共享資源的方式提升社會運轉的效率,機構間的界限將變得越來越模糊,跨界合作將變得越來越普遍。
面對這樣的趨勢,圖書館應當積極順應潮流作出變革,借助物聯網、云計算等手段拓展應用邊界,主動與各種社會機構建立連接,在嶄新的合作模式中收獲技術發(fā)展的紅利,為讀者提供更好、更豐富的服務,而不是固步自封,被動地淪為時代發(fā)展的邊緣機構,傳統(tǒng)圖書館如果不思圖變,其被新生事物所取代絕非危言聳聽的小概率事件。
傳統(tǒng)圖書館并不重視宣傳工作,即使偶爾為之,其方式也較為陳舊古板,無法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圖書館既然要進行改革,拓展應用場景、兼并更多職能等變化需要用合適的宣傳方式讓讀者了解,與此同時,為了弘揚優(yōu)秀文化,圖書館也需要重視利用宣傳手段吸引更多讀者來到圖書館。
圖書館的宣傳手段要兼顧線上線下,利用熱點社交媒體在線上吸引關注,在線下舉辦既有趣味又有意義的活動提升流量。隨著學校學生的不斷迭代,圖書館開展的活動要盡量迎合當代年輕人的愛好,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活動中來。
首先,圖書館可以在短視頻網站上開設賬號。如今,在手機上刷短視頻已成為當代人的時尚,其受眾人口基數龐大,內容涉獵領域非常廣泛,只要是有價值或者有趣味的短視頻,在這些平臺上都能吸引大量粉絲。圖書館的短視頻賬號上可以定期更新在圖書館發(fā)生的奇聞趣事,圖書館可以將這些工作交由勤工儉學的學生館員來負責,由年輕人來制作給年輕人看的視頻,這樣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圖書館可以在直播平臺上開設賬號。利用視頻直播平臺開設公開課,或者由圖書館的資深老師在線講解好書,相比單調的紙質書閱讀,生動的視頻講解能夠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除此之外,利用視頻直播的方式還可以向公眾普及關于圖書館的知識,讓讀者及時了解圖書館的變化,掌握最新的從圖書館高效獲取信息的手段。圖書館可以開辟網紅打卡區(qū)域吸引流量。現在圖書館越來越缺乏關注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特色,所有高校的圖書館近乎千篇一律,以至于給大眾留下了刻板乏味的固有印象。近些年在書店這個行業(yè)越來越不景氣的背景下,一些極具特色的網紅書店卻異軍突起,將讀者重新吸引回來。這些書店成功的一個重要秘訣就是重塑了人們對于書店的印象,讓前往這些書店讀書成為一種時尚。圖書館也可以借鑒這方面的經驗,例如在館內設置攝影主題專區(qū),將該區(qū)域裝修得適合打卡留念,在書架上擺放攝影專題的書籍,配置相關專業(yè)的老師,甚至可以現場租借專業(yè)的攝影設備,吸引相關愛好者前來體驗,利用讀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學習效率。
圖書館應建立起學生社團,開展形式新穎、受學生群體歡迎的特色活動。好的學生社團除了能夠幫助圖書館工作人員分擔工作壓力,還能幫助圖書館擴大在學生中的影響力,所以圖書館應該建立直屬的學生社團,借助學生社團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傳統(tǒng)的講座式活動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學生的需求,圖書館應該從各種熱點入手,開展新穎的線下活動。例如與當下的熱門電影聯動,開展相對應歷史背景的知識競賽等,借助電影的熱度來提升活動的吸引力。
圖書館應該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借助時代發(fā)展的紅利,拓展職能和應用場景,以此來更好地服務使用者。圖書館往往并不缺乏資金與資源,改革的最大障礙是如何轉變思想觀念。這種思想觀念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從對書負責轉為對人負責,以此來打破數字化的困局,為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找到新的進步方向,也能為讀者帶來更便捷、更豐富、更專業(yè)的服務??梢灶A見,未來的圖書館必將具備更加強大服務能力,擁有多元化的職能和豐富的應用場景,而圖書館的受眾也將不再局限于讀者,而是與其他有緊密聯系的社會機構共享使用者,這將極大拓展圖書館的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