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豫川 安 浩
(中原環(huán)保鄭州設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由于污水處理具有更高的標準,在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中也面臨著更多的難點與瓶頸,如TN、COD、TP等的去除,面對此種情況,就需要采取深度處理的方案。現(xiàn)階段深度處理的方案有很多中,為了確保深度處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做好對各種深度處理的方案分析,根據(jù)實際的情況做好深度處理的方案合理選擇,這樣才能夠使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滿足預期要求。
在某污水處理廠中,其進水主要是市政的生活污水,目前生物處理的單元選擇改良性氧化溝的工藝,其具備獨立性厭氧區(qū)、好氧區(qū)與缺氧區(qū),能夠?qū)崿F(xiàn)同步的脫氮除磷處理;二級強化的處理單元選擇高效式沉淀池和精密性過濾器的形式。此提標改造的工程設計中,要求規(guī)模是8×104m3·d-1,出水的水質(zhì)按照地表水的環(huán)境質(zhì)量相關(guān)標準,要求TN在10mg/L內(nèi)。此廠現(xiàn)目前進水的水質(zhì)還沒有達到原來的設計值,出水的水質(zhì)穩(wěn)定在原來設計方案中一級的A標準;且此廠的進水BOD5/CODcr在0.4左右,BOD5/TN在4.5左右,BOD5/TP在54左右,采取生物法來除碳、脫氮、除磷較為合適[1]。
在深度處理的方案中,基于確保設計出水的水質(zhì)滿足目標,對目前處理設施潛力充分挖掘,按照去除的對象對處理工藝針對性地進行選擇,防止資源發(fā)生浪費。對NH3-N以及BOD去除中,擬采用對目前改良式氧化溝硝化以及碳化過程強化方式;對TN和COD在去除中,擬采用深度處理的單元新增方案;對TP去除中,擬采用對目前處理設施的除磷效果增強為主,輔以深度處理的工藝新增,確保出廠水能夠滿足TN在10mg/L內(nèi)的要求。
按照深度處理的要求以及污水廠本身的特點,且和國內(nèi)案例的調(diào)研結(jié)果結(jié)合,擬采用反硝化式深床濾池和臭氧接觸的氧化工藝、反硝化式深床濾池和活性炭的吸附工藝、MBR和臭氧接觸的氧化工藝、MBR和活性炭的吸附工藝4個方案。因為O3在對水內(nèi)有機物降解同時,還能夠?qū)Τ鏊畬崿F(xiàn)消毒作用,因此方案1和方案4中僅僅對巴氏計量的槽前采取管式加氯處理,對必要余氯補充來保持持久滅菌的能力。為了對進水內(nèi)殘存BOD充分利用,并對外加的碳源補充量減少,對活性炭再生的周期延長,在方案2中,把反硝化式深床濾池在活性炭的吸附池前設置[2]。
2.3.1 反硝化式深床濾池的工藝
共有反硝化式深床濾池1座,設計的流量是3333m3/h,分作6格并聯(lián)式運行,且配有相應的清水池、廢水池以及設備間,其總平面是45.21m×26.6m的尺寸,池有6.9m深;濾料使用的是2-3mm均質(zhì)的石英砂,且濾床有2.45m厚;過濾的周期是24h,濾速設計是6m/h,且強制濾速是8m/h;其沖洗是氣水聯(lián)合的反沖洗方式,流程是2min單獨氣洗+8min氣水聯(lián)合的沖洗+5min單獨水洗,且水洗是5L/(m2·s)的強度,氣洗是25L/(m2·s)的強度,重復進行2次。在反硝化的過程中,所產(chǎn)生大量氮氣發(fā)生集聚,導致污水會在濾料間出現(xiàn)繞竄現(xiàn)象,影響其和濾膜的有效接觸,為了確保脫氮具有良好效果,在每隔4h進行一次驅(qū)氮,且每次保持2min的驅(qū)氮時間。
2.3.2 MBR的工藝
在MBR的工藝中,主要是新建的后置式好氧/缺氧池和目前改良后氧化溝構(gòu)建出多級AO的生物池和MBR膜池的運行方式,流量設計是3333m3/h,且膜池到新建好氧池存在500%的回流比,新建的好氧池到缺氧池存在400%的回流比。好氧/缺氧的生物池共有1座,且分2組以并聯(lián)式運行,其單組平面是36.5m×32.7m的尺寸,池有8m深,缺氧池水力停留的時間是2.5h,而好氧池水力停留的時間是2h。在生物池中,污泥是6g/L的濃度,好氧池存在2:1的氣水比。此模式中,MBR膜池也有1座,并分作12廊道以并聯(lián)式運行,其總平面是73m×46.4m的尺寸,池有5m深;在膜池內(nèi)一共有108個數(shù)量成品膜的組器安裝,且單個組器是2100m2的過濾面積,平均達到14.7L/(m2·h)的膜通量,污泥呈現(xiàn)8g/L的濃度。另外,對好氧池的曝氣風機和膜池的吹掃風機以集中式進行布置,要求風機房的平面是20m×10m的尺寸[3]。
2.3.3 臭氧接觸的氧化工藝
此工藝主要包括臭氧的制備系統(tǒng)、臭氧接觸的氧化池、殘余臭氧的破壞系統(tǒng)等構(gòu)成,03主要在接觸池中對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共有接觸池1座,流量設計是4333.m3/h,且分作2組以并聯(lián)式運行,其單組的平面是42m×12m的尺寸,有效的水深是5m;對O3的投加按照125kg/h的標準,接觸保持60min的時間;對臭氧制備的系統(tǒng),設計是3333m3/h的流量,將液氧當作原料現(xiàn)場來對O3制備,通過5臺臭氧的發(fā)生器,要求單臺的制備能力達到25kgO3/h。
2.3.4 活性炭的吸附工藝
對活性炭的吸附池,設計的流量是3333m3/h,且分作12組以并聯(lián)式運行,其每組進行8個數(shù)量的吸附器安裝,每一個吸附器所控制3m×3m范圍的面積;單座的吸附池具有16.4m×42.1m的平面尺寸,池有7.8m深。對每一個吸附器內(nèi)進行32m3的破碎煤質(zhì)顆粒類活性炭填充,要求它們平均是3-4mm的粒徑,且有效的吸附時間保持30min;活性炭的飽和周期在150d左右,熱再生的系統(tǒng)達到12t/d的處理能力。
活性炭的吸附工藝要超過臭氧接觸的氧化工藝具有的投資,反硝化式深床濾池的工藝低于MBR的工藝投資;活性炭的吸附工藝低于臭氧接觸的氧化工藝所需經(jīng)營成本,反硝化式深床濾池的工藝低于MBR的工藝具有的經(jīng)營成本。因為二沉池與新建的MBR膜池都實施固液的分離,則方案3和方案4的功能較為冗雜;方案2盡管可以對飽和炭以再生回用方式實現(xiàn)成本的節(jié)約,但對大規(guī)模的廢水實施深度處理中,還要和反洗、布水、再生等同時配套,因此初期的投資比較高[4]。臭氧接觸的氧化工藝能夠按照進水的污染物實際負荷對O3的投加量靈活調(diào)整,它對水質(zhì)和水量的沖擊負荷具有很強抵抗能力;且臭氧接觸的氧化工藝在滅菌消毒方面效果很好,若前端構(gòu)筑物其出水的CODCr沒有達標,此臭氧接觸的氧化系統(tǒng)就會開啟,對COD降解且消毒,因此綜合考慮下推薦使用方案1。
綜上所述,在某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程中,提出4種深度處理的方案,并對4種方案效果和效益實現(xiàn)全面對比,最終選擇方案1當作深度處理的方案,它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